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顆躺在名叫LUNA SEA的蛋糕上的櫻桃——[MOTHER]

到底應該怎麼評價LUNA SEA,日本VK樂隊的標尺?日本商業與藝術結合最好的主流樂隊?又或者是以VR起家,團員綜合實力最強的日本樂團?
無論主唱RYUICHI前中後期巨大的嗓音及歌唱技巧改變所引起了多大的爭議,無論後期歌曲旋律多么歌謠化而被當時樂評批評為開始不思進取批著重金屬皮的流行樂隊,也無論因為樂隊五人關係下滑,音樂矛盾越發尖銳,在99年帶給歌迷(SLAVE)未來承諾的期盼后又在2000年宣佈閉幕的遺憾,在2010年的這個時候,在5人正式宣佈LUNA SEA本格再使動的今天,到底該用什麽來代表LUNA SEA?到底該用哪張專輯來證明這個被日本搖滾業內尤其是新世紀VK業內人以及樂評家奉為神明般存在的樂隊真的超越了時代?
果然始終是它——[MOTHER]
幸運的是,我接觸的第一張LUNA SEA完整ALBUM就是[MOTHER],純潔的修女,黑白的封面,神聖且帶有宗教意味,讓你無法不留意,無法不產生聽聽看的念頭。不幸的是,當你聽的第一張樂隊的專輯,就是這個樂隊的安身立命之作,其他這個樂隊的作品便總是會在這張帶來的期待值之下了,對於LUNA SEA來說,[MOTHER]也是他們自己又愛又恨的專輯,如何超越[MOTHER]?就如在[MOTHER]再發版中附錄的日本樂評所說——[MOTHER]?這不只是傑作,這是怪物!
[MOTHER]在樂隊意義上是LUNA SEA承前啟後的作品,在製作之時便被團員本身定義為之前所有出版專輯理念的集大成之作(indies ALBUM[LUNA SEA],major DEBUT ALBUM[IMAGE],2nd ALBUM[EDEN]),運用宗教的世界觀,不斷探討愛,人,神之間關係的三部曲的總結,便是[MOTHER]製作的出發點,與同為LUNA SEA最上乘作品的專輯[STYLE]相比,[MOTHER]的難得之處便是它本身就是順水推舟的產物,屬於靈感,壓力,團員本身成長所形成的自然結點,真實,並且絕無做作,例如[MOTHER]中所誕生的LUNA SEA國歌級作品“ROSIER”,若不是BASS手J不堪商業壓力與自己創作靈感的枯竭,就不會在焦躁和自我放逐后扣動了音樂創作中怒吼的扳機(I’ve pricked my heart),寫出了在高壓冷血社會中高傲自負卻又帶有希望的名曲“ROSIER”(順便一提,名曲“DEJAVU”則是吉他手SUGIZO以“說不定這團就快要完蛋了吧?”的縮卵心態而寫……)。而本來就以成為究極作為目標,因此在94年MOTHER發售後,用了整個95年創作,96才發售,接近極限的[STYLE]與之相比,便少了一份自然。至於第一次暫停活動后的複歸之作[SHINE]和最後的錄音室作品[LUNACY],以求新求變,力圖證明進化為目標,卻毀譽參半,對於LUNA SEA的高度來說,便是次一檔次的作品,這裡不說也罷。
在整個日本搖滾史上,[MOTHER]發售的94年以及隨後的95年可說是日本VK的一個關鍵變革期,商業大浪潮的巔峰期就在隨後,如果把VK完全融入市場取向,僅僅靠VK商業變革的領路人X(X-JAPAN)并不足夠,LUNA SEA的[MOTHER]便成為了變革的教科書,妝容的淡化,商業SINGLES和專輯整體應該有一個怎樣的關係,LUNA SEA的[MOTHER]告訴了很多人,啊,原來應該這麼做。處於OLD SHOOL VK的尾聲,又處於市場化,高度POP化的萌芽,以LUNA SEA的[MOTHER]為代表,代表著日本搖滾絕無複製的90年代盛世的LUNA SEA,GLAY,L’Arc-en-Ciel,黒夢,稍前的領路級X-JAPAN,BUCK-TICK,和化妝自我世界觀頂峰的Malice Mizer,芭糖樂隊SHAZNA等在隨後的95-96年紛紛改變了。
