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Drella的歌——关于Andy Warhol最私密的回忆
按下CD机的play键,你会听到一个简单的钢琴伴奏,然后是一个温和的男声吟唱,这种演唱方式介于念白与唱歌之间,略微有些走调,可你别说,这调走的刚刚好。背景乐器只是那架钢琴,也许任何一个考过钢琴四级的人都能弹下来;可是歌词却越唱越复杂了,开始他唱的几句是“当你在一个小城镇里长大,那里不会出现任何名人”,而后来歌词就有点看不懂了,说了堆什么达利、米开朗基罗、匹兹堡、纽约城啥的……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还是了解一下这张专辑的详细信息吧。1987年2月21日,伟大的美国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去世了,三年后,实验摇滚乐的鼻祖,“地下丝绒”乐队的两位核心成员,Lou Reed与John Cale 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合作完成了这张专辑Songs For Drella,以向这位亦师亦友的指路人致敬。什么?你说你对艺术家没什么兴趣?那也没有问题,如果仅仅谈论音乐它也绝对是满分。专辑的每首歌曲都只用到两件乐器伴奏,Lou Reed的电吉他与John Cale的键盘或者提琴,他们二人轮流演唱,音乐中渗透着二人步入中年后的成熟。尽管歌曲已经是那么的美了,可我还是得说,如果你不知道其中的歌词,不知道其中的故事,你可真的错过了许多。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Andy Warhol似乎只在摇滚乐这一领域中浅尝辄止的碰了一小下:发掘了“地下丝绒”乐队,成为他们第一张专辑名义上的制作人(实际上他什么也没做),并设计了那个著名的唱片封面——黄色的香蕉。当然你也可以说,Andy Warhol改变了摇滚乐的进程。
而现在,Lou Reed与John Cale用一张专辑的长度讲述Andy Warhol的一生,从他的出生讲到他的葬礼,大部分歌曲的演唱角度都是Andy自己。如果你认为,这是一部歌曲版的Andy Warhol传记,那你又错了。它是非常私密的回忆,仅仅来源于Lou Reed和John Cale。就像这张专辑的名字:给Drella的歌。Drella是谁?它是Andy Warhol的昵称,只有他身边的人才会这样叫他。
有点岔的太远了,我们还是继续听歌看歌词吧,看看Lou Reed与John Cale眼中的Andy究竟是怎样的。
Andy出生在一个叫做匹兹堡的小镇上(歌曲Small Town),他自幼喜欢艺术,可是小镇的生活氛围只让他感到压抑,周围的人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怪胎,“那个肥胖的同性恋,皮肤也不好,鼻子也很糟糕,”他们都这么说。Andy自幼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总是觉得自己很难看。
“你觉得匹兹堡会出现达利么?会出现米开朗基罗么?如果艺术的位置是冰淇淋上的冒尖处,那我想我正在往下沉,”Andy说,“出生在小镇上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恨它,你知道你必须得走!”
Andy去了纽约,开始他的艺术家之路(歌曲Open House)。
最初,他住在81街的一所公寓里,每日不停的画广告画,以此为生。Andy性格温和,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经常把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喝茶,一起吃饭,这来源于他母亲捷克斯洛伐克的传统。他管这个叫做“开放的房间”。
“让我飞向月亮吧,飞向星星,”Andy说,“但是在纽约的天上你看不到星星,它们都在地上。”在这句歌词里Lou Reed巧妙的使用了一个双关语,纽约的星星都在地上,这既是指纽约的灯火星星点点,又是在说Andy当时的状态,他这颗明星尚还在蛰伏在纽约的地下。
之后的6首歌分别回忆了关于Andy艺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艺术理念还是所涉猎的艺术领域。这6首歌中并没有必然的时间顺序,只是两位歌者对Andy的一些片段回忆,然后又托Andy之口讲了出来。
“古典派画家太死板,就会看到树画树。”
“我喜欢那些底层的没有专业技术的涂鸦艺术家(指的是Jean-Michel Basquiat),哪怕他们都是毒虫。”
“我做了一个Brillo牌盒子,我告诉你,这就是艺术,虽然它和超市里买的没什么不同。”
“图像很值得被复制,所以我用丝网印刷去大量复制。有人觉得这没什么意义,我却觉得其中内涵深刻。”
“我复制的图像有汽车、罐头、椅子、花朵,也复制镰刀铁锤标志与毛泽东。”
“我只是把摄像机放在那里一直拍摄,然后让帝国大厦的投影出现在墙壁上(那是一部长达八小时的电影作品《帝国大厦》)。”
