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月前,我们制作了一期关于“后摇滚”的介绍专题,很多网友看后直呼过瘾,继而有人愿意跃跃欲试,也想要为豆瓣音乐贡献一些内容。
所以在“后摇滚”之后,我们又有了一篇关于“后金属”的专题。这是一个比“后摇滚”更偏门、更小众、更出人意料的音乐流派(或说音乐现象)。文章的全部内容由 YEAR ZER0 独立完成,在此感谢作者的细心考证。让我们一同出发,回溯“后金属”。
1
2
我们将谈到“后金属”,这可能不会是一个讨好的词语。也许你会怀疑我们在生造子虚乌有的标签,吸引乐迷的眼球;又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你相信“后金属”的真实存在,但是你对聆听带有这一标签的乐队毫无兴趣。
是啊,“金属已死”,这种说法已经喊了好多年。金属老炮苟且偷生、味如鸡肋,重型新兵匠气十足、千篇一律,现阶段的国内,重金属本身几乎已经成为跨界派乐迷抵制的对象,你怎会让他们对“后金属”兴致盎然呢?
不过也不要妄下结论,还是让我们回忆一下更多的“后XX”吧。每当“前卫”不足以描述其革命性,而“实验”又难以表达其翻天覆地的横扫之势时,“后”就出现了:“后朋克”、“后硬核”、“后摇滚”……在这里我们不用过多谈论这些出现在“后金属”之前的音乐形态,不过很显然,不管你是否听过或了解这几种被记者定名的音乐风格,从名字你也许也能看出,他们在“革”谁的“命”。
“现代足球,由于传统442阵形的逐渐消亡,传统的前锋与前卫已经逐渐被攻击力更大的边锋,活动范围更大的后卫,甚至是主动进攻的门将所代替。 ”
——Pan-Post-Metal 潘•抛斯特•美涛
这是豆瓣“后金属(Post-Metal)”小组介绍中的一个玩笑,同时也是对后金属的一种美妙的解释。或者,对于所有被Post了的音乐风格而言,这都是一个绝妙的隐喻。
3
误解之一:后金属就是后摇+金属。
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容易把后金属理解为“后摇+金属”,在这两种风格纠缠不清的今天看来,这倒也说得通。然而首先,后金属在根源上和后摇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它是重型音乐内部自发演化成型,最终和后摇殊途同归的;其次,参与了重型音乐长期演化的,不单重金属一个门类,更有硬核、Grunge等流派的共同作用。
误解之二:后金属是一个重金属的亚风格。
提到后金属,有人联想起了90年代的新金属热潮。没错,某种层面上它们很像(多元化的外来风格引入,推动重型音乐的变革),但它们仍有本质不同。如果说新金属的发家史是一场突发性的、以重型音乐之外的势力大量渗入为实质的、昙花一现的颠覆活动,那后金属的发展历程便是一次蓄谋已久的、以重型音乐的自我否定为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改良运动。
误解之三:后金属是一个子虚乌有的风格,能打上这种标签的乐队少之又少。
确实,与其他的“后XX”相比,我们找不到谁是第一个提出后金属概念的人,甚至连被认为是敲定后金属明确风格的Isis乐队主脑Aaron Turner在刚开始也一直以“Thinking Man's Metal”描述Isis的风格,的确,用“思考者金属”这个标签描述ISIS显然比后金属更准确。所谓的后金属标签分类更像是一种乐迷行为。无数被粗暴乐迷强加到该标签下的乐队都委屈的表示,其实他们觉得自己是“Thinking Man's Metal”、“Space Metal”、“Atmosphere Sludge Metal”,但是显然,这帮比乐迷还要标签控的乐手弄出来的风格标签或许可以准确定义音乐,却不具备标签化的主要功能——让听众从茫茫乐海筛选出自己的真爱。
4
究竟何为后金属?或许你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派活跃在21世纪,以变种Sludge-Metal为主力军的一大批先锋派重型音乐。先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后金属的历史吧。
在Grunge、新金属等流派的轮番冲击下,90年代的重型音乐审美逐渐发生改变。在这个时期,低沉、粗暴、简洁的审美几乎完全取代了70年代沿袭下来的高亢、华丽、严密的重金属狂飙技术的正统模式,成为主流重型音乐的新标尺。这样的情形虽然令很多死硬金属党痛心,却也催生了90年代异军突起、百家争鸣的环境,为少数非典型乐队扫清了道路,让他们得以在边缘地带争取自己的领地。
这批风格各异的乐队在形式上都未脱离重型音乐,却在内核上普遍受到“前卫/迷幻摇滚”、“新浪潮/后朋克”、Stoner-Rock、“另类摇滚”、“工业摇滚”、“噪音摇滚”等各种流派的影响。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广泛的影响来源,让他们在素质过硬却缺乏新意的正统重金属和颠覆思维有余却缺乏实践能力的新金属之间找到了平衡,取两家之所长。正是这批思路开阔、敢想敢玩的先锋派艺人在90年代就为后金属指明了方向。
Neurosis
