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大约是7月10号)周杰伦第二次来天津开演唱会,据说盛况空前。天津作为霍元甲的故乡这次可着实让他“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地祸祸了一把。小安子前线观察后回来对我报告“也就能跟着唱三分之一的歌”,其余的后期歌曲是全不会了。真是发人深省,我又何尝不是。把这事儿对父亲一说,立即得到 “我就说你当时别浪费那么多钱买那堆破录音带现在也不喜欢了吧!”的答复。但是话说回来,纵然几年间我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万不至于到了对现在的周杰伦深恶痛疾恨铁不成钢的地步吧。周杰伦在歌迷心目中的位置下降,已经是共识了的。至于原因,是江郎才尽,还是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一言难尽,这里仅就歌词方面明显的退步谈谈周杰伦堕落的起源。
周杰伦的堕落,一言以蔽之,始于肤浅。何为肤浅,不思索便是肤浅。他的肤浅,由小而大论,肤浅于词句、格调与视野。
首先说词句的肤浅。周杰伦后期的歌曲虽然华丽,却给人以明显的空洞感。一首歌下来,听者往往不知所云。如《七里香》中“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情节”,读过之后画面虚浮,仅仅是联想与比喻;又如《夜的第七章》中“晨曦的光,风干最后一行忧伤,黑色的墨,染上安详”,用词牵强,且片面追求“新奇”,拼凑感也较强。此类句子倒是在郭敬明式的文章中比比皆是。
而周杰伦早期歌曲里选取意象,大都是一个形象完整的整体,叙述中的意象串联也较为连贯。如《娘子》以一句“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着我”入手,便勾勒出一种深沉的“等待”的轮廓。虽然只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却给人感觉更加踏实、稳重,情更深而意更切。
再如《半岛铁盒》,以买书、看书入手,徐徐展开思绪;《反方向的钟》以时间倒流为话题;《火车叨位去》以火车一直开却不知所终作比,皆是深沉大气。但在后期的歌曲里,出现的往往是相对柔弱、散漫的事物,如《白色风车》、《心雨》、《花海》,歌词里少了细腻的观察,少了真挚的情感,仅仅是形容词与名词的对接。《黑色毛衣》与《半岛铁盒》表达的皆是“睹物思人”,水平却相去甚远。
后期歌曲里有时为了表现“美”的主题,不惜随便拿一些“美”的事物来充数,拿“美”的形容词来对付,殊不知这已和“美”的感受南辕北辙。“美”源于“爱”,没有爱何谈美呢?而没有了观察与思索,又何谈爱呢?对于意象的随意滥用,前后缺乏逻辑关系,可谓周杰伦后期歌词一最大的弊端。
意象的拼凑往往源于作品没有立得住脚的主题。散文讲究“形散而神聚”,一个作品的神必要凝练深沉。散不可怕,怕的是难聚。如同样是排列出许多意象的《上海1943》,选择意象虽多而不乱,并且朴实无华,结尾一句“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藏着一片玫瑰花瓣”,话锋一转,可谓点睛。而同样老上海题材的《千里之外》,选择的意象多而不当,极尽华美之辞,所表达的意思却不过是“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这种虚弱的小主题,令人人啼笑皆非。
另外,在周杰伦后期的歌词里,过于注重修饰,往往掩盖了最动人的“真情”。《暗号》里“别管那是非,只要我们感觉对”,《黑色幽默》的“败给你的黑色幽默”,《龙卷风》的“我不要再想,我不要再想,我不,我不,我不能”,都是真情迸发,不加修饰脱口而出的感觉。比之“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跟夜风一样的声音,心碎的很好听”这类完全不知“好听”在何处的歌曲强之百倍。
追求真挚并不是不要修辞,而是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适度的修辞,如《回到过去》中“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儿去,一转身孤单已躺在身旁”最后说一句关于周杰伦酷爱标榜的“中国风”类的歌曲,近几年非常流行。但无论是周杰伦的《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还是王力宏的《花田错》《在梅边》,甚至于陶喆的《Susan说》,词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所谓“词人”方文山的作品,完全是简单的拼接意象,堆砌辞藻。其风格无一不是将名词动用,将动词形容用,再将形容词名用,拼接好词佳句,大量无技巧的重复使人审美疲劳。如果方文山还算掩饰的比较好的话,看看他的徒弟——南拳妈妈中弹头的词作水平,简直是乱用词性的登峰造极,令人作呕。简而言之:方文山的歌词,越来越华丽,也越来越空洞,越来越水。
其次是格调的肤浅。这倒符合当今流行音乐的大趋势,也和大行其道的郭敬明安妮宝贝的思路如出一辙。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小”字。小清新,小忧伤,小自由,小快乐。对于一切情感浅尝辄止,不做深思。但是如果有人说,我就喜欢小情调,有什么错?可以说,小情调本身没有错,但一味追求小情小调,会使人情感的苍白无力,生命力退化,到最后,是连这点儿小情调也不剩了。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把“固有思维的无思想性”比作与艺术为敌的怪兽,当今盛行的小情调,正应了这句“无思想性”。没有反思,没有创新,只留心于捕捉一时的想法,不可谓不肤浅。
在早期歌曲中,如《黑色幽默》的几句“不想太多,我想一定是我听错弄错搞错。拜托,我想是你的脑袋有问题。”,“当作是你开的玩笑,想通却又再考倒我。说散你想很久了吧? 败给你的黑色幽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及对方的怀疑,对一段感情的矛盾,对对方又爱又恨,对自己的讽刺自嘲,话虽不多,但深刻透彻。
又如《龙卷风》中“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不知不觉,我跟了这节奏。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后知后觉,我该好好生活。”一语道破感情对人的伤害,使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的存在。但作者还是在最后决心找回自己,“该好好生活”。没有这句话,这首歌的主题将会大打折扣。
摒弃肤浅的小情调只是要求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深刻与创新,但并不是反对细腻的发掘。《世界末日》头一句“想哭,来试探自己麻痹了没”便是“小”的佳作。而《最后的战役》中“在硝烟中想起冰棒汽水的味道。和那些无所事事一整个夏天的年少。我放下枪回忆去年一起毕业的学校。”在临死之际不去想宏大的生与死,而将思绪集中在美好的记忆上,既有新鲜感,又不矫揉造作。以此鲜明的反差来烘托“友谊”的主题,正是创作者用心思索的结果。
再如亲情主题中,中期歌曲《外婆》有一句“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点明了亲情的实质,最后一句还反语讽刺了“大人”。很好的体现了“反思”这两个字。而《听妈妈的话》却只会唱“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这种歌词小学生都做得出来,不禁想问一句:你还能再水点儿么?!