“我们拍的电影是真实的,你在电影里看到有人在尖叫,那是因为他在拍摄时被吓到了。”“这是纽约的声音,我们得让好莱坞关注我们,如果他们不,我们就再拍一部电影,然后再来一部。”
“这里有一个叫做‘地下丝绒’的摇滚乐队,我为他们拍电影,我真喜欢他们的声音。”
“我喜欢你的Style,”他对那些与之合作的模特说,“我给你完全的自由去展现你的Style,你会得到金钱,而我会得到艺术。”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机器,没有思想,没有感情。”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明星。”(In fifteen minutes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这是Andy Warhol的名言。)
这里尤其需要被提到的是歌曲Work,因为Lou Reed在这首歌中的演唱角度就是自己,他回忆自己所认识的工作狂Andy:“他说我太懒了,我说我还年轻。他问我你写了多少歌,虽然我一首也没写,但是我撒谎说我写了十首。‘你已经不再年轻了,你应该写十五首!这是工作,’Andy说。”
Lou Reed还在歌中提到了地下丝绒与Andy的反目。“我把他炒掉了,他骂我是老鼠,这是他能想到的最脏的词,”他唱到,“但我还是把Andy说过的好多话都记在了脑中。一旦我遭遇瓶颈时,我就会去想,Andy说过些什么。”
Lou Reed说他时刻记得Andy的恩惠,虽然共处时间是那么短。
专辑,或者说是Lou Reed与John Cale的回忆,到这里已进行了一半,它停留在了60年代,Andy Warhol的鼎盛时期。在接下来的歌曲中,这位艺术家的生活发生了一次巨大变故。
Andy具有非常复杂的人格,他疯狂的工作,让自己跻身于各种艺术领域,在60年代他位于纽约时尚界与地下艺术的中心,一直站在风潮浪尖之处,但同时他又非常的讲究平等,全纽约的牛鬼蛇神都可以随意在他的“工厂”里进进出出。
起初是一些警告(歌曲Slip Away,它还有一个副标题:A Worning),有人对Andy说,你最好把工厂的门关掉,因为像工厂这样一个Open House,早晚有一天要出事。“他们说如果这样下去,‘工厂’会完蛋的,”Andy说,“但是我需要身边这些疯狂的家伙给我灵感。没有他们,我也会完蛋。”
于是,对于这种警告Andy说:“But I don’t.”
由于有太多的人在吸毒,“工厂”里的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有人把这些归咎于Andy,于是Andy要不停的为自己辩护(歌曲It Wasn’t Me)。有时,这种辩护就像是一种推卸责任。“我没有羞辱你,我没有改变你,我没有伤害你。要是真这么说那太不公平了,都是你自找的,”他总是这么说,“我可没有帮你吸毒。我知道他死了,我知道她死了,可是这与我无关。其实是你杀了你自己。”
最后一句话也适用于Andy。
Valerie Solanas是一个极端女权主义者,曾经在1967年把自己撰写的剧本与小说带给Andy Warhol看,希望它们能在他的帮助下出版或排演,但Andy对她的态度不愠不火,不置一词。后来,Valerie Solanas的书籍影响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但她自己却遭到了媒体的不公对待。她认为这一切应当归咎于Andy,是Andy偷走了她的剧本最终却没能开拍。1968年的某一天,她带着一只手枪走进了“工厂”。歌曲I Believe讲述的正是接下来的一幕幕。
“Valerie Solanas乘电梯来到第四层楼,她拿枪对着Andy说,你再也不能控制我了!”暴虐的吉他与冷酷的钢琴声中,Lou Reed对这一事件的白描是那么的残酷,“她的枪口冲着地板,疯狂的胡言乱语,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了,Andy倒在地上。”
Andy被送往医院时脉搏都几乎试不到了,大量的血从伤口里喷了出来,所有人都在想,完了,Andy Warhol死了。
“我相信,这就是报应,从那以后我们都成了穷人,”Andy这样想。
Andy并没有死,他得到了治疗并从枪杀中恢复了过来,尽管恢复的不太好。此后他低调行事,依然进行创作,但再也没有60年代的叱咤风云。
有时他会进行自我检讨(歌曲Nobody But You),一个人默默的对着想像中的对象进行自我忏悔(你还会来我的房间么?我会安静的坐在一旁,仿佛一只小老鼠。我会握住你的手,煽自己几个耳光。我这一生都只为你),这个对象也许是Valerie Solanas,也许是其他什么人。当然,某种程度上这首歌也可被看作是Lou Reed对Andy的道白,他始终觉得自己欠了Andy太多。
之后又过许多年,80年代的一个冬夜,Andy做了一个梦(歌曲A Dream,它根据Andy的日记改编,由John Cale朗诵),此时他事业停滞,朋友离散,纵使偶获灵感也无法实现。在梦里他见到了过去的各种老友,却感觉仿佛形同陌路。他有一肚子牢骚。
“我见到了John Cale,让我想起了地下丝绒那帮人。关于他们那张专辑,我就不明白了,我是说我是制作人,我设计了专辑封面,我也总见它再版,可是为什么我没拿到一分钱?”