說到[MOTHER],與大多數經典專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存在感稍弱的曲,又或者前段,收尾好,中盤稍弱不同,此專輯全長的48分45秒絕無任何一秒有冷場之感,以無情世界中堅守愛之兩人的殉道之歌“LOVELESS”做開頭,以祭奠一切逝去美好事物為中盤的“GENESIS OF MIND”,以歌頌愛嚮往愛的鎮魂曲“MOTHER”做收尾,熟悉LUNA SEA的人應該知道這三首歌在LUNA SEA LIVE中佔有怎樣的地位,一張專輯有三首LUNA SEA國歌級作品開頭封尾,對於LUNA SEA本身也不可複製。
而[MOTHER]的另一閃光之處便是其收錄歌曲的編曲製作近乎完美,精緻卻不造作,絕非流於市井,卻又並非孤芳自賞,“LOVELESS”中剛開始漸進聲的神聖之感,SUGIZO三頭吉他以及INORAN 12弦吉他的完美融合,J極簡主義BASS的節奏感,真矢歌曲中盤的炫技SOLO,再加上前後對稱的德語口白[eins…zwei….]以及名句[Love does not exist between them],也難怪此曲在眾多LUNA SEA名曲中牢牢佔據出勤率最高的開場曲地位,鳥激,感動,共鳴,並不需要多么上口或者速度感的曲子,莊重的“LOVELESS”可以給你一切。
LIVE上如果不唱可以退票級別的名曲[ROSIER]則是LUNA SEA重金屬搖滾樂隊名號的代表曲,比起錄音室版本,現場的急速感和節奏不斷加快,J中間的英語口白后朝後拋摔麥克風架,SUGIZO的代表性SOLO更是迷人,如果要只拿一曲考驗LUNA SEA的搖滾功力和現場演奏準確度,又或者領教節奏吉他INORAN的編曲到底有多巧妙,可以把中慢速的吉他完美融入進高速曲卻天衣無縫,“ROSIER”都是絕對的首選。
第三首“FACE TO FACE”是典型的LUNA SEA氣質曲,陰柔卻又大氣。實際上,LUNA SEA的BAND曲譜從來都不以刻意挑戰演奏高難度或者刻意賣弄為榮,追求簡約。從不花哨但卻在日本BASS界佔有絕對地位的J,帶有強烈LED ZEPPELIN吉他手Jimmy Page的風骨,把此人技術的華麗,大量效果器失真效果和簡約低調風格一分為二的主音吉他SUGIZO,節奏吉他INORAN,并不刻意追求絕對速度,但鼓點清晰有力絕不渾濁的VK界第一鼓真矢,再加上遊走在陰柔和陰鬱之間音質的主音RYUICHI,才是LUNA SEA。“FACE TO FACE”其實是旋律極其簡單,編曲接近首尾循環的曲子,但因為是LUNA SEA,它成爲了名曲,那種會被讚美成其他樂隊絕對做不出來的曲子,其中之一便是“FACE TO FACE”。
提到中段的“GENESIS OF MIND”,便難免會有一個問題,此曲與另外一首LUNA SEA長曲經典“FOREVER AND EVER”,到底哪個更好?就筆者而言,從曲子旋律本身來說,兩者難分伯仲,但從對曲子氣氛的渲染,編曲的精細來說,應該是“GENESIS OF MIND”更勝一籌。“GENESIS OF MIND”是典型的漸進曲,用最簡單的木吉他音軌起頭,隨後加入各種樂器效果,達到高潮后最後再以單音收尾,像極了搖滾界的聖經曲“Stairway To Heaven”,妙的是“天國階梯”中Jimmy Page用的是雙頭琴,此曲SUGIZO則是用他那把著名的三頭琴所錄(也可見LUNA SEA受歐美老牌樂隊,如LED ZEPPELIN,THE DOORS,PINK FLOYD等影響之深,除了這些化石級樂隊,早期LUNA SEA作品還明顯採用了日本重金屬開山之一DEAD END做模本),音軌雖多,卻絕無淩亂之感,再加上此曲祭奠亡友的背景(RYUICHI以前的BAND——SLAUGHTER的鼓手JUN突然暴斃),長篇曲中應是無出其右了。遺憾的是,原曲中INORAN彈得直擊人心的那把經典木吉他卻在前幾年由於做慈善原因拍賣,即使這次復活巡演表演“GENESIS OF MIND”,雖是原汁,但已無法原味。
