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布兰妮的Femme Fatale,那一定是“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舞曲动真格】
女王炼成终究需要时间,就像首单Hold it against Me MV中新老Britney的对打。
从2007年的Blackout,布兰妮就跳脱出流行内核电子编曲的的小打小闹,势要开始玩真正的电子音乐,所以我们听到了一张电气弥漫、不同于以往的专辑。但是,这一步好像走得太快,犹如Britney当时的生活,瞬间Black out,黑暗的封锁中,群魔乱舞,一片狼藉。Blackout的用心,一直到三年后才受到重视,被Billboard评为史上最佳舞曲专辑前十。原先不能接受Blackout的歌迷,开始回头审视。于是,这张野心勃勃的专辑终于在三年后开始发酵。
而后来的Circus,则似乎是早期的Britney和后Blackout的布兰妮之间的博弈。我们听到了布兰妮以前专辑里熟悉的Max Martin的瑞典调调,Womanizer的MV甚至让我们觉得那是Toxic的延续,My Baby和Out from Under两首慢歌的插入仿佛让我们穿越回到了Britney甜美演绎慢板情歌的时代。Circus似乎极尽所能唤起人们对于过往布兰妮的记忆,但期间却布满Radar间奏般的电气编曲。Circus似乎更应该是出现在In the Zone和Blackout之间的过渡,更应该拿来作为后来Blackout时代的introduction。Circus虽然来得有点晚,但却是必需。
【蛇蝎美人 打破常规】
布兰妮以往的专辑真的就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流行,基本上符合一般歌曲Verse、Chorus,Bridge,再循环Verse、Chorus,然后 Intrumental Ending)的肌理。而Femme Fatale这张专辑则不然,她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专辑中Britney与Will.I.Am合作的The Big Fat Bass听上去就一直再重复那句很catchy的“I can be the treble baby,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正当你觉得这是一首通曲重复这一句、纯粹玩味节奏的舞曲时,却杀出布兰妮的Verse演唱和RAP的部分,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首有意将主副歌错位的实验作品。正当你以为主歌结束,即将回归之前的副歌并淡出的时候,这时的副歌,也就是那句“I can be the treble baby,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却开始变调呈现——当你以为抓住这首歌的主调时,它却伺机偏转。专辑制作人Dr. Luke似乎有意就是要给你一张你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听到什么的专辑。专辑里这样不按牌理出牌的歌还有很多。
【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这张专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意在旋律和编排上拉开与听众的距离。布兰妮的以前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听个一两遍的基本就能通曲吟唱,这样的特点,在2010年初的冠军单曲“3”上发挥到了极致。Femme Fatale却有意无意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Catchy tone有是有,却基本被打散,重点放在了节奏和氛围的构建上。
Femme Fatale在定位上就不是一张(像Katy Perry那样)攻榜的Karaoke口水舞曲专辑,而是真正的为舞池准备的专辑。Inside Out,基本上就是由诡异难以捉摸的主歌加上上口的副歌交织而成的。这反映了,Dr.Luke和Max Martin的组合最妙的是,Dr. Luke做氛围的营造和实验舞曲的部分,而Max Martin则是负责Catchy tone的点缀。两者相得益彰。I Wanna go当中,当你听到副歌“I I I wanna Go O O”的时候,则是瑞典舞曲、布氏俏皮和Dr. Luke实验编曲的又一个完美结合。
Femme Fatale和歌迷的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Femme Fatale和纯粹流行专辑的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Femme Fatale和Britney私生活的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性感俏皮又强势,能收又能放】
