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巴赫演绎
陈必先(Chen Pi-hsien)是陈宏宽的姐姐,二人的演奏风格很不相同。不过,他们有个基本特点,倒是略微相似:两位钢琴家皆同某一大方向若有关联,继而,却发展出自己完全独特的东西,原本那个方向仅“依稀可辨”。陈宏宽追求富有人文气息的演奏,偏向于老派。同时,他又并不会让人感到,他的演奏是明显受到某一路传统的影响。至少在我听来是如此。陈必先专攻现代音乐,表现巴赫的时候,却充分显现出思路开广、不拘陈规的优点,而没有“现代风”演绎的负面影响。
她的音色虽不是特别惊艳,但纯净之中,还是处处保持精美的控制。至于钢琴家拥有出众的手指技巧,对于巴赫的声部划分有充足把握,则并不让人意外。陈必先应付现代音乐中的复杂性既有心得,对很多现代派奉为精神鼻祖的巴赫,也势必会做出某种贯通。而在这些可以想见的优势之外,陈必先的演奏真正让我感到惊艳,出乎意料之外的精彩,是她的装饰音弹法。有些钢琴家表现巴赫的装饰音,会侧重于一种即兴感——心中固然有章法,给听者的印象却如同即兴般弹出;另一种情况下,演奏家展现学者型的姿态,让你感到他对于装饰音有一套非常严整运用系统,且在反复部分,向你揭示这个系统的不同方面。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Tureck在DG录的“哥德堡”。
也有许多个性演绎,毕竟巴赫的作品留给演奏者的空间很大,不少钢琴家摸索个性的边缘,偶尔深入任性的范围,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演绎中,装饰音的处理,有时给我的印象是:想要自成一体,却终归无法形成一(个)体(系)。而这,也正是陈必先的弹法让我惊艳之处。她演奏《第一号帕蒂塔》BWV825中的《小步舞曲》,使得如此熟悉的曲子变得格外“趣味盎然”,仿佛是新的作品。取得这样的效果——单就刻画那种情趣来说,主要就是通过装饰音的设计。陈必先加了很多装饰音,究其目的,竟是有意“打乱”原作的曲情! 然而,这并非真正的干扰以至于混乱,钢琴家以此表现一种深层的幽默感。
很难说那样的装饰音是“巴洛克式”的,因为它确实明显是自成一套风格,进而附加在原作之上。可这种鲜明而繁密的装饰,竟终归与巴赫的原作取得了某种默契。如此演绎,真是别出心裁的再创作;严格来说,其尺度之大,不下于Feltsman的某些做法,却毫无后者的穿越之感。初听是了不起的幽默趣味,细思却不难明白,其中真正投射出陈必先贯通古今的音乐智慧。希望以后能领略这位钢琴家的现场,当然,也希望届时她以巴赫为主,别来现代音乐专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