在LUNA SEA LIVE史中,唯一從未在LIVE表演的曲子,便是本專輯的第8曲,INORAN作曲的“FAKE”,也算是筆者相當偏愛的冷門曲,LIVE從未表演大概是因為此曲電子效果和吉他音軌眾多,在中速曲的前提下中間還穿插了SUGIZO的小提琴,對於凡事喜歡親力親為,甚少使用錄音效果和後臺援助樂器手的LUNA SEA來說,LIVE表演有所不便吧。
至於第9首——“TRUE BLUE”,是LUNA SEA的名曲,典型的J式搖滾,旋律簡單快速且上口,歌詞含義表達寂寞之人深處都市獨居的無力感和狂躁,也是LUNA SEA第一首拿到ORICON單曲榜第一的曲子,正因如此,LIVE上也絕少漏場。
第十曲,專輯同名曲“MOTHER”,則是究極中的究極,LUNA SEA的鎮魂歌。95年,LUNA SEA 初次TOKYO DOME LIVE的現場版本MOTHER是不可不聽的經典。此曲編曲並不花哨,也并不用多么激揚的SOLO去渲染歌曲本身的大氣。慢速鼓,時有時無緊貼鼓點的BASS編排,擅長電吉他SOLO的SUGIZO彈木吉他,從不多加任何一個不必要音符的INORAN彈電音,但從INORAN的電吉他第一個音符響起,SUGIZO的木吉他,J的BASS和真矢的鼓併入開始,直到最後一秒,堪稱完美。在現場LIVE版中,由於SUGIZO的小提琴併入需要時間,那一段漫長的樂器間奏更是把氣氛渲染的比錄音室版更上一層,再加上燈光效果從下向上打出的效果,全場宛如進入聖殿。全曲為整張專輯做收尾,開場提出愛已逝的滅世背景(LOVELESS),收尾卻提出對愛并未絕望,期待愛之源泉再度撫慰世人的“MOTHER OF LOVE”,更為前4張專輯,神,人,愛的探討做最後結點,其全曲的完整性和世界觀在LUNA SEA所有歌曲中無一首可及,更是日本搖滾歷史中必聽的佳作。
歐洲人在形容美好事物中的點睛之筆喜歡用諺語“蛋糕上的那一顆櫻桃”,對於LUNA SEA這隻已經被日本VK界神化的樂隊,在他們這次複出究竟是顛覆LUNA SEA,進化LUNA SEA,還是毀滅LUNA SEA,無法做出結論之前,那顆蛋糕上的櫻桃只能是它——日本搖滾的金字塔尖級專輯——[MOTHER](2010 12 11 HK LIVE必唱曲 ROSIER,TRUE BLUE,FACE TO FACE,MOTHER,再加上8成可能的LOVELESS和長篇二選一的GENESIS OF MIND,均出自此專輯)
無論主唱RYUICHI前中後期巨大的嗓音及歌唱技巧改變所引起了多大的爭議,無論後期歌曲旋律多么歌謠化而被當時樂評批評為開始不思進取批著重金屬皮的流行樂隊,也無論因為樂隊五人關係下滑,音樂矛盾越發尖銳,在99年帶給歌迷(SLAVE)未來承諾的期盼后又在2000年宣佈閉幕的遺憾,在2010年的這個時候,在5人正式宣佈LUNA SEA本格再使動的今天,到底該用什麽來代表LUNA SEA?到底該用哪張專輯來證明這個被日本搖滾業內尤其是新世紀VK業內人以及樂評家奉為神明般存在的樂隊真的超越了時代?
果然始終是它——[MOTHER]
幸運的是,我接觸的第一張LUNA SEA完整ALBUM就是[MOTHER],純潔的修女,黑白的封面,神聖且帶有宗教意味,讓你無法不留意,無法不產生聽聽看的念頭。不幸的是,當你聽的第一張樂隊的專輯,就是這個樂隊的安身立命之作,其他這個樂隊的作品便總是會在這張帶來的期待值之下了,對於LUNA SEA來說,[MOTHER]也是他們自己又愛又恨的專輯,如何超越[MOTHER]?就如在[MOTHER]再發版中附錄的日本樂評所說——[MOTHER]?這不只是傑作,這是怪物!
