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Is an Astronaut 专访:爱尔兰更像是个与世隔绝的魔岛

God Is an Astronaut 专访:爱尔兰更像是个与世隔绝的魔岛

1

God Is an Astronaut 来自爱尔兰北部山脉绵延的 Wicklow 郡,众多经典电影的取景地。他们的音乐在吉他主导的后摇/器乐摇滚框架下,融入了恢弘的合成器演奏,营造出大气但不失细腻,庄重而不失清澈的独特声音。也许与世无争的当地生活也塑造了这支乐队的性格,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意游离于主流唱片工业之外,成军十多年,并不跟风,只是将自己的风格不断扩展延伸。如同乐队的名字所寓意的,God Is an Astronaut 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太空意象和神话隐喻,从中国乐迷非常熟悉的《Far From Refuge》,到经典名作同名专辑《God Is an Astronaut》,再或是概念专辑《Origins》,都不难从中捕捉到这类主题,2015年的录音室专辑《Helios | Erebus》,更是将这种气质发挥到了极致,有着更有侵略性的音色,更为复杂的器乐层次,更丰富的表现力。

 

God Is an Astronaut 曾在2014年造访中国,他们气势磅礴的现场表演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今年6月,他们将再次来到中国,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专场演出。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 God Is an Astronaut 乐队的创建者,吉他手 Torsten Kinsella

 

God Is an Astronaut 2016 中国巡演

6月24日 上海 Mao Livehouse | 6月26日 北京 愚公移山

 

2

 

专题采访、编译:于思

 

Q:你们好!距离你们上次来中国演出已经有两年了,上次演出感觉怎样? 对于今年的中国巡演,你们有什么新的期待?

Torsten Kinsella:上一次在中国巡演得很开心,现场观众特别投入,我们也受到了最热情的接待。这次我们期望可以演一些新作,而且鼓手 Lloyd 也归队了,我们回归了最初的阵容。

 

Q:你们去年刚发了一张新专辑《Helios | Erebus》。从组队到现在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在创作和录音的时候,你们怎么保持创作构思和乐队配合当中的新鲜感? 

TK:我们的音乐是情感的抒发,我们的一切感受,都会被捕捉再现。音乐始终伴随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所以总有想要表达的东西,来让我们保持鲜活和冲劲。

 

Q:《Helios | Erebus》这张专辑从标题,到封面设计,再到曲目的名称,都映射出世界各地神话传说的影子。在录制这张专辑时,你们是否受到了这些神话的启发?通过这张专辑,你们想要传递出跟神话相关的什么信息吗?

TK:我们确实受到历史和神话故事的启发,这当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车之鉴,免得我们一再重蹈覆辙。眼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我们希望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光阴真的很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好好珍惜生命,而不是去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和空想的信条。

封面上的阿兹特克日历,是用来警示我们活在世上的时间有限。Helios 和 Erebus 分别象征光明和暗黑的神。

 

God Is an Astronaut《Vetus Memoria》现场视频

Q:不少乐迷似乎认为器乐摇滚和后摇是对传统摇滚乐——就是有人唱、能上电台打榜那种——的一次革命。你觉得你们的音乐更像是目标明确,需要破旧创新的革命,还是一种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进化? 

TK:我觉得我们的音乐很个人化,它的主旨是要通过情感来展现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人。对我个人而言,音乐是艺术,而不是时尚,更不是获取名利的工具。我对电台和电视都已厌倦,我从心里厌烦主流媒体上播放的流行音乐。我认为我们在音乐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声音,但从风格上来说,我们还是会被拿来和其他一些乐队相提并论,毕竟再怎么独特,我们基本上还是使用同样的器乐配置。话说回来,要想颠覆大多数人喜欢听的东西,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我们只专注于让自己的音乐不断进步。

 

Q:和其他被听众和乐评人定义为“后摇”的乐队比起来,你们的音乐里似乎有更多电子和舞曲的元素在其中——你们此前的一些作品,比如《Origins》里的《Transmission》,就能让人闻之起舞,这在后摇里面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说你们也会不时听听电子乐吗?在融合电子元素和吉他、鼓这些“真乐器”的时候,你们怎么是让作品听起来更自然、平衡的?