在后期歌曲中,除了《千里之外》之外,“手机里的浪漫”,“一首歌的时间”,“能不能别没收我的爱”,所表达的情感皆虚弱不堪,有发展为“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潜力。《蒲公英的约定》里的比喻方式像是初中生的水平,也怪不得在《阳光宅男》里周董立志要变成“型男”了。
特别要提到的是,《八度空间》中一首《离开》对于没考好试的学生可谓描绘细腻入微,从“可以不微笑就走”的倔强心态,到“经过老伯的家,篮筐变得好高,爬过的那棵树,又何时变得渺小”开始因害怕而感觉扭曲,到最后“没有了证明,没有了空虚”“这不是顽固,这不是逃避”这两句细雨中的呼喊,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失利后的落寞是近乎《枫桥夜泊》的情感,可惜后期歌曲中再难觅此佳作。
便是“点到即止”的佳作。
另外提一句,从周杰伦对于“成功”的看法,也不难看出其格调的转变。在《三年二班》中已经讲明的“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可不可以不要这个奖”,是淡泊名利,不一定争别人眼中的第一。而到了《逆鳞》和《红模仿》,不知道周杰伦受了什么刺激,居然开始大吹牛逼,从“让他们安静,不敢相信,他们畏惧,他们躲避”到“谁都插不上嘴”,语气愈发狂妄,到最后居然装起“牛仔”来,让“你们有几个一起上好了”,看来是真的要做“音乐上的皇帝”了。
第三是视野变得狭窄而肤浅,这也是周杰伦后期歌曲最明显的变化。早期周杰伦歌曲的取材是非常广泛的,《威廉古堡》《斗牛》《印地安老斑鸠》《双节棍》《忍者》《米兰的小铁匠》《爷爷泡的茶》,都讲述着不同领域不同的故事。而且,有相当多的作品关注着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个是周杰伦最区别于其他歌手之处,周杰伦“公益歌曲”的数量和水平,都要比名气差不多的陶喆等人多得多),如《外婆》(关爱老人),《梯田》(保护环境),《懦夫》(拒绝毒品),《爸我回来了》(抵制家庭暴力),《止战之殇》(抵制战争),《最后的战役》(歌颂友谊)等等。但是从《肖邦》开始,这种歌就变得非常之少,相反题材大多集中于你情我爱之类的事情上,让听众们大失所望。
说到肤浅,其实也是当今所有文化现象最大的通病。近些年来文化的衰落,不必打着灯笼寻找,几年间电视节目的更迭便可见一般:最早的综艺大观,尚且表演节目;后来的超女快男,没有节目,只好表演别人的节目,但仍然是有节目可演;到现在的非诚勿扰,则是演都不演了,仅拿男女关系说事儿。估计过几年,再把日本的女优请几个来,现场教大家ML,收视率一定更加“长红”吧。而周杰伦也就在这“长红”之中,彻底沦为一个平庸之辈了。经历了《JAY》《范特西》《八度空间》的上升,《叶惠美》《七里香》的徘徊滑坡,从《十一月的肖邦》开始,周杰伦彻底走上了下坡路。
以上只是从歌词的角度浅显的分析了一下,这“类”歌曲的通病,至于作曲编曲的水平,以及歌曲的整体水平,因能力有限就不加赘述了。不过,单就Rap来看,从《半岛铁盒》到《以父之名》,再由《蓝色风暴》到《龙战骑士》、《无双》,我们的R&B小天王已经快退步到潘玮柏甚至于麻吉弟弟的水平了。
转个d8的文,说周董的,大家看看。。
|
> 去惊叹号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我只想说新歌《Mine Mine》很难听别用电音行吗求你...(tlmgt)
江郎才尽 毫无疑问(服部半藏)
^^(Onmyoji)
豆瓣都是一群装B的文艺青年。。(卑微的圣人)
水手怕水 琴伤 迷魂曲 皮影戏(Akaaaaaaay.)
比较拉夸(波涛)
分析的很透彻,入木三分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