无论组建时间先后还是贡献大小,首当其冲的后金属先驱当属Neurosis。这支成立于1985年的乐队早在刚组建的时候就确立了融合杂耍的核心思想,他们的音乐兼备了硬核的浑浊粗暴和厄运金属的低沉压抑,在吉他音色、演唱安排及合成器应用等方面的创新,都大大拓展了最初用来形容Black Sabbath和后期Black Flag的“Sludge”一词的涵义。在专辑《Enemy Of The Sun》和《Through Silver In Blood》中,Neurosis更在浑浊沉重的整体声场上进一步放大了深遂迷离的实验气息,由此成为了第一批后金属乐队的首选参考对象。同时,Neurosis成员创建的厂牌NEUROT Recording也成为主推北美地下实验音乐浪潮的中坚力量,出版了包含Drone、Noise、World Music、Stoner等各个领域的无数优秀唱片。
Justin K. Broadrick
这位活跃在边缘派重型乐界的怪才是一个来自伯明翰的英国人,他不仅曾经参与碾核鼻祖乐队Napalm Death,更曾一手组建大名鼎鼎的工业金属乐队Godflesh——你不要小看这支夹杂在Earache的死亡金属群魔之间的诡异乐队,Godflesh在89年发行的首张专辑《Streetcleaner》另辟蹊径,在重金属体系内首开极简主义审美先河,成为跨时代经典。JKB从来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他的诸多实验计划横跨从氛围到噪音领域且纷纷成为该流派不可忽视的团体。可以说,JKB多年的音乐生涯,自身制造的数次变化都无不对实验重型领域的音乐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并非只是一个传奇,与其他人相比,JKB简直如同《这个来自地球》中的John Oldman,他不仅是后金属的启发者,更是直接参与者。后金属标签下最重要的乐队Jesu便出自他的手下。Jesu在工业/厄运与后摇滚的融合展现出独树一帜的压抑色彩,尽管与Sludge在手法上差异甚大,却在氛围制造上达到了相似的效果。
5
让我们回顾21世纪伊始,彼时边缘派重型音乐变身成为后金属已是必然,只需要一支乐队或是一张专辑作为导火索,就可以引爆炸药筒。按照最普遍的说法,这里的导火索是Isis。
Isis
这支以埃及神话中的生命之神Isis命名的美国乐队成立于97年,早期作品和同期的Neurosis有很多相似之处。00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Celestial》玩的还是比较标准的Sludge-Metal,在当时也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将Isis推上风口浪尖的,是发行于02年的第二张专辑《Oceanic》。在这张专辑中,他们在Neurosi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吸取了实验音乐的特色,通过更细腻的编排和更丰富的表现手法让后摇的特质更加明显地出现在重型音乐当中。这一突破虽然只是沿着Neurosis开拓的道路迈进了一小步,却在新金属日薄西山、传统金属无力回天、NWOAHM尚未泛滥、极端金属陷入僵局的02年迅速成为了圈内的焦点。次年就有《Rock Sound》、《Terrorizer》两家权威摇滚杂志将《Oceanic》评为年度最佳专辑, 后金属这一标签也伴随着对Isis的交口称赞而迅速传播开来。
除了持续性的优质创作,Isis主创Aaron Turner高中时期就建立的传奇性厂牌Hydra Head(现已关闭)也一直在为喜好“跨界”的乐迷提供了无数优秀唱片,这个名单包括Sunn O)))、Boris、Oxbow和一系列风马牛不相及的实验乐队,数年下来他们命运各不相同,有的一直徘徊在泥潭中,有的则早已受到全球乐迷的肯定,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音乐绝无媚俗之处。
Rosetta
大批在后金属标签确立之后组建,同时直接继承了Progressive-Sludge-Metal血脉的乐队,在04、05年后浮出水面。这些短时间内集体亮相的乐队都在第一批后金属团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个性化的探索,其中不乏天赋极高的音乐玩家。Rosetta是青出于蓝的典范之一,这支来自费城的四人乐队深受Isis的影响,却凭借过人的素材组织和细节处理能力在音乐的层次感和可听性上超越了前辈。
Rosetta既非后金属的开创者,也非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更与影响力或者销量没有关系,他们的惊艳之处在于重型音乐领域之外的野心和才华。被一分为二的首张专辑《The Galilean Satellites》的CD2是一张完整而地道的阴暗氛围作品,而在专辑发售时,Rosetta介绍说这并非一个双张专辑,而是希望听众在聆听这张专辑时用两组音响同时播放——这是一种在后金属乐手和乐迷中普遍存在的实验情结。
在此之后Rosetta更进一步,到了2010年的专辑《A Determinism of Morality》时,你已经很难再分辨出他们的音乐营养是来自Sludge-Metal、Ambient还是后摇滚。Rosetta自此自成一派,浑然天成。
更多的名字