这是Britney迄今为止整体性把握最好的专辑。不像Blackout让人沉浸却在最后杀出一首破坏气氛的“Why Should I Be Sad”,也不像Circus回忆录般充满母性情怀和怨妇气质的拼盘。Femme Fatale以“蛇蝎美人”为概念和基调区别于过去的“Pop Princess”和“Queen of Pop”,是她所有专辑中自传色彩最淡的一张,聚焦于音乐本身(让作品和艺术家本身保持刚好的距离,也是作品能够受到正视的一个因素吧),是一张彻头彻尾的舞池大碟,Dubstep、House、Funk在诡异的电气中弥漫。有完整叙事的Hold It Against Me、Seal It with a Kiss,有纯粹玩味节奏的the Big Fat Bass,有醇厚异域风情的Criminal,抒情亦电子的Trip To Your Heart。性感俏皮又强势,能收又能放,让人无法抗拒。你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布兰妮就在这里。
同时,这张风格强烈的专辑在歌曲的分布上十分平衡,没有一首突兀的歌曲,加诸清晰的定位,这也注定了Femme Fatale无法取悦所有的听众,估计单曲打榜什么的成绩不会特别出色。此时的Britney更像是一个坚定的电子艺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她向来如此(如她之前把Umbrella、Quicksand和Telephone从Circus专辑中删去,而这几首歌后来分别成为Rihanna和Lady GaGa的打榜热单,你能说这是她有眼无珠吗?)。
收放自如,恐怕背后是历经沧桑洗净铅华后的淡定自若吧。
【YOU NEVER HOLD IT AGAINST HER.】
看了布兰妮新歌“Hold it Against Me”MV的两个版本。总是有好事者喜欢拿Britney和Lady GaGa作对比,留言说,舞蹈不够劲爆,和GAGA比不够出位。
可是,我觉得两者实在是没有可比性。GAGA卖的是概念,人们只关注她穿什么、关注她的作品。而布兰妮卖的是她这个人,人们关心她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即使她穿着毫无品味,作品不够出位。 就好像猫王,没有人在意他后来发福;就好像迈克,后期作品乏善可陈面容越整越扭曲;就好像吉姆莫里森,癫狂吸毒又肥胖导致乐队解散。人们更关注的似乎是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不是“艺术品”,更不是作品;他们是生活放大变形的缩影。他们被击倒,我们心有戚戚焉;他们站起来,我们都被狠狠地励了一下志。Britney是这个时代的励志经典,有谁可以逾越?
You need her to be there, and she is still there.
YOU CAN NEVER HOLD IT AGAINST HER.
【舞曲动真格】
女王炼成终究需要时间,就像首单Hold it against Me MV中新老Britney的对打。
从2007年的Blackout,布兰妮就跳脱出流行内核电子编曲的的小打小闹,势要开始玩真正的电子音乐,所以我们听到了一张电气弥漫、不同于以往的专辑。但是,这一步好像走得太快,犹如Britney当时的生活,瞬间Black out,黑暗的封锁中,群魔乱舞,一片狼藉。Blackout的用心,一直到三年后才受到重视,被Billboard评为史上最佳舞曲专辑前十。原先不能接受Blackout的歌迷,开始回头审视。于是,这张野心勃勃的专辑终于在三年后开始发酵。
而后来的Circus,则似乎是早期的Britney和后Blackout的布兰妮之间的博弈。我们听到了布兰妮以前专辑里熟悉的Max Martin的瑞典调调,Womanizer的MV甚至让我们觉得那是Toxic的延续,My Baby和Out from Under两首慢歌的插入仿佛让我们穿越回到了Britney甜美演绎慢板情歌的时代。Circus似乎极尽所能唤起人们对于过往布兰妮的记忆,但期间却布满Radar间奏般的电气编曲。Circus似乎更应该是出现在In the Zone和Blackout之间的过渡,更应该拿来作为后来Blackout时代的introduction。Circus虽然来得有点晚,但却是必需。
【蛇蝎美人 打破常规】
布兰妮以往的专辑真的就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流行,基本上符合一般歌曲Verse、Chorus,Bridge,再循环Verse、Chorus,然后 Intrumental Ending)的肌理。而Femme Fatale这张专辑则不然,她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专辑中Britney与Will.I.Am合作的The Big Fat Bass听上去就一直再重复那句很catchy的“I can be the treble baby,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正当你觉得这是一首通曲重复这一句、纯粹玩味节奏的舞曲时,却杀出布兰妮的Verse演唱和RAP的部分,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首有意将主副歌错位的实验作品。正当你以为主歌结束,即将回归之前的副歌并淡出的时候,这时的副歌,也就是那句“I can be the treble baby,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You can be the bass ”却开始变调呈现——当你以为抓住这首歌的主调时,它却伺机偏转。专辑制作人Dr. Luke似乎有意就是要给你一张你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听到什么的专辑。专辑里这样不按牌理出牌的歌还有很多。
