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你的新专辑《游园惊梦》所营造的“午夜时分,一人独自在自己的空间里进行的情绪探索”意境,与《牡丹亭》里同名的一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契合点?
白天不亮:专辑最早只有一个英文的专辑名《Into the Midnight》,概念就是基于进入午夜与梦境中去进行情绪的探索。
在想中文名的时候,也是偶然发现“游园惊梦”这四个中文的意境跟专辑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契合,包括:爱,孤独,惊恐,回忆,憧憬以及平和。
而专辑包含的四部曲:《SUITE I 入夜/初梦》《SUITE II 入梦/初醒》《SUITE III 沉沦》《SUITE IV 清醒》,与《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和“寻梦”这几段戏,所传递出的情绪变化过程与是一致的。
我想人类自古就喜欢在午夜与梦境中进行爱与自我探索的吧。
豆瓣: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古典的浪漫主义,是如何在你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白天不亮:古典传统文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代建筑,古典园林讲究取景,一个园林的精髓都是在于它的框景,它们不复杂却精致,并带给观赏的人以好奇心,想要探索的欲望,所以我在做音乐的时候也希望能把这种精致却不复杂的美感传递给听众并给与他们想象的空间。
豆瓣:对于你个人来说,独处的午夜清醒时分通常会如何度过?
白天不亮:午夜时分一般都会比较安静,头脑也没太多杂念,我要么这个时间是静静听音乐,一边思考一些问题。要么就是在做音乐,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曲目都是在午夜时分创作的。

豆瓣:《游园惊梦》采用了一种概念化的组曲结构,这与你的上一张专辑明显不同。作这样的安排,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白天不亮:其实上一张里面,我们也有做类似的设定,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
我们这样做主要考虑是想让听者能更好的体会这张专辑中几种不同状态的过程,每首曲子是单个个体,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整体,四个部分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建筑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豆瓣:这次的新专辑中有不同的MC参与录音,他们居住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你们的合作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进行的?合作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和我们分享?
白天不亮:哈哈,一般我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
在寻求合作者的过程中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并不是每一个合作者都有很好的默契能达到彼此想要的效果,其实这一张唱片最开始的时候,2G3建议做成两张的,一张全男性视角的专辑,一张全女性视角的作品,男性视角的作品我们会偏hip-hop,以MC合作为主,女性视角那张偏jazz,以女声合作为主,但是执行起来的时候发现非常困难,其实这张唱片前期已经花了两年多时间,有一些曲目换了不同的合作者但最终都放弃掉了,但可贵的是最终还是找到了满意的合作伙伴,而当你听到合作者的演绎能够很好的契合作品并升华的时候,那时的喜悦感也是相当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