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礼安
豆瓣:我们先来聊聊你即将在内地举办的巡回演唱会吧。请再跟我们讲一讲“放开那女孩”这个主题背后的含义吧。
韦礼安:其实一开始“放开那女孩”是公司想的名称,是想跟我的性格结合,我私底下性格有比较调皮和恶搞的那一面,又比较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这是其中的台词之一,就拿来用了。再深层一点的意义上,我觉得“女孩”是一个象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包袱,或是执着。成长的过程的过程中一定会放下过这些包袱,有些人是放下自己的梦想,放下自己的家人去外地打拼。对我来说,演唱会的主题就是成长,大家透过我的演唱会看到的是韦礼安的成长。
豆瓣:两年以来你的大型演唱会都沿用了这个名字。两年里,你对这个同样的主题有什么新的理解?
韦礼安:第一场“放开那女孩”是在台北小巨蛋,它对歌手是很有指标性的,是一个总结。过了两年,还是希望让大家看到从过去到现在的韦礼安。确实是第一次把巡回演唱会带来跟内地的观众见面,既然是要做一个介绍,那么也可以延续这一个主题。人是一直在成长的,“放开这女孩”的意义也会变得不一样。两年前更多是音乐人的某些形而上的执着,比如像演唱会,一开始我是很不喜欢做一些感觉是“哗众取宠”的事情,在台北小巨蛋的时候我就放下这个包袱,去尝试跳舞。确实放下这些包袱的时候发现这些其实也是一个很棒的释放,会有不一样的灵感。所以后来我的触角又更多元,演舞台剧,拍电影,甚至也有去综艺节目。我觉得这些都是给自己的挑战。到今年“放开那女孩”已经比较像是透过这个演唱会,我们把“女孩”再找回来:当你做过其他事情之后,就会有一个选择,我可以选择把它再找回来。大家在这个演唱会听我的音乐,可能在某个时间陪伴过你,你也可以记起,你也可以再找回来。我觉得对我来讲很有意义,也希望对观众会有意义。
豆瓣:据说你接下来会有到国外进修音乐的打算,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韦礼安:在刚入行的时候就有想过去进修,因为在做这个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少不足,有很多东西想要去补强。我一直在中学工作,但始终有音乐的梦想,所以想要去进修,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今年其实我也刚过完三十岁生日,以前会有一种急迫感,现在是觉得时间宝贵所以比以前更珍惜。应该今年就会出国进修音乐相关的课程。

韦礼安《硬戳》专辑封面
豆瓣:谈一谈你去年的专辑《硬戳》吧,这张唱片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你在“游戏”的过程中做音乐的气质,仔细听有很多既荒诞又有趣的细节。你认为它跟之前的作品更大的不同是什么?
韦礼安:这张专辑是在“放开那女孩”演唱会过后出的第一张专辑,是那个时候我的状态的一个印记。那时候真的是放下了一些包袱,我想要把我私底下比较诙谐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上一张专辑《有所畏》是很重很阴暗的一张专辑,写完这张专辑,我觉得我要完全跳到另一个地方,想试试看让这张专辑变得很轻松会是什么样子。《有所畏》挑了一个主题是“恐惧”,《硬戳》我就想挑个荒谬好了,做比较轻松诙谐的东西。在那之前,还没有“放开那女孩”的时候,《有所畏》是一个很紧绷的过程产生出来的作品,不管作品好坏的话,那阵子其实我的身心是受创的(笑),我生病了,胃溃疡,算是大病,所以就会开始去思考,我那么执着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花心思烦恼。
豆瓣:这张专辑从创作到制作,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
韦礼安:这张专辑在制作的时候,常常是在录音室跟我的制作人大笑,因为我们一直在开玩笑说“这个会怎么样”,很不正经。专辑有一首歌叫《一只鞋》,那个时候歌已经写好了,在讨论编曲跟制作可以有什么样的创意,就是乱开玩笑,想到是如果做成 tango,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请人编曲,录这些东西,最后就成真了。这首歌推出之后有一种恶作剧成功的感觉,包括这一整张专辑都有这种感觉。平常我也很喜欢小小地愚弄我的同事(笑),所以这张专辑会有一种让听众觉得,诶?这是韦礼安的专辑吗?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就硬戳咯,硬戳听众一下。
豆瓣:《硬戳》这张专辑的歌词里也引用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像诗经,或者古代的神话传说。为什么想到这样去写呢?
韦礼安:2012年我去了法国的一个唱片展交流,在现场演出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触,我要怎么让全世界的人听到我的音乐的时候知道这是我的音乐。歌词他们不一定听得懂,撇开歌词的话他们要怎么跟我的音乐做连接,我的音乐里面有什么是可以代表我的。追根究底,我还是有这些古典文化的东西在我的血液里面,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加进来。像《Intro》虽然是一首EDM的东西,我就在想怎么把大家可能和电音还没有联系起来的东西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些,那也是我的一部分,因为小时候都是看这些神话故事,但我不是说一定要刻意加中国风,我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表达我想要的东西。《Intro》是形而上的概念,在讲人存在的荒谬性,我们要怎么样定义自己的价值,是比较哲学的问题。另外这首歌是一个开场嘛,通常大家不会特意去关注歌词,所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