[MOTHER]在樂隊意義上是LUNA SEA承前啟後的作品,在製作之時便被團員本身定義為之前所有出版專輯理念的集大成之作(indies ALBUM[LUNA SEA],major DEBUT ALBUM[IMAGE],2nd ALBUM[EDEN]),運用宗教的世界觀,不斷探討愛,人,神之間關係的三部曲的總結,便是[MOTHER]製作的出發點,與同為LUNA SEA最上乘作品的專輯[STYLE]相比,[MOTHER]的難得之處便是它本身就是順水推舟的產物,屬於靈感,壓力,團員本身成長所形成的自然結點,真實,並且絕無做作,例如[MOTHER]中所誕生的LUNA SEA國歌級作品“ROSIER”,若不是BASS手J不堪商業壓力與自己創作靈感的枯竭,就不會在焦躁和自我放逐后扣動了音樂創作中怒吼的扳機(I’ve pricked my heart),寫出了在高壓冷血社會中高傲自負卻又帶有希望的名曲“ROSIER”(順便一提,名曲“DEJAVU”則是吉他手SUGIZO以“說不定這團就快要完蛋了吧?”的縮卵心態而寫……)。而本來就以成為究極作為目標,因此在94年MOTHER發售後,用了整個95年創作,96才發售,接近極限的[STYLE]與之相比,便少了一份自然。至於第一次暫停活動后的複歸之作[SHINE]和最後的錄音室作品[LUNACY],以求新求變,力圖證明進化為目標,卻毀譽參半,對於LUNA SEA的高度來說,便是次一檔次的作品,這裡不說也罷。
在整個日本搖滾史上,[MOTHER]發售的94年以及隨後的95年可說是日本VK的一個關鍵變革期,商業大浪潮的巔峰期就在隨後,如果把VK完全融入市場取向,僅僅靠VK商業變革的領路人X(X-JAPAN)并不足夠,LUNA SEA的[MOTHER]便成為了變革的教科書,妝容的淡化,商業SINGLES和專輯整體應該有一個怎樣的關係,LUNA SEA的[MOTHER]告訴了很多人,啊,原來應該這麼做。處於OLD SHOOL VK的尾聲,又處於市場化,高度POP化的萌芽,以LUNA SEA的[MOTHER]為代表,代表著日本搖滾絕無複製的90年代盛世的LUNA SEA,GLAY,L’Arc-en-Ciel,黒夢,稍前的領路級X-JAPAN,BUCK-TICK,和化妝自我世界觀頂峰的Malice Mizer,芭糖樂隊SHAZNA等在隨後的95-96年紛紛改變了。
說到[MOTHER],與大多數經典專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存在感稍弱的曲,又或者前段,收尾好,中盤稍弱不同,此專輯全長的48分45秒絕無任何一秒有冷場之感,以無情世界中堅守愛之兩人的殉道之歌“LOVELESS”做開頭,以祭奠一切逝去美好事物為中盤的“GENESIS OF MIND”,以歌頌愛嚮往愛的鎮魂曲“MOTHER”做收尾,熟悉LUNA SEA的人應該知道這三首歌在LUNA SEA LIVE中佔有怎樣的地位,一張專輯有三首LUNA SEA國歌級作品開頭封尾,對於LUNA SEA本身也不可複製。
而[MOTHER]的另一閃光之處便是其收錄歌曲的編曲製作近乎完美,精緻卻不造作,絕非流於市井,卻又並非孤芳自賞,“LOVELESS”中剛開始漸進聲的神聖之感,SUGIZO三頭吉他以及INORAN 12弦吉他的完美融合,J極簡主義BASS的節奏感,真矢歌曲中盤的炫技SOLO,再加上前後對稱的德語口白[eins…zwei….]以及名句[Love does not exist between them],也難怪此曲在眾多LUNA SEA名曲中牢牢佔據出勤率最高的開場曲地位,鳥激,感動,共鳴,並不需要多么上口或者速度感的曲子,莊重的“LOVELESS”可以給你一切。
LIVE上如果不唱可以退票級別的名曲[ROSIER]則是LUNA SEA重金屬搖滾樂隊名號的代表曲,比起錄音室版本,現場的急速感和節奏不斷加快,J中間的英語口白后朝後拋摔麥克風架,SUGIZO的代表性SOLO更是迷人,如果要只拿一曲考驗LUNA SEA的搖滾功力和現場演奏準確度,又或者領教節奏吉他INORAN的編曲到底有多巧妙,可以把中慢速的吉他完美融入進高速曲卻天衣無縫,“ROSIER”都是絕對的首選。
