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 The Twenties 的各位成员,大家都做什么工作?一开始是怎么认识的?
阳哥:主唱/吉他,目前职业教师,教英语写作和微观经济学。2012年在北京发起想要成立乐队。
面具:Bass,目前职业自称卖家电的。2013年初通过豆瓣找乐手小组加入乐队。
江老师:鼓手,目前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教鼓和钢琴。2014年通过朋友的介绍加入 The Twenties。
楠楠:吉他,目前职业国企员工。年初在朋友圈听到乐队单曲,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乐队。
今年7月你们独立发行了同名专辑 The Twenties 的数字版本。据说目前乐队已经写了近百首歌,这次的专辑也是从中精选的。你们是如何界定选歌的标准的?
阳哥:1. 大家都喜欢,弹起来演起来觉得舒服的;2. 有部分早期歌曲(如 Giant Star、Sunny Hell 是之前的 demo 得到很多人好评,自己也有情怀的);3. 也有部分2017年创作的全新歌曲(如 Don’t Change 和 My Diabolic Plan)。
面具:乐队投票。
The Twenties 全国巡演上海站
据我所知主唱阳哥负责了所有词曲的创作。乐队的编曲是会一起讨论吗?在专辑录制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阳哥:创作的时候我一般先简单做个demo,其他人如果觉得好就按这个来,有新想法就调整,大家一起排练的时候更会注重现场的感觉来调整,会有修改。
江老师:会一起讨论,是的。
面具:有一些讨论。
专辑的录音也不完全是在录音室里面进行的,这么做是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还是有其他的考虑?
阳哥:主要是唱,除了《1986》和《Paranoid》的唱是2016年的时候在录音室录制,其他的唱都是自己在家里录制。《Sunny Hell》的唱甚至用的是2012年录的demo版本。两个原因:1. 不大习惯在录音室录唱,唱不自然,而且我个人觉得《1986》和《Paranoid》的唱录的质量确实好,但少了点 Lo-fi 的味道,哈哈哈;2. 另一个次要的原因是考虑到我们每周只能腾出一个整天去录音室录音,如果唱都过去录的话录音周期又得拖长。
阳哥在录音室
注意到专辑的母带是在英国制作的。跨国远程做母带相比在国内做有什么优势?对于独立乐队来说,和这样的大工作室沟通起来容易吗?
阳哥:确实硬件好,母带师经验足。沟通起来容易,网站上对各种流程、价格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的描述都很清楚,工作人员回复邮件效率也很高。可能相对于小工作室来说唯一的不好就是稍微死板了一点,比如规定母带做出来后只能修改一次。不过这也不是问题,只要把想法都写清楚就行。帮我们做母带的是 Tim Young(The Smiths/The Killers/The Libertines),感觉杨老师业务能力还是厉害,充分明白我们表达的意思,改一遍下来就差不多了。
江老师:国外硬件软件水平都要比国内高很多。
面具:有阳哥呢,沟通 so easy。
歌词意象的选择好像都很生活化,有不少歌词都像是情侣之间的日常对话。能不能以专辑里的一首歌为例,解释一下你是如何“捕捉住不同瞬间突然萌生的想法,或是情绪的波动”的?
阳哥:太多了不好简单说清楚……拿《Giant Star》举例,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首,在乐队正式成立之前就写好了,2012年初的时候。歌词基本都是“他说什么什么”、“她怎么样怎么样”,确实是描述的情侣之间的事情,但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当时那段时间有好几个朋友遇到感情方面的起伏偶尔跟我聊天提到的一些事情,关于年轻人怎么自私然后又有些自省的故事。那个时候听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于背叛、关爱等各种美好和寒心的事情,觉得年轻人的内心很奇妙。整首歌前部分的歌词都是在描述身边朋友的感受,歌曲最后一段(有两个唱那里)就是回归到自己的感受。那时候刚来北京,想到自己的一些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算是一个自我和本我的对话嘛,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强大的灵魂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
《1986》歌词里面提到的那张“有十年历史的唱片”是哪张?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
阳哥:其实不是十年,Liz Phair 的《Exile in Guyville》距离当时是23年,写 ten years old 是因为那个地方唱不下 “Twenty three years old” 这么多音节,哈哈哈。提到这张唱片是因为《1986》的创作就是听这张唱片来的灵感。有一个周末下午在家休息听歌,听的就是这张。专辑里面很多歌歌词尺度特别大,但是整体非常清新舒服,觉得很有意思,突然萌生的想法想写首歌。我个人特别喜欢这张专辑,算是心目中的专辑 Top 10。
The Twenties 一个有趣的矛盾之处是,一方面很有青春的活力,一方面又很怀旧。对此你们是如何看的?
阳哥:矛盾挺好的啊,我们喜欢的很多东西都存在矛盾,而且好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个矛盾体。没有矛盾的东西没有魅力啊,哈哈哈。
江老师:因为时代太快了,事物的萌芽和死亡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面具:还不错,希望能延续下去。
目前乐队有没有考虑过中文的创作?会不会担心英文的歌词在传达意义上对于国内的受众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阳哥:有考虑,确实英文词对于国内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传达意义上的影响。近期打算写一两首中文歌看看什么样。
江老师:考虑过,更担心中文歌词对于国外受众会打折扣。
楠楠:已经准备做中文单曲。
面具:在考虑,毕竟在国内是刚需。
你们也提到一些90年代独立乐队/音乐人对你们的影响,尤其是 Pavement 和 Liz Phair。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他们给乐队的创作带来的启发是如何体现的?比如对旋律的偏重,编曲的方式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音乐上的影响?
