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序曲,全名《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 》。由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于1880年,音乐诉述了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并与俄军展开战斗、最后俄军击溃法军,拯救了人民的历史故事。音乐的亮点在于除了管弦乐队以外,还在乐曲的末尾加入了钟声,大炮,军乐队等乐器。
寂静之中,中提琴与大提琴以弱起节奏拉开序幕。提琴以平稳进行的和声缓缓进入,演绎《主啊,保佑你的子民》赞美诗。安详的背景后,提琴声部的多次重复暗示了暴风雨的降临,给人一种隐隐恐惧的感觉。管乐则于短暂的宁静后吹响优美的主题,仿佛描述着俄罗斯人民安详美满的生活,仿佛在倾诉一段美好的往事。与提琴的低音以相似的节奏型相互呼应着,交叉索绕,逐渐上升;随着定音鼓敲响,管乐低鸣,提琴更进一步将恐惧感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加下来,密集的小军鼓带来紧张的气氛,它象征着军队打破了人民的安定。双簧管着重弱拍,奏出一个如歌如泣的主题,提琴则在逐步升高,推出双簧管的声音。交替两次之后,长笛以平缓的旋律出现,与提琴呼应。管乐队以平缓的旋律行进,弦乐伴随着鼓钹声把音乐推入一个小小的高潮。 随着军鼓的响起,木管乐器与法国号重复着相似的节奏,经过几次重复之后一个短暂的休止。随后乐曲速度加快,表现了法军开始了入侵,描写出两军对战的场面。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的旋律,它以变奏的形式不断出现,看似是法军的斗志高昂、阵形严整,其实则是法军机械重复、刻板呆滞的形象。与《马赛曲》相对的,是一首描写俄罗斯人们奋起抵抗的主题,两只主题交错缠绕着,斗争着。仿佛战火硝烟的广阔战场上,军刀挥舞,战马嘶鸣,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乐曲在此出现一个大转折,出现了一个充满俄罗斯民歌风格的音乐,舒缓而优美。
俄罗斯民歌以优美的旋律开始了新的篇章。音乐中,仿佛展现了奥涅加湖上泛着微微的波光,看到了鄂毕河上不息的流水一路向前,看到了巍峨的乌拉尔山脉在蓝天白云下屹立......它描绘了俄罗斯广阔壮丽的山河,更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对国家的热爱。朝气明快的音乐伴随着铃鼓声行进。民谣和婚礼歌曲与战争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也表现了俄罗斯人在危难中坚强的心和他们对祖国的信心。
接着,战争重新回到了音乐中。弦乐队展现出不安的主题声部,小号的鸣唱把人们拉回水深火热的世界。旗帜在飘扬,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定音鼓如一声巨雷惊醒沉睡的民众。反抗的时刻到了。狂风暴雨中,铜管乐与弦乐错综交织,《马赛曲》从强到弱,渐渐被逼到了低音区,直至消失。随着士气的高昂,胜利的暗示弥漫全曲,暗示了俄罗斯人的反攻,描绘了俄罗斯人英勇击溃敌军,解放莫斯科的景象。音乐渐渐舒缓,夹杂了欢乐的铃声,重复了民歌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和平的景象。紧接着四声炮鸣,音乐转入暴风雨般的下行。 乐队庄严宏伟的演奏出了开头的赞美诗,同时,教堂的钟声响起,场面辉煌而宏伟,让人回忆起对战争的恐惧与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 尾声随着《光荣颂》的主题,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俄罗斯人民宣布了最终的胜利,乐曲也在这欢快的节奏中结束。
整首曲子中,作曲家通过交叉描绘优美中蕴含着暗示、明确表现战斗场面、美丽的事物激发了战斗热情、最终胜利凯旋这几个主题,以多重角度、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故事,仿佛欣赏者能够在聆听曲子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使得音乐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画面感。
1812序曲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