第三首“FACE TO FACE”是典型的LUNA SEA氣質曲,陰柔卻又大氣。實際上,LUNA SEA的BAND曲譜從來都不以刻意挑戰演奏高難度或者刻意賣弄為榮,追求簡約。從不花哨但卻在日本BASS界佔有絕對地位的J,帶有強烈LED ZEPPELIN吉他手Jimmy Page的風骨,把此人技術的華麗,大量效果器失真效果和簡約低調風格一分為二的主音吉他SUGIZO,節奏吉他INORAN,并不刻意追求絕對速度,但鼓點清晰有力絕不渾濁的VK界第一鼓真矢,再加上遊走在陰柔和陰鬱之間音質的主音RYUICHI,才是LUNA SEA。“FACE TO FACE”其實是旋律極其簡單,編曲接近首尾循環的曲子,但因為是LUNA SEA,它成爲了名曲,那種會被讚美成其他樂隊絕對做不出來的曲子,其中之一便是“FACE TO FACE”。
提到中段的“GENESIS OF MIND”,便難免會有一個問題,此曲與另外一首LUNA SEA長曲經典“FOREVER AND EVER”,到底哪個更好?就筆者而言,從曲子旋律本身來說,兩者難分伯仲,但從對曲子氣氛的渲染,編曲的精細來說,應該是“GENESIS OF MIND”更勝一籌。“GENESIS OF MIND”是典型的漸進曲,用最簡單的木吉他音軌起頭,隨後加入各種樂器效果,達到高潮后最後再以單音收尾,像極了搖滾界的聖經曲“Stairway To Heaven”,妙的是“天國階梯”中Jimmy Page用的是雙頭琴,此曲SUGIZO則是用他那把著名的三頭琴所錄(也可見LUNA SEA受歐美老牌樂隊,如LED ZEPPELIN,THE DOORS,PINK FLOYD等影響之深,除了這些化石級樂隊,早期LUNA SEA作品還明顯採用了日本重金屬開山之一DEAD END做模本),音軌雖多,卻絕無淩亂之感,再加上此曲祭奠亡友的背景(RYUICHI以前的BAND——SLAUGHTER的鼓手JUN突然暴斃),長篇曲中應是無出其右了。遺憾的是,原曲中INORAN彈得直擊人心的那把經典木吉他卻在前幾年由於做慈善原因拍賣,即使這次復活巡演表演“GENESIS OF MIND”,雖是原汁,但已無法原味。
在LUNA SEA LIVE史中,唯一從未在LIVE表演的曲子,便是本專輯的第8曲,INORAN作曲的“FAKE”,也算是筆者相當偏愛的冷門曲,LIVE從未表演大概是因為此曲電子效果和吉他音軌眾多,在中速曲的前提下中間還穿插了SUGIZO的小提琴,對於凡事喜歡親力親為,甚少使用錄音效果和後臺援助樂器手的LUNA SEA來說,LIVE表演有所不便吧。
至於第9首——“TRUE BLUE”,是LUNA SEA的名曲,典型的J式搖滾,旋律簡單快速且上口,歌詞含義表達寂寞之人深處都市獨居的無力感和狂躁,也是LUNA SEA第一首拿到ORICON單曲榜第一的曲子,正因如此,LIVE上也絕少漏場。
第十曲,專輯同名曲“MOTHER”,則是究極中的究極,LUNA SEA的鎮魂歌。95年,LUNA SEA 初次TOKYO DOME LIVE的現場版本MOTHER是不可不聽的經典。此曲編曲並不花哨,也并不用多么激揚的SOLO去渲染歌曲本身的大氣。慢速鼓,時有時無緊貼鼓點的BASS編排,擅長電吉他SOLO的SUGIZO彈木吉他,從不多加任何一個不必要音符的INORAN彈電音,但從INORAN的電吉他第一個音符響起,SUGIZO的木吉他,J的BASS和真矢的鼓併入開始,直到最後一秒,堪稱完美。在現場LIVE版中,由於SUGIZO的小提琴併入需要時間,那一段漫長的樂器間奏更是把氣氛渲染的比錄音室版更上一層,再加上燈光效果從下向上打出的效果,全場宛如進入聖殿。全曲為整張專輯做收尾,開場提出愛已逝的滅世背景(LOVELESS),收尾卻提出對愛并未絕望,期待愛之源泉再度撫慰世人的“MOTHER OF LOVE”,更為前4張專輯,神,人,愛的探討做最後結點,其全曲的完整性和世界觀在LUNA SEA所有歌曲中無一首可及,更是日本搖滾歷史中必聽的佳作。
歐洲人在形容美好事物中的點睛之筆喜歡用諺語“蛋糕上的那一顆櫻桃”,對於LUNA SEA這隻已經被日本VK界神化的樂隊,在他們這次複出究竟是顛覆LUNA SEA,進化LUNA SEA,還是毀滅LUNA SEA,無法做出結論之前,那顆蛋糕上的櫻桃只能是它——日本搖滾的金字塔尖級專輯——[MOTHER](2010 12 11 HK LIVE必唱曲 ROSIER,TRUE BLUE,FACE TO FACE,MOTHER,再加上8成可能的LOVELESS和長篇二選一的GENESIS OF MIND,均出自此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