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生动

M57:《Brahms:Concertos for Piano NO.1 & 2,Fantasia Op.116》~吉列尔斯的布拉姆斯1、2钢协和OP.116随想双CD~好听!好听的吉列尔斯!好听的布拉姆斯!~听过一期逻辑思维,罗胖请人来普及古典,当时听了很有印象,他把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分到了一个班里,当然,都成为了班里的“领导”,班长非巴赫莫属,莫扎特是学习委员,而贝多芬则被选为宣传委员;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对班级总体的成绩提高却贡献有限,而宣传委员,是最忙活折腾的一位,整个班级的形象的理念代表,是要有创意的标榜,那个小职位,说起来倒是贡献最大的~当时听了觉得有趣,有趣归有趣,却是什么也没懂,委员还是委员,音乐仍旧是音乐~这些天来的听,慢慢地,听了进去一些,似乎也懂了一些~布拉姆斯的音乐,和贝多芬,真的很相似,有时候总是凑得很近去听音乐,忘了远远的观望,你远远地听,布拉姆斯那个层次,那个层次的丰富,是不是就是贝多芬的影像,只是,布拉姆斯层次间的胶着与紧凑,传递了更多布拉姆斯自己的感情,感情的线使曲子整体的感觉更完整,非一气呵成,牵绊缠绕的慢慢理顺,就是这个理顺,牵紧了一首曲子;布拉姆斯的伟大,是,没有一味的发散,或是一味的萎靡,他终是可以走出来,走出来,继续到下一个篇章~上次美艺的贝多芬的大公与鬼魂,不经意间总是被贝多芬一击叩中,他的很多伏笔,都是为了那出挑的一下,引起的关注,就像调皮孩子的一场游戏,一个迷藏,真要你细细关注了,却怎么也找不着要找的东西了,只能回来,却又在你不经意间,另一个迷藏,再一次的捕捉。。。而布拉姆斯,他层次的丰富间,叩动你的,绝不是那一下,必是携带翻滚的层次渐进至最高的点,引起你的关注后,是抓人的优美旋律跟进,不会让你有机会分神,你会发现,那紧密下的胶着之美,掀起的气势,质感韵律,都夹杂着他自己的感情,使音乐贴近了生活,自然而生动,回看自己当时听麦斯基演绎的布拉姆斯的无词,确实,是自然和生动,使布拉姆斯区别于其他,磅礴变得人性,气势有了起伏,一切拉近了与现实的距离,音乐,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