“然后我见到了Lou,我非常生他的气。Lou Reed结婚时没有邀请我,我是说因为他觉得我会带去很多人。我就不明白,他至少也应该打个电话给我……在MTV台的晚会上我见到了他,我们之间只隔着一排人,可他都没有对我问声好,要知道我其实很为他骄傲……”
诸如此类。
事实上他已经濒临死亡。在梦里他看到自己的枪伤出渗出了大量的血。
在Andy年轻时,他曾经周游世界,而现在,时代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在变,艺术在变,就像他年轻时乘坐火车看到的风景,它也时刻在变。这里面当然有Andy的很大功劳,虽然他的生命消失在了变化之中,一去不回(歌曲Forever Change)。
Lou Reed参加了Andy的葬礼(结尾曲Hello It’s Me),他真希望自己能在Andy活着的时候多谈论一下他,可是他没有;他想起Billy Name生病的时候,Andy希望Lou Reed能帮忙弄点安非他命,可是他竟以为这是Andy的私心在作祟;他想起Andy画画的样子,他真的非常喜欢,“可是在最后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却转身而去……”
葬礼上展出了许多Andy的作品,以前那些憎恨他的人们,如今的想法都转了弯。
“Andy呀,总有一天我们都得走,我希望不管怎样,你会喜欢我们这场小小的表演,”专辑的最后一曲里,Lou Reed弹着没有任何效果器的电吉他,伴者John Cale的中提琴,半念半唱的对Andy说,“我知道这来的太晚了,但我想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对你说,是我呀,晚安,Andy。”
音乐结束了,“Goodbye, Andy,”Lou Reed说。
还是了解一下这张专辑的详细信息吧。1987年2月21日,伟大的美国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去世了,三年后,实验摇滚乐的鼻祖,“地下丝绒”乐队的两位核心成员,Lou Reed与John Cale 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合作完成了这张专辑Songs For Drella,以向这位亦师亦友的指路人致敬。什么?你说你对艺术家没什么兴趣?那也没有问题,如果仅仅谈论音乐它也绝对是满分。专辑的每首歌曲都只用到两件乐器伴奏,Lou Reed的电吉他与John Cale的键盘或者提琴,他们二人轮流演唱,音乐中渗透着二人步入中年后的成熟。尽管歌曲已经是那么的美了,可我还是得说,如果你不知道其中的歌词,不知道其中的故事,你可真的错过了许多。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Andy Warhol似乎只在摇滚乐这一领域中浅尝辄止的碰了一小下:发掘了“地下丝绒”乐队,成为他们第一张专辑名义上的制作人(实际上他什么也没做),并设计了那个著名的唱片封面——黄色的香蕉。当然你也可以说,Andy Warhol改变了摇滚乐的进程。
而现在,Lou Reed与John Cale用一张专辑的长度讲述Andy Warhol的一生,从他的出生讲到他的葬礼,大部分歌曲的演唱角度都是Andy自己。如果你认为,这是一部歌曲版的Andy Warhol传记,那你又错了。它是非常私密的回忆,仅仅来源于Lou Reed和John Cale。就像这张专辑的名字:给Drella的歌。Drella是谁?它是Andy Warhol的昵称,只有他身边的人才会这样叫他。
有点岔的太远了,我们还是继续听歌看歌词吧,看看Lou Reed与John Cale眼中的Andy究竟是怎样的。
Andy出生在一个叫做匹兹堡的小镇上(歌曲Small Town),他自幼喜欢艺术,可是小镇的生活氛围只让他感到压抑,周围的人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怪胎,“那个肥胖的同性恋,皮肤也不好,鼻子也很糟糕,”他们都这么说。Andy自幼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他总是觉得自己很难看。
“你觉得匹兹堡会出现达利么?会出现米开朗基罗么?如果艺术的位置是冰淇淋上的冒尖处,那我想我正在往下沉,”Andy说,“出生在小镇上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恨它,你知道你必须得走!”