植根于Post-Hardcore/Screamo之上的少数变种乐队,也由于共同的重型音乐形式和后摇神髓而常常被混入后金属的阵营中。日本的Screamo/Emo Violence老牌Envy是此领域中吸取后摇元素的第一人,受到同国后摇班霸Mono的深刻影响,后期的Envy在音乐中融入了大量后摇的编排方式和演奏手法。同样来自日本的Heaven in Her Arms比Envy保留了更多暴躁元素,后摇式桥段和Screamo式爆发的穿插,为其音乐制造了大起大落的律动感和戏剧性。
最为有趣的现象是,后摇在这一时期开始直接参与到后金属当中来。剥离了外在形式而究其实质,便不难发现很多混杂在后金属乐队之中的新面孔,其实有着不同于Progressive-Sludge-Metal的后摇根基。
Pelican的同乡晚辈、组建于04年的Russian Circles是重型后摇的领头羊。在和Pelican如出一辙的Sludge音墙掩盖之下,Russian Circles在整体结构和细节编排方面有着标准的后摇套路。从06年繁复多变、细腻工巧的首张作品《Enter》到08年一气呵成、简洁霸气的续作《Station》,Russian Circles对后摇重型化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6
转眼间21世纪的头十年已经结束。昙花一现的NWOAHM和老金属回潮风走了一两年下坡路,终究无力回天,后金属却在多年的潜伏和稳步前进之后借此契机走向了繁荣。眼下,一线上的老牌乐队在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上逐步向大牌靠拢、二线上的新乐队层出不穷,专门针对后金属的厂牌和巡演也开始出现,听众群更是日渐壮大并稳固……一切都预示着后金属的时代已经到来。
后金属浪潮看似势不可挡,但是倘若你仔细品鉴,便不难察觉短短十年的时间已经足以让这一流派走向了模式化。无论是Sludge、Drone系还是后摇系,新生的后金属乐队中都不乏质量过硬、可听性不俗,内核上却毫无新意的Copy Band;老牌代表中也有不思进取的吃老本团。后金属一片繁荣的表象背后,隐藏的却是走向僵化乃至腐化的隐患。于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即将到来前,我们不得不再次围绕那个依旧没有定论的问题展开反思——什么是后金属?
一些乐队和乐迷努力将“后金属”的范畴进行限定,而这正使得后金属的真正价值被流失。只有将它作为一种视角、一种思路、一种现象,而非一种明确的风格来看待,后金属才显现出其革命性。
黑金属
黑金属这个摇滚界最邪恶、最死硬、最臭名昭著的流派,在一些叛变者的引领下,竟也成为了新世纪重金属与后摇、电子等流派正面交锋的重要阵地。法国的浪漫主义黑金属群落为引爆Post-Black-Metal风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以法国才子Neige的表现尤其突出。在07年的专辑《Souvenirs d'Un Autre Monde》中,Neige以AlcestL的名义在黑金属和Shoegaze的嫁接之上完成了气场空灵飘逸、旋律清丽温暖、主题唯美动人的缔造,让从黑金属党到小清新爱好者的各类乐迷都为之侧目。Neige主导的另一支乐队Amesoeurs则以后朋克节奏、黑金属音色、实验元素和女声的独特搭配,呈现出低调简洁的另一番风味。
爵士
爵士音乐的渗入是后金属崛起以来又一股潜力巨大的暗流。早年就有CYNIC、ANTHEIST等先锋派死亡金属乐队在音乐中引入了爵士手法,而近几年,重金属向来传承着的古典音乐式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更是被一批新晋乐队彻底颠覆。意大利的Ephel Duath、挪威的Shining、瑞典的Diablo Swing Orchestra、加拿大的Unexpect等团都是金属界的爵士爱好者,其作品完全突破了表层上对爵士手法的借鉴,而是展现出内核上对爵士思路的参悟。徘徊在自由爵士圈的边缘、同JOHN ZORN等爵士大师关系密切的地带同样不乏重型分子,以芝加哥为据点的诸多先锋团体如Maudlin of the Well、Kayo Dot、Yakuza、The Mass等都是风格上包罗万象的音乐怪才,借助后金属的波澜,这些乐队也渐渐走入更多金属爱好者的视野内。
民谣金属
将目光转向其它领域,不难发现和后金属活跃在同一时期的更多对正统模式的颠覆者和改良者。独树一帜的美国民谣金属乐队Agalloch在06年的专辑《Ashes Against The Grain》中摆脱了早期氤氲的声场之下掩盖的黑金属特征和前作《The Mantle》中大量借用的新民谣手法,用毫无花头的配器渲染出悠远脱俗的意境,不经意间让民谣金属和后摇搭上了线。
另类金属
从新金属浪潮中起家的另类金属大牌Deftones也在最近几张专辑中逐步向后金属的宗旨靠拢——虽然其音乐中的Sludge意味和后摇情结常常被丰富的编排和个人风格鲜明的演唱所掩盖。瑞典大牌Katatonia则从厄运/死亡金属领域突破出来,早在96年的专辑《Brave Murder Day》中就以一首冷清别致的《Day》展现出来自Slowdive等Shoegaze系乐队的影响,随后更凭借转型作《Discouraged Ones》中简单抓人的旋律和更多非金属的编排手法定义了Depressive-Rock这一新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