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刀郎不受主流音乐人待见,却收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刀郎的歌不悦耳、土、甚至油腻?
我觉得刀郎现在的歌劝诫的意味太重了,像是在引导听众接受他的想法。不得不承认喜欢刀郎的人中老年人居多,而且是男的居多。年轻人中除了喜欢古风的,很少看到有人特别喜欢刀郎的。
我也觉得刀郎的词强过曲很多。刀郎的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词,画面感很强。他的曲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引出词、烘托词。
有时候在音乐的处理上甚至有点粗糙,被人诟病。比如很多歌经常使用淡出草草结尾,中间常常使用电音有些突兀不协调,让人感觉是上个时代的老牌做法。
刀郎也说过自己先词后曲的时候比较多,通常这样的歌有时候显得过于用力,匠气更重,比如艾里甫与赛乃姆、喀什葛尔胡杨。而他词曲同时创作、一气呵成的作品往往也传唱度更高。
为什么刀郎的歌变得更耐听了?从《弹词话本》开始,《时间的每个人》和《山歌寥哉》的每首歌都经得起反复听,特别是《弹词话本》。而刀郎早期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之后十年的几张专辑相对而言,虽然声音更透亮,很能抓人,但是却显得有些单薄,专辑中不是每首歌都经得起反复听。从这三张专辑,看得出刀郎的词有明显的进步。作曲能力、编曲能力和演唱功底在不知不觉间也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吗?
本来觉得这个作品还可以的,自从刀郎对云朵首场演唱会头两天下黑手,觉得这个人太黑了,突然觉得听他的歌都像吃了苍蝇一样,公允的说,这张专辑的音乐概念性很强,但是编曲有些嘈杂,过于浑浊,作词都是有点儿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刀郎的文学素养和思想不足以支撑他去做人类宏伟叙述,看他对云朵的手段再听他的歌,觉得特别的恶心,现在突然觉得那英和杨坤汪峰都还蛮可爱的了,刀粉跟董宇灰粉一样,有时逮住歌词中的几个词汇就能彰显自己的文化品味似的。文化界可没怎么讨论,可能是抖音界讨论的多吧
刀郎和云朵之间的纠纷我不清楚。我估计主要是歌曲的版权,在演唱会上唱用来赚钱是需要授权的。我猜应该是云朵要么是钱要么是人情没有打点好。但是因此就对刀郎本人以及作品产生恶感有点以偏概全了。
刀郎的词文学水平已经算很高了,并不是无病呻吟或卖弄玄虚。他的歌词稍微有点匠气,有时显得用力过猛,可能比不上最一流的词人那样自然贴切,但是相比其他当今国风歌曲并不是空洞无物,是比较扎实的,感觉他还是努力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基本做到了。这些歌可能达不到95分的水平,70-85分是有的。
编曲我不懂,但是山歌寥哉这张专辑听起来有些歌听起来的确有些嘈杂,没有弹词话本那么悦耳。
汪峰的作品很多是拼凑的流水线产品,比较单薄,内涵不足。杨坤只有一首歌出名,其他的作品都不不入流。那英只有一副好嗓子,只能算歌唱家,没有自己的作品,无法相提并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