阳哥:特别喜欢 Liz Phair 前两张专辑。在编曲上尤其喜欢她的和弦走向极度不规律,很多乐句都不是整的4个或8个小节数,偶尔会有一两个小节或拍子单出来,给听众意想不到的一些起伏。歌词创作上可能也有些影响,她好多歌都在聊家常,很喜欢这种随意、不做作的感觉。Pavement 和后来的 Stephen Malkmus and the Jicks 我近几年超级喜欢,尤其喜欢他们在吉他和唱的编排上那种放飞自我、不羁,有点神经质的感觉,极潇洒。特别想追求那种感觉,不过技术有限,人家 Malkmus 乱弹都好听,我这不乱弹都不好听,目前还远远达不到那个高度,哈哈。
The Twenties 全国巡演长沙站
不同于一般的和声,你们的好几首歌都有歌词不同的两个甚至几个声部的人声,更像是合唱团的感觉。能说一下这方面的影响是来自哪里吗?
阳哥:这个影响确实说不清楚来自哪里,从一开始写歌的时候就这样。我琢磨着可能是刚开始写歌(2007-2008年)那阵还不会弹吉他或是用软件,连鼓都是用我那个电子琴的键盘打击乐用手弹出来的,效果极其尴尬。所以当时就发现,在录唱的时候,左右声道各叠加一轨不一样的和声听起来效果会更丰富,等于是把人声当乐器用。而且我录唱有点随便,好多demo包括专辑里的唱的部分都是录制的时候心血来潮临时唱进去的,觉得合适就留下。我记得写的第三首歌开始就在这样搞和声了……
阳哥负责了专辑封面的设计,还亲自设计了很多款式的周边,其中的拼贴元素非常有indie的感觉。这些素材都是从哪里收集来的?其中的小朋友真的都是乐队成员小时候的照片吗?为什么想到用这些素材?
阳哥:素材都是我们小时候照片翻拍然后挖出来的元素,专辑封面、内页以及巡演海报上的小朋友主要都是我和鼓手江老师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江老师小时候的照片,极端拽,气场强大到可以统治宇宙。一开始也没想到要这么拼贴,只是想用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当封面,纯粹是喜欢那张照片的色调和构图,后来一想反正封面都用了,干脆内页和其他设计都用吧,然后就喊他们发来各自小时候的一些照片选素材。在整个设计方面我们的好朋友胡叔叔也帮忙出了不少点子,非常感谢他,哈哈。
各位成员最近最喜欢的一张唱片和一部电影分别是什么?
阳哥:前段时间最喜欢的一张唱片是柬埔寨老摇滚合辑《Cambodian Rocks》(Sublime Frequencies)。近半年没看新电影了。
江老师:唱片《流星圣殿》。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楠楠:Polkadot Stingray 的《一件大事》。
面具:好久没找新歌新电影了。
一般乐队的排练频次是怎么样的?你们觉得在北京做乐队的好处和难处都是什么?
江老师:排练的话一周一次,北京做乐队,好处是人多,地方多,机会多。难处就是人比地方和机会都多。
阳哥:同意江老师说的。还有个难处就是有些东西还不够规范,包括各种合作、合约之类。希望以后的环境能够更加有利于小乐队和独立音乐人的发展。总的来说,北京在国内其实还是不错的了。
楠楠:排练每周一次,北京乐队多,机会多,但职业化还是很难。
面具:北京现在做乐队,全是难处,根本不适合地球人来这发展乐队梦想。唯一好处就是能演出的地方相对多一点点。
The Twenties 全国巡演武汉站
你们现在正在进行全国巡演。目前最喜欢的是哪个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哪里的演出?
阳哥:好几个地方都喜欢,见到了很多前来支持我们的老朋友和新朋友。最喜欢的可能还是重庆,印象最深的也是重庆。上海印象也深,遇到好几个观众说关注我们很多年时间了,专门来看我们。特别感动。
江老师:都是重庆。
楠楠:重庆,很开心,所有人都很好。
面具:比较喜欢重庆,印象深的是上海。
在巡演之后,乐队有什么后续的计划?
阳哥:之后会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己和创作新歌曲。9月底开始会借去UCL学习的机会,感受一下伦敦的音乐氛围以及向当地的音乐人学习学习,寻找一些创作的灵感。接下来好几个月的时间可能在北京不怎么能看到 The Twenties 的表演,但乐队新歌创作会持续进行,也会发行一首中文单曲来听听。
江老师:花时间内省,提高。
楠楠:准备中文单曲。
面具:学习,提高自己。
The Twenties 新专辑首发巡演
即将开始场次
9月14日 周五 北京 School
嘉宾:Uncle Hu
9月15日 周六 天津 卓扬艺术空间
嘉宾:Big Buzz
购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