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 Del Rey: 被误解的吟游诗人和她的美国梦
写个旧评,纪念旧的2012年。
------
Lana Del Rey在推特上有两个头衔:American poet 和angel-headed hipster——后者让人联想到Gods and Monsters的歌词,“行吟诗人”却并不是她的首创。作为音乐人,她的作品受到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影响的比重,似乎远大于其他乐人的影响。YouTube上甚至可以找到赞同者甚多的如下评价:“她的声音不是最好的,但她是一个优秀的作词者。”
当然,这样分开来看未免过于武断。我的看法是,比起术业有专攻的音乐人,Lana更像一个“全方位”的艺术家,她运用的手法是多重的,除音乐之外,还有歌词中对美国梦、《洛丽塔》和好莱坞老电影的引述、大段黑白镜头、剪切得扑朔迷离的MV,以及她本人的复古造型和略带冷淡的姿态,无一不在传递这种讯号:她是活在当下的老派美国梦的代言人。
可是,什么是“老派美国梦”?抱歉,没有定义。
复古题材其实已经够滥俗了。看到美国文艺青年怀念起他们的1920s,明明只是战间十年的短暂繁华,物价的动荡,股市的大开大合,盲目的无限膨胀的信心,却被未经历过的人称颂 “这真是极好的”——简直就像天朝文青公知怀念民国一样啊。然而从这一角度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选了Lana Del Rey的Young and Beautiful作插曲,也是天造地设之合。那种动荡不安的繁华,乱世前的最后一抹曙光,也只有Lana故作沧桑的天真嗓音才唱得出来。她的烟嗓是种做作,却是讨人喜欢的做作,和Daisy那种大小姐的做作一个路数。之于她,那种种的复古符号,只是一种美学宣言,向自己向往认可的时代致敬罢了。
她的歌总是在讲故事,主角是同一类的名利场女孩,如Carmen, 如Off to the Races, 如Bel Air。故事里有张爱玲亦舒李碧华之类写旧上海的味道,虽是浮华,态度却很冷静,浮华下面的黑暗与绝望早就了然于心了。虽然端着一副名利场交际花的口吻,一张口就是“diamonds, Bel-Air” “money, notoriety and rivieras”,真正向往的还是“爱”——听她一遍遍地唱“I’m nothing without you”,忽然觉得这是个骨子里很理想主义的女人:有钱有爱最好,有钱无爱则不可忍受——这种态度其实更接近《Tiffany’s Breakfast》里的女主,却比姜喜宝傻多了。一般白人中上层阶级的孩子才能培养出这种反物质主义hipster精神,原因当然是不差钱。
Lana最招人喜欢和招人恨的地方,大概都是这种任性。她把歌词写得张扬露骨,却不无病呻吟,也不控诉什么,召唤什么,动辄泪流满面;写爱,就写爱的美好,写爱的绝望和力量;写一个时代的堕落和病态,不评论,更像个冷静的旁观者。National Anthem里那段副歌我总觉得是反讽:“It's a love story for the new age / For the six page / We're on a quick sick rampage / Wining and dining / Drinking and driving / Excessive buying / Overdose and dying / On our drugs and our love / And our dreams and our rage /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real and the fake” 如果有人听到这里,还说是算主流爱国主义姿态,简直就是开玩笑了。
她的音乐不招一帮本土评论家待见,可能原因就是“美国梦”这一段。美国人在这一点很ironic:骨子里其实是保守的爱国党,但素呢,又羞社地不肯承认自己爱国。是故也并没有“国民歌手”这一类说法。但是看Lana的Paradise Tour欧洲巡演如此受欢迎,可见在欧洲人心目里,最好的美国还是二十年代的美国,就像亨伯特心目中最好的洛丽塔永远是十二岁呀——当年《洛丽塔》出版后,评论界那个吵翻天的“古老的欧洲强奸年轻的美国”还是“年轻的美国诱奸古老的欧洲”的辩论梗,真的要被玩坏了啊。
我觉得Lana早就知道自己会被误解,但她不介意,甚至努力营造这种误解,大概是暧昧不清的概念争议也是一种出名的手段——fame and money何尝不是她的美国梦?她什么也不解释,让评论界猜测去好了。做艺术高调,做人低调,这不是很好么。
Ride MV里的大段独白,最喜欢末尾那句“Live fast, die young, play hard, have fun”——有些“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味道。除了向公路黑帮传统和杰克•凯鲁亚克之类的六十年代大拿致敬,这首歌保留了许多属于她的个人化的东西,一种死不改悔、不解释的韧劲儿——“I just ride”,人生何尝不是不可回头的单行线啊。如果说美国精神,这才是惟一一点打动我的地方。
最后忍不住说一句:世界观不成熟的小朋友最好还是别跟风听她的歌了。看不到浮华之外的东西,就像读张爱玲只看到花花世界,读民国文人传记只看到八卦而已。而Lana是一个称职的咏唱者。毕竟,没有吃过苦的人也不知如何咏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