TK:我们的音乐从风格上来说,其实一直都是电子元素和摇滚配器的混搭,我们并不在意我们是否遵循了后摇、电子舞曲,或是其他什么流派的金科玉律,我们只做我们喜欢的音乐。在融入电子乐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心凸显其中人性的元素。我们听很多各种不同的音乐,这当中也包括电子音乐。

《Transmission》还蛮好玩的,因为其实那首歌里用的不是电子音效,而是将吉他连接到 Goatkeeper 单块(一款音序器颤音效果器)出来的声音。那张《Origins》专辑其实就是一张以吉他实验为主的唱片,但很少人注意到这一点。

3

God Is an Astronaut《The End of the Beginning》现场

Q:你们是否会觉得比起写流行歌,创作器乐的过程会更像绘画、雕塑?如果是这样,你介不介意分享一些你们会在录音室和现场演出时用来塑造声音的一些设备、插件?

TK:我觉得是有点这样,但具体还要看创作时采用的方法。有时我会从钢琴或是木吉他开始,让构思自然而然地演化成作品,有时我们又会以声音效果作为出发点,制造出长达几个小时噪音,再从中试图挖掘出作品的形态,比方说《The Last March》和《Finem Solis》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Forever Lost》和《Helios Erebus》则是通过前一种方法写出来的。

演现场的时候,我们吉他接的是 Axe Fx 系统,键盘是在 Mainstage 上接了 Soundtoys 和 Native Instruments的插件。Mainstage 自带的采样器也派上了用场,我们通过它把我们在录音室里用模拟合成器鼓捣出来的声音搬运到了舞台上,这包括 Doepfer A-100,Roland Jupiter 6,Prophet 08,Moog sub 37 等等,我们还用一堆软件合成器。

 

Q:好几年前你们在现场演出时加入了背景视频,这在当时反响还是挺好的。但后来你们又不用视频了,说是觉得视觉的部分分散了听众对音乐的专注。你们现在对此是持什么样的看法呢?在这次中国巡演上,你们会用到背景视频吗?

TK:主要是我们没心思去更新视频素材了,这样过了一阵以后,就会像是在重复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部电影,这影响到了我们的演出效果。同时我们也觉得与其花好几周时间去制作背景视频,还不如将这宝贵的时间用在音乐创作上。现在我们更注重舞台上的灯光效果,最近我们请到了一位很有才的灯光师,他的加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

 

 

Q:爱尔兰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和传统音乐对你们的音乐是否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至你们的音乐会和其他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器乐摇滚队很不一样?你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都柏林当地的独立音乐圈吗?

TK:我们的确深深地被我们的周围环境所影响:我们的家乡 Wicklow 郡可是爱尔兰的后花园啊,我们开门就能看见 Sugarloaf 山和 Djouce 山的森林。这里有不少有意思的乐队,但要让他们在爱尔兰以外找到听众还是挺困难的,在这点上,爱尔兰比起欧洲和英国,更像是个与世隔绝的魔岛。

 

Q:那能给你们的中国粉丝们推荐一些来自爱尔兰,和你们志同道合的乐队吗?

TK:我认为 Overhead, the Albatross 和 Xenon Field 这两个队做的音乐很不错。

 

Q:你想和打算要来看演出的中国听众们再说些什么吗?

TK:我们希望在现场见到你们,能在现场看到我们表演的机会不多,我们也很期待这次的巡演。到时见。

 

4

God Is an Astronaut 2016 中国巡演  豆瓣同城活动

  • jiyun 2016-06-30 00:34:00
    2014年在糖果看过,哈哈哈哈哈 又来啦!
  • Less is more 2016-06-27 18:31:53
    没有成都。
  • 精神病人。 2016-06-25 22:43:17
    很遗憾,有考试。两年前的错过,看来只能继续错过
  • 幻火玄冰 2016-06-23 23:57:33
    上帝是个玩后摇滚的宇航员!
请先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