Andy去了纽约,开始他的艺术家之路(歌曲Open House)。
最初,他住在81街的一所公寓里,每日不停的画广告画,以此为生。Andy性格温和,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经常把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喝茶,一起吃饭,这来源于他母亲捷克斯洛伐克的传统。他管这个叫做“开放的房间”。
“让我飞向月亮吧,飞向星星,”Andy说,“但是在纽约的天上你看不到星星,它们都在地上。”在这句歌词里Lou Reed巧妙的使用了一个双关语,纽约的星星都在地上,这既是指纽约的灯火星星点点,又是在说Andy当时的状态,他这颗明星尚还在蛰伏在纽约的地下。
之后的6首歌分别回忆了关于Andy艺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艺术理念还是所涉猎的艺术领域。这6首歌中并没有必然的时间顺序,只是两位歌者对Andy的一些片段回忆,然后又托Andy之口讲了出来。
“古典派画家太死板,就会看到树画树。”
“我喜欢那些底层的没有专业技术的涂鸦艺术家(指的是Jean-Michel Basquiat),哪怕他们都是毒虫。”
“我做了一个Brillo牌盒子,我告诉你,这就是艺术,虽然它和超市里买的没什么不同。”
“图像很值得被复制,所以我用丝网印刷去大量复制。有人觉得这没什么意义,我却觉得其中内涵深刻。”
“我复制的图像有汽车、罐头、椅子、花朵,也复制镰刀铁锤标志与毛泽东。”
“我只是把摄像机放在那里一直拍摄,然后让帝国大厦的投影出现在墙壁上(那是一部长达八小时的电影作品《帝国大厦》)。”
“我们拍的电影是真实的,你在电影里看到有人在尖叫,那是因为他在拍摄时被吓到了。”“这是纽约的声音,我们得让好莱坞关注我们,如果他们不,我们就再拍一部电影,然后再来一部。”
“这里有一个叫做‘地下丝绒’的摇滚乐队,我为他们拍电影,我真喜欢他们的声音。”
“我喜欢你的Style,”他对那些与之合作的模特说,“我给你完全的自由去展现你的Style,你会得到金钱,而我会得到艺术。”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机器,没有思想,没有感情。”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明星。”(In fifteen minutes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这是Andy Warhol的名言。)
这里尤其需要被提到的是歌曲Work,因为Lou Reed在这首歌中的演唱角度就是自己,他回忆自己所认识的工作狂Andy:“他说我太懒了,我说我还年轻。他问我你写了多少歌,虽然我一首也没写,但是我撒谎说我写了十首。‘你已经不再年轻了,你应该写十五首!这是工作,’Andy说。”
Lou Reed还在歌中提到了地下丝绒与Andy的反目。“我把他炒掉了,他骂我是老鼠,这是他能想到的最脏的词,”他唱到,“但我还是把Andy说过的好多话都记在了脑中。一旦我遭遇瓶颈时,我就会去想,Andy说过些什么。”
Lou Reed说他时刻记得Andy的恩惠,虽然共处时间是那么短。
专辑,或者说是Lou Reed与John Cale的回忆,到这里已进行了一半,它停留在了60年代,Andy Warhol的鼎盛时期。在接下来的歌曲中,这位艺术家的生活发生了一次巨大变故。
Andy具有非常复杂的人格,他疯狂的工作,让自己跻身于各种艺术领域,在60年代他位于纽约时尚界与地下艺术的中心,一直站在风潮浪尖之处,但同时他又非常的讲究平等,全纽约的牛鬼蛇神都可以随意在他的“工厂”里进进出出。
起初是一些警告(歌曲Slip Away,它还有一个副标题:A Worning),有人对Andy说,你最好把工厂的门关掉,因为像工厂这样一个Open House,早晚有一天要出事。“他们说如果这样下去,‘工厂’会完蛋的,”Andy说,“但是我需要身边这些疯狂的家伙给我灵感。没有他们,我也会完蛋。”
于是,对于这种警告Andy说:“But I don’t.”
