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的古巨基,是最真实的古巨基(上)

图书馆冷到爆,我还抱着电脑坐在风口....
牺牲我今天的午睡,来写想写了很久的乐评吧。
这个音乐会,对于我来说,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这个音乐会是爱上古巨基的开始,也是爱上粤语歌的开始。它告诉我,原来古巨基唱得这么迷人,粤语歌这么好听。从这个音乐会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听流行音乐。一直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
整体感受:
第一次听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假音,不知道古巨基的唱功,不知道folk music,不知道这个音乐会里面还有古巨基十几年前的歌,不知道张佳添是何许人也,还因为粤语和普通话表达方式不同不理解一部分歌词。甚至,我是讨厌古巨基的,或者说,我鄙视琼瑶剧。
但就是非常单纯的两个字:好听。
刚刚翻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在收拾房间。这个视频直接导致我收拾一张书桌收拾了两天= =
《其实我,我,我》里面欲言又止的哼唱,《花不痛》有点慵懒的唱腔,《第七感》里的口琴、鼓声,《下次再见》里的无奈唏嘘,杨雪霏出神入化的古典吉他,《几时再见》中细微的情绪变化,《爱尔兰的啦啦啦》中的顽皮性感,《第二最爱》自然随性……每一首每一首自己都很喜欢,反反复复地放了很多很多遍。
一些要补充的背景:
这场音乐会是在08年古巨基的发烧碟EP《guitar fever》前所开,moov live打的名号就是“未出碟,先兴奋”。其中,《其实我,我,我》、《第二最爱》、《第七感》是古巨基十多年前的代表作品,《花不痛》是新EP向蔡健雅邀的曲,《爱尔兰的啦啦啦》是张佳添的新作,《下次再见》找来古典吉他手杨雪霏做crossover。
经历2006年《human 我生》概念专辑的高潮,2007年同样是概念专辑的《moments》略显疲软。2007年的古巨基很辛苦,周游世界,演唱会,《moments》的第一首派台歌《钱钱钱钱》惹出很多是非,加上最重要的,本来他自己就是特别要求完美的人。在《human 我生》之后再做一张概念类似的唱片现在看来真的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珠玉在前,纵使《moments》做得再好,也会被人扣上“重复”的帽子。
hk乐坛是残酷的。尤其对当时在金牌这么一个小公司的古巨基。因为对于他来说,没有雄厚的资金撑腰,没有过硬的后台,没有奇奇怪怪的新闻,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市场的反响。
07年他的六场音乐会创造了红馆最多人进场的记录,据当时的新闻,走道里都摆满了座位。差不多每晚的场子里都塞了近两场的人。但是因为没有档期,就只能是六场。
而另一边,是eason的12场演唱会以及一张非常有想法的《listen to eason chan》。eason的国语市场已经打开,从07年开始更是顺风顺水,越走越宽。
古巨基的唯一优势就在于市场。而07年市场上的这一点点劣势,再加上某台的力捧,还有hk乐坛真的需要一个“神”或者说“英雄”,这些种种的因素就让很多人开始认为hk乐坛已经从双雄争霸到eason一个人独孤求败了。
这是造星的必要。但说多了就会成为事实。eason当然是非常有实力的,但幕后的这位经理人陈家瑛小姐也非常厉害。“eason是张学友的接班人”这样的论断一经提出,eason的地位已经不能动摇。
但更多人不知道,1994年古巨基一出道,就被称为是“张学友的接班人”,张学友甚至在古巨基还没有出道前就向自己的唱片公司推荐过古巨基。
更多人也不知道,当年“四大天王”的称霸看似hk乐坛的繁花似锦,但也正是“四大天王”的存在严重阻碍了hk乐坛,特别是hk乐坛男歌手的发展。
这里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想说一个商业歌手的成功,个人因素有之,但其背后精心的策划和宣传、时机也很(甚至更)重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而07年、08年的金牌所做的一切策略,不能说不好,好歹基仔也在hk乐坛一线站稳脚跟几年了;只能说,eason那边就是冲着“独孤求败”去的,目标、视野、资金力量完全不同,怎么比?
