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這個《Moment》下穿黑絲襪的容祖兒
年年在香港拿「最受歡迎女歌手」的容祖兒,一直都無法攻入內地和台灣地區,歸其原因,除了宣傳問題、個人的觀眾緣、氣質、魅力等因素之外,容祖兒還缺乏屬於自己「代表作」的國語歌和國語專輯,為能更進一步開拓市場需要,此張下了力氣用了心機的《Moment》,仿佛肩負著一定的重任,它要向世人證明,不論是「揮著翅膀的女孩」,還是「穿著絲襪的女人」,都能吸引到聽眾的注意。
縱觀現在的國語樂壇女歌手,總偏食躲於溫室中的療傷型情歌,而《Moment》的兩支改編歌《正好》、《維加斯有點好萊塢》,一上來就給國語聽眾們一種「不一樣」的衝擊感。區別很多加糖精舞曲的《正好》,以積極向上的躍動,趕走了女聲裡常有的自憐自戀之口氣;《維加斯有點好萊塢》中的容祖兒,又用照應包裝上的挑逗誘惑聲腔,發射了一枚性感的子彈。前半部更適合Duffy式煙嗓演繹的《活該》,於方大同、Edward Chan的剪裁中,也逐漸在一小段Rap的過渡後找到容祖兒聲音的融入位置;王雙駿主理的《加大力度》,通過注入強勁的電流,繃緊的節奏,又舞出解放的力道。那些填進音樂內的歌詞,有人嫌太過流水賬,但此類歌曲本就不想說什麽大道理,也沒有要發表什麽高深的意見,能在快感中令人開展現實的逃亡,是它們存在的最終目的。
慢歌段落,有陳小霞、施人誠、徐千秀、王治平撐腰的《霧裡看花》,表面工整平凡卻能細水流長,陳小霞細膩的旋律跟施人誠文字的結合,將台灣文藝青年的氣質重塑在了容祖兒身上;青峯一貫淡描中見深刻的《在時間面前》,勝於鋪陳的完整,展開的出色,容祖兒開始時木然收合的演唱,到後來投放愈多的感情,一切都是那麼的水到渠成、流露自然;《受害者》不同一般流行歌的旋律走向,有著Verse和Chorus之間的落差,還好容祖兒的駕馭基本沒太大問題,表演合格,只是若能在唱與編上加多點靈活與心思,會將歌曲變得更加生動。
Christopher Chak作曲的《不好意思我愛你》,讓人像在看流行的言情讀物,好吸收易消化,但故事情節全在預計之內,文章也沒特別好的字句;眼淚風乾的《給你》唱的是人走過泥沙學會的面對(有人說是唱給何韻詩),它的音樂結構雖飽滿,然未去到一個感動人的高度,而黃韻玲譜的副歌,亦有和寫給萬芳的《我們不要傷心了》相撞之嫌,不知是她有意在做一個副歌相近的勉勵N部曲,定還是她創作力的開始枯竭,這麼快又不知不覺地重複了自己。
基本上,容祖兒的《Moment》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張不錯的流行專輯,它的台灣製作班底,確保了跟當地市場口味的銜接,而對音樂質量的要求也是按粵語專輯的標準來做,但問題是,這麼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人結集在一起的合成品,就像一盤水果拼盤,各種各樣水果各自各地擺放在一邊,顏色雖好看,可缺少味覺上的融合,這堆疊的情況,令我想起陳奕迅的《上五樓的生活》(兩張專輯都有首歌叫《給你》喔!),它們都是用找尋各路人馬的方式來製造話題、刺激銷量、挖掘歌手的不同層面,不過最後結果是碰撞出來的東西一片模糊,其實容祖兒自《Ten Most Wanted》後就常用這招來打開自己的音樂門路,偏偏總是落入一個「混亂」的困境,要如何改良這個缺陷,或許唱片公司可以向華研取經,在整體策劃、製作上再加強,儘量地下多點沙律醬,這樣不同味的水果才能攪合在一起,實現有機的統一。
首選:霧裡看花
縱觀現在的國語樂壇女歌手,總偏食躲於溫室中的療傷型情歌,而《Moment》的兩支改編歌《正好》、《維加斯有點好萊塢》,一上來就給國語聽眾們一種「不一樣」的衝擊感。區別很多加糖精舞曲的《正好》,以積極向上的躍動,趕走了女聲裡常有的自憐自戀之口氣;《維加斯有點好萊塢》中的容祖兒,又用照應包裝上的挑逗誘惑聲腔,發射了一枚性感的子彈。前半部更適合Duffy式煙嗓演繹的《活該》,於方大同、Edward Chan的剪裁中,也逐漸在一小段Rap的過渡後找到容祖兒聲音的融入位置;王雙駿主理的《加大力度》,通過注入強勁的電流,繃緊的節奏,又舞出解放的力道。那些填進音樂內的歌詞,有人嫌太過流水賬,但此類歌曲本就不想說什麽大道理,也沒有要發表什麽高深的意見,能在快感中令人開展現實的逃亡,是它們存在的最終目的。
慢歌段落,有陳小霞、施人誠、徐千秀、王治平撐腰的《霧裡看花》,表面工整平凡卻能細水流長,陳小霞細膩的旋律跟施人誠文字的結合,將台灣文藝青年的氣質重塑在了容祖兒身上;青峯一貫淡描中見深刻的《在時間面前》,勝於鋪陳的完整,展開的出色,容祖兒開始時木然收合的演唱,到後來投放愈多的感情,一切都是那麼的水到渠成、流露自然;《受害者》不同一般流行歌的旋律走向,有著Verse和Chorus之間的落差,還好容祖兒的駕馭基本沒太大問題,表演合格,只是若能在唱與編上加多點靈活與心思,會將歌曲變得更加生動。
Christopher Chak作曲的《不好意思我愛你》,讓人像在看流行的言情讀物,好吸收易消化,但故事情節全在預計之內,文章也沒特別好的字句;眼淚風乾的《給你》唱的是人走過泥沙學會的面對(有人說是唱給何韻詩),它的音樂結構雖飽滿,然未去到一個感動人的高度,而黃韻玲譜的副歌,亦有和寫給萬芳的《我們不要傷心了》相撞之嫌,不知是她有意在做一個副歌相近的勉勵N部曲,定還是她創作力的開始枯竭,這麼快又不知不覺地重複了自己。
基本上,容祖兒的《Moment》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張不錯的流行專輯,它的台灣製作班底,確保了跟當地市場口味的銜接,而對音樂質量的要求也是按粵語專輯的標準來做,但問題是,這麼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人結集在一起的合成品,就像一盤水果拼盤,各種各樣水果各自各地擺放在一邊,顏色雖好看,可缺少味覺上的融合,這堆疊的情況,令我想起陳奕迅的《上五樓的生活》(兩張專輯都有首歌叫《給你》喔!),它們都是用找尋各路人馬的方式來製造話題、刺激銷量、挖掘歌手的不同層面,不過最後結果是碰撞出來的東西一片模糊,其實容祖兒自《Ten Most Wanted》後就常用這招來打開自己的音樂門路,偏偏總是落入一個「混亂」的困境,要如何改良這個缺陷,或許唱片公司可以向華研取經,在整體策劃、製作上再加強,儘量地下多點沙律醬,這樣不同味的水果才能攪合在一起,實現有機的統一。
首選:霧裡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