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万万个陈绮贞,你,听到了哪一个?

《太阳》出了,各色各样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不乏操评论腔的,也不乏卖弄资深陈迷资格的,或者赫然打着陈装装旗号的,其中当然也有中肯之言,忍不住了,Come on stop fighting!
我也就是那拨听着《旅行的意义》跟上陈绮贞的,没有翻旧作,只是继续等着。我爱听歌,对于所有喜欢的歌手都持这样不刻意的态度。我特别不喜欢用音乐类型来对音乐做鉴赏的,引用一个人的比喻就是,这和拿着营养菜谱才评判美食一样无意义和可笑。黑金,雷鬼...海似的标签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最大的用处我觉得是用来量化音乐的,来记述一个时代音乐形貌的,这不是我们听音乐的人该去做的事,这本事最单纯的初衷,就像席慕蓉说美学一样,“它是为了文化的延续,我们不得不让学者和权威来把一切的思想和感情分门别类,不得不去用心去研读那些厚厚的,长篇大论的著作,并且还要让下一代明白,每一派,每一种学说之间的异同。”听音乐是件痛苦的事情吗?它应该只是最平常的生活态度。然而那些标签搞到现在被太多小资拿来标榜自己,也有人靠它吃饭。但我们普通的听众,音乐触及我们内心的本质是远远超越这些浮华表象的,至少陈绮贞的音乐是这样的。
我想起简贞在《重如鸿毛》中说到,内在世界有“众我”居住,一我写一书。我想歌也是如此,一歌唱一我,文学,音乐,影视哪一样不是个人主观反映的载体?有一个存在千万个我的主体,自然存在千万个不同的表现方式。千千万万个陈绮贞,你,听到了哪一个?她三年磨一剑的《太阳》不要仅仅用了30分钟听,听过耳后,你寻不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我,找不出一首顺耳的歌,于是悲戚道:“她果真变了”她哪里会不变?三年前看的人是不同于三年后的人,三年后走的路不是三年前的那条,她只是在三年里体会到了不同的内里,察觉出了不同的自己,这其中止步的不是她,是我们。
所以她的歌请你们慢慢听,或许你会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喜欢上节奏轻快的《鱼》,觉得其他平平不出彩,但过一些日子,等你也踏到了三年里她走过的某一个地方时,你也许会在某个午后迷恋上那首不出众的《下个星期去英国》,反复听《手的预言》或许又是在来年四月的清晨。她三年做出的专辑,你有没有想过花三年时间去听?
只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有些耐心,好好对待我们亲爱的陈绮贞,也好好对待那些尚未被发掘的另一个自我。
我也就是那拨听着《旅行的意义》跟上陈绮贞的,没有翻旧作,只是继续等着。我爱听歌,对于所有喜欢的歌手都持这样不刻意的态度。我特别不喜欢用音乐类型来对音乐做鉴赏的,引用一个人的比喻就是,这和拿着营养菜谱才评判美食一样无意义和可笑。黑金,雷鬼...海似的标签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最大的用处我觉得是用来量化音乐的,来记述一个时代音乐形貌的,这不是我们听音乐的人该去做的事,这本事最单纯的初衷,就像席慕蓉说美学一样,“它是为了文化的延续,我们不得不让学者和权威来把一切的思想和感情分门别类,不得不去用心去研读那些厚厚的,长篇大论的著作,并且还要让下一代明白,每一派,每一种学说之间的异同。”听音乐是件痛苦的事情吗?它应该只是最平常的生活态度。然而那些标签搞到现在被太多小资拿来标榜自己,也有人靠它吃饭。但我们普通的听众,音乐触及我们内心的本质是远远超越这些浮华表象的,至少陈绮贞的音乐是这样的。
我想起简贞在《重如鸿毛》中说到,内在世界有“众我”居住,一我写一书。我想歌也是如此,一歌唱一我,文学,音乐,影视哪一样不是个人主观反映的载体?有一个存在千万个我的主体,自然存在千万个不同的表现方式。千千万万个陈绮贞,你,听到了哪一个?她三年磨一剑的《太阳》不要仅仅用了30分钟听,听过耳后,你寻不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我,找不出一首顺耳的歌,于是悲戚道:“她果真变了”她哪里会不变?三年前看的人是不同于三年后的人,三年后走的路不是三年前的那条,她只是在三年里体会到了不同的内里,察觉出了不同的自己,这其中止步的不是她,是我们。
所以她的歌请你们慢慢听,或许你会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喜欢上节奏轻快的《鱼》,觉得其他平平不出彩,但过一些日子,等你也踏到了三年里她走过的某一个地方时,你也许会在某个午后迷恋上那首不出众的《下个星期去英国》,反复听《手的预言》或许又是在来年四月的清晨。她三年做出的专辑,你有没有想过花三年时间去听?
只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有些耐心,好好对待我们亲爱的陈绮贞,也好好对待那些尚未被发掘的另一个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