到07年的时候,eason的国语市场已经打开很多年,而金牌仅仅在05年给古巨基出了一张凑数的《最终幻想》国语碟,这时候,古巨基在国语市场的劣势也渐渐显露,再等到08年出一张《我还是你的情歌王》,大局已定。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06年基仔就转投EEG,这场竞争是不是会有另外一个结果?但基仔从paco手上咸鱼翻身,06年又逢千桦转会,搞得paco不是很有面子,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离开金牌。如果当时他离开了,就不是我喜欢的古巨基了。
天啊,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下面的,明天再写吧。
牺牲我今天的午睡,来写想写了很久的乐评吧。
这个音乐会,对于我来说,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这个音乐会是爱上古巨基的开始,也是爱上粤语歌的开始。它告诉我,原来古巨基唱得这么迷人,粤语歌这么好听。从这个音乐会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听流行音乐。一直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
整体感受:
第一次听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假音,不知道古巨基的唱功,不知道folk music,不知道这个音乐会里面还有古巨基十几年前的歌,不知道张佳添是何许人也,还因为粤语和普通话表达方式不同不理解一部分歌词。甚至,我是讨厌古巨基的,或者说,我鄙视琼瑶剧。
但就是非常单纯的两个字:好听。
刚刚翻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在收拾房间。这个视频直接导致我收拾一张书桌收拾了两天= =
《其实我,我,我》里面欲言又止的哼唱,《花不痛》有点慵懒的唱腔,《第七感》里的口琴、鼓声,《下次再见》里的无奈唏嘘,杨雪霏出神入化的古典吉他,《几时再见》中细微的情绪变化,《爱尔兰的啦啦啦》中的顽皮性感,《第二最爱》自然随性……每一首每一首自己都很喜欢,反反复复地放了很多很多遍。
一些要补充的背景:
这场音乐会是在08年古巨基的发烧碟EP《guitar fever》前所开,moov live打的名号就是“未出碟,先兴奋”。其中,《其实我,我,我》、《第二最爱》、《第七感》是古巨基十多年前的代表作品,《花不痛》是新EP向蔡健雅邀的曲,《爱尔兰的啦啦啦》是张佳添的新作,《下次再见》找来古典吉他手杨雪霏做crossover。
经历2006年《human 我生》概念专辑的高潮,2007年同样是概念专辑的《moments》略显疲软。2007年的古巨基很辛苦,周游世界,演唱会,《moments》的第一首派台歌《钱钱钱钱》惹出很多是非,加上最重要的,本来他自己就是特别要求完美的人。在《human 我生》之后再做一张概念类似的唱片现在看来真的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珠玉在前,纵使《moments》做得再好,也会被人扣上“重复”的帽子。
hk乐坛是残酷的。尤其对当时在金牌这么一个小公司的古巨基。因为对于他来说,没有雄厚的资金撑腰,没有过硬的后台,没有奇奇怪怪的新闻,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市场的反响。
07年他的六场音乐会创造了红馆最多人进场的记录,据当时的新闻,走道里都摆满了座位。差不多每晚的场子里都塞了近两场的人。但是因为没有档期,就只能是六场。
而另一边,是eason的12场演唱会以及一张非常有想法的《listen to eason chan》。eason的国语市场已经打开,从07年开始更是顺风顺水,越走越宽。
古巨基的唯一优势就在于市场。而07年市场上的这一点点劣势,再加上某台的力捧,还有hk乐坛真的需要一个“神”或者说“英雄”,这些种种的因素就让很多人开始认为hk乐坛已经从双雄争霸到eason一个人独孤求败了。
这是造星的必要。但说多了就会成为事实。eason当然是非常有实力的,但幕后的这位经理人陈家瑛小姐也非常厉害。“eason是张学友的接班人”这样的论断一经提出,eason的地位已经不能动摇。
但更多人不知道,1994年古巨基一出道,就被称为是“张学友的接班人”,张学友甚至在古巨基还没有出道前就向自己的唱片公司推荐过古巨基。
更多人也不知道,当年“四大天王”的称霸看似hk乐坛的繁花似锦,但也正是“四大天王”的存在严重阻碍了hk乐坛,特别是hk乐坛男歌手的发展。
这里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想说一个商业歌手的成功,个人因素有之,但其背后精心的策划和宣传、时机也很(甚至更)重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而07年、08年的金牌所做的一切策略,不能说不好,好歹基仔也在hk乐坛一线站稳脚跟几年了;只能说,eason那边就是冲着“独孤求败”去的,目标、视野、资金力量完全不同,怎么比?
到07年的时候,eason的国语市场已经打开很多年,而金牌仅仅在05年给古巨基出了一张凑数的《最终幻想》国语碟,这时候,古巨基在国语市场的劣势也渐渐显露,再等到08年出一张《我还是你的情歌王》,大局已定。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06年基仔就转投EEG,这场竞争是不是会有另外一个结果?但基仔从paco手上咸鱼翻身,06年又逢千桦转会,搞得paco不是很有面子,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离开金牌。如果当时他离开了,就不是我喜欢的古巨基了。
天啊,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下面的,明天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