由于有太多的人在吸毒,“工厂”里的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有人把这些归咎于Andy,于是Andy要不停的为自己辩护(歌曲It Wasn’t Me)。有时,这种辩护就像是一种推卸责任。“我没有羞辱你,我没有改变你,我没有伤害你。要是真这么说那太不公平了,都是你自找的,”他总是这么说,“我可没有帮你吸毒。我知道他死了,我知道她死了,可是这与我无关。其实是你杀了你自己。”
最后一句话也适用于Andy。
Valerie Solanas是一个极端女权主义者,曾经在1967年把自己撰写的剧本与小说带给Andy Warhol看,希望它们能在他的帮助下出版或排演,但Andy对她的态度不愠不火,不置一词。后来,Valerie Solanas的书籍影响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但她自己却遭到了媒体的不公对待。她认为这一切应当归咎于Andy,是Andy偷走了她的剧本最终却没能开拍。1968年的某一天,她带着一只手枪走进了“工厂”。歌曲I Believe讲述的正是接下来的一幕幕。
“Valerie Solanas乘电梯来到第四层楼,她拿枪对着Andy说,你再也不能控制我了!”暴虐的吉他与冷酷的钢琴声中,Lou Reed对这一事件的白描是那么的残酷,“她的枪口冲着地板,疯狂的胡言乱语,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了,Andy倒在地上。”
Andy被送往医院时脉搏都几乎试不到了,大量的血从伤口里喷了出来,所有人都在想,完了,Andy Warhol死了。
“我相信,这就是报应,从那以后我们都成了穷人,”Andy这样想。
Andy并没有死,他得到了治疗并从枪杀中恢复了过来,尽管恢复的不太好。此后他低调行事,依然进行创作,但再也没有60年代的叱咤风云。
有时他会进行自我检讨(歌曲Nobody But You),一个人默默的对着想像中的对象进行自我忏悔(你还会来我的房间么?我会安静的坐在一旁,仿佛一只小老鼠。我会握住你的手,煽自己几个耳光。我这一生都只为你),这个对象也许是Valerie Solanas,也许是其他什么人。当然,某种程度上这首歌也可被看作是Lou Reed对Andy的道白,他始终觉得自己欠了Andy太多。
之后又过许多年,80年代的一个冬夜,Andy做了一个梦(歌曲A Dream,它根据Andy的日记改编,由John Cale朗诵),此时他事业停滞,朋友离散,纵使偶获灵感也无法实现。在梦里他见到了过去的各种老友,却感觉仿佛形同陌路。他有一肚子牢骚。
“我见到了John Cale,让我想起了地下丝绒那帮人。关于他们那张专辑,我就不明白了,我是说我是制作人,我设计了专辑封面,我也总见它再版,可是为什么我没拿到一分钱?”
“然后我见到了Lou,我非常生他的气。Lou Reed结婚时没有邀请我,我是说因为他觉得我会带去很多人。我就不明白,他至少也应该打个电话给我……在MTV台的晚会上我见到了他,我们之间只隔着一排人,可他都没有对我问声好,要知道我其实很为他骄傲……”
诸如此类。
事实上他已经濒临死亡。在梦里他看到自己的枪伤出渗出了大量的血。
在Andy年轻时,他曾经周游世界,而现在,时代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在变,艺术在变,就像他年轻时乘坐火车看到的风景,它也时刻在变。这里面当然有Andy的很大功劳,虽然他的生命消失在了变化之中,一去不回(歌曲Forever Change)。
Lou Reed参加了Andy的葬礼(结尾曲Hello It’s Me),他真希望自己能在Andy活着的时候多谈论一下他,可是他没有;他想起Billy Name生病的时候,Andy希望Lou Reed能帮忙弄点安非他命,可是他竟以为这是Andy的私心在作祟;他想起Andy画画的样子,他真的非常喜欢,“可是在最后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却转身而去……”
葬礼上展出了许多Andy的作品,以前那些憎恨他的人们,如今的想法都转了弯。
“Andy呀,总有一天我们都得走,我希望不管怎样,你会喜欢我们这场小小的表演,”专辑的最后一曲里,Lou Reed弹着没有任何效果器的电吉他,伴者John Cale的中提琴,半念半唱的对Andy说,“我知道这来的太晚了,但我想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对你说,是我呀,晚安,Andy。”
音乐结束了,“Goodbye, Andy,”Lou Reed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