【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这张专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意在旋律和编排上拉开与听众的距离。布兰妮的以前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听个一两遍的基本就能通曲吟唱,这样的特点,在2010年初的冠军单曲“3”上发挥到了极致。Femme Fatale却有意无意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Catchy tone有是有,却基本被打散,重点放在了节奏和氛围的构建上。
Femme Fatale在定位上就不是一张(像Katy Perry那样)攻榜的Karaoke口水舞曲专辑,而是真正的为舞池准备的专辑。Inside Out,基本上就是由诡异难以捉摸的主歌加上上口的副歌交织而成的。这反映了,Dr.Luke和Max Martin的组合最妙的是,Dr. Luke做氛围的营造和实验舞曲的部分,而Max Martin则是负责Catchy tone的点缀。两者相得益彰。I Wanna go当中,当你听到副歌“I I I wanna Go O O”的时候,则是瑞典舞曲、布氏俏皮和Dr. Luke实验编曲的又一个完美结合。
Femme Fatale和歌迷的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Femme Fatale和纯粹流行专辑的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Femme Fatale和Britney私生活的距离,不太近,不太远,刚好
【性感俏皮又强势,能收又能放】
这是Britney迄今为止整体性把握最好的专辑。不像Blackout让人沉浸却在最后杀出一首破坏气氛的“Why Should I Be Sad”,也不像Circus回忆录般充满母性情怀和怨妇气质的拼盘。Femme Fatale以“蛇蝎美人”为概念和基调区别于过去的“Pop Princess”和“Queen of Pop”,是她所有专辑中自传色彩最淡的一张,聚焦于音乐本身(让作品和艺术家本身保持刚好的距离,也是作品能够受到正视的一个因素吧),是一张彻头彻尾的舞池大碟,Dubstep、House、Funk在诡异的电气中弥漫。有完整叙事的Hold It Against Me、Seal It with a Kiss,有纯粹玩味节奏的the Big Fat Bass,有醇厚异域风情的Criminal,抒情亦电子的Trip To Your Heart。性感俏皮又强势,能收又能放,让人无法抗拒。你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布兰妮就在这里。
同时,这张风格强烈的专辑在歌曲的分布上十分平衡,没有一首突兀的歌曲,加诸清晰的定位,这也注定了Femme Fatale无法取悦所有的听众,估计单曲打榜什么的成绩不会特别出色。此时的Britney更像是一个坚定的电子艺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她向来如此(如她之前把Umbrella、Quicksand和Telephone从Circus专辑中删去,而这几首歌后来分别成为Rihanna和Lady GaGa的打榜热单,你能说这是她有眼无珠吗?)。
收放自如,恐怕背后是历经沧桑洗净铅华后的淡定自若吧。
【YOU NEVER HOLD IT AGAINST HER.】
看了布兰妮新歌“Hold it Against Me”MV的两个版本。总是有好事者喜欢拿Britney和Lady GaGa作对比,留言说,舞蹈不够劲爆,和GAGA比不够出位。
可是,我觉得两者实在是没有可比性。GAGA卖的是概念,人们只关注她穿什么、关注她的作品。而布兰妮卖的是她这个人,人们关心她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即使她穿着毫无品味,作品不够出位。 就好像猫王,没有人在意他后来发福;就好像迈克,后期作品乏善可陈面容越整越扭曲;就好像吉姆莫里森,癫狂吸毒又肥胖导致乐队解散。人们更关注的似乎是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不是“艺术品”,更不是作品;他们是生活放大变形的缩影。他们被击倒,我们心有戚戚焉;他们站起来,我们都被狠狠地励了一下志。Britney是这个时代的励志经典,有谁可以逾越?
You need her to be there, and she is still there.
YOU CAN NEVER HOLD IT AGAINST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