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有言不及物的理想、爱情与幻灭。
《那一年》,许巍,2001年红星出版社出品。
对于《那一年》这张专辑最大的议论就是许巍对于自己的重复,灰色、无奈的情绪比先前的《在别处》更重更浓厚,弥散在专辑间贯穿始终的碎瓜(The Smashing Pumpkins)式吉他构做了一个更阴霾的世界。沮丧是他喜欢的姿态,那时候的许巍不曾像现在这样淡然的面对生活,对于人生、未来、理想,他都还有着许多的困惑不解。因为年轻,所以他还没有认识到更多的所谓人生道理。美好的一天还没有到来,生命中的礼物都在哪里?滴滴答答还没有开始唱起,爱如少年都不曾被想起。奔波的心酸与生活的无助让岁月蒙着厚厚的灰尘,许巍的笑容中,没有秘密。
从《在别处》到《那一年》,许巍创作了大部分他迄今为止在基准之上的作品。《那一年》专辑中,《今夜》与《闪亮的瞬间》里颓丽的吉他与恰如其分的弦乐,《简单》与《九月》里的箱琴,以及专辑同名曲《那一年》中唱的那句“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好像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都在将许巍对于音乐的理想传达给我们。青春无悔只是青春的误会,无论在哪个时代,不解、叛逆与后悔都是少年的常态情绪。
正是这些歌曲,让许巍的名字烙印在了不知多少个少年的梦中。依靠着《在别处》中清冷的情绪,《那一年》中上口的旋律,许巍捕获了无数善感而纤细的少年心,是他让他们变的善感,而这些少年们用许巍的歌唱着他们自己的忧伤,在整个漫长的思春期中,少年们把他们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而这不正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校园传说么?一个抱琴而唱的长发歌手,一群热泪盈眶的弱冠少年。这所有的绵长情绪都在《故乡》那一首歌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多少的孤单寂寞都在开头那段箱琴回复段中叠加成漫长的回忆。这首歌中李延亮的吉他比遥远更遥远,许巍的歌声比荒凉更荒凉,困扰着那样一些破碎而狂野的心,对位着那样一些失语而安静的夜。
在出版《那一年》专辑的时候,制作与发行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红星生产社也因资金问题在21世纪初破产歇业。一切的不利因素都使得这张唱片更像是一张歌曲小样,而即使是一张技术上不曾成功的作品,它依然获得了爱乐少年的青睐。说起来也许有些无良,但是许巍在这张专辑中所呈现出的前路迷茫的模样、沧桑的悲苦作态都是那么的迷人,在困惑的青春期,叙说困惑的摇滚乐是那么的容易走进青春的缝隙,弥漫的风沙迷住了歌手的双眼与嗓子,也迷住了少年的心。
《那一年》的许巍是最善于抒情的。那种一叶知秋,愁绪顿生的悲观情绪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标志。歌与曲都有一种脆弱之感,伤情之感,落寞之感。是许巍让我知道,摇滚乐不仅仅是那些大而无当的理想,无论是呐喊或者彷徨,困惑才是青春期的主体。那些身上闪耀着理想而非乡愿的人是值得被赞颂的,无论在现实面前跌倒多少回,都不要向庸俗低头。当我们年少的时候,脸上是迷惘的玫瑰色,心中是诗意的蓝色,现实却给了我们灰色。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追逐物质生活的旅程中醉生梦死,忘掉曾经的理想。然而理想就像是一种疼痛,疼痛的感觉久了,不痛的时候你反而认为是自己忘记了。在那部充满隐喻的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醉生梦死其实只是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的越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附言】:太合麦田重版《那一年》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可谓使这张专辑重生。通过母带的数码再处理,原先制作上的缺陷得到最大化的补足。刨去一些不必要的和声,使吉他的音色更饱满更颗粒感,原先创作时的意图得到了完整的展现,擦去灰尘,这是一张更好的《那一年》。而作为加赠的《两天》和《青鸟Ⅰ》更是了不得的作品,其中,《两天》因为出色的歌词写作而曾入选《中国当代诗歌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