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总把他名字写错不是少一个r,就是少一个t,
今天iTs榜单又见他,good....只有我一个人听过这张? 搜来生平,大家充充电
二十六歲技藝超凡的David Garrett,既是音樂天才,亦是一位獨立自主的音樂家。
他在小小年紀已一鳴驚人,有一次無意中拿起他哥哥的小提琴,無師自通開始拉奏,完全展露出他的音樂天份。
David笑著表示:「我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拉小提琴,經過兩個月後,技巧已超越了當時正跟老師學習小提琴的哥哥。」
(他的哥哥隨即捨棄小提琴,轉學鋼琴!)而David的父母亦發現他的天份,開始替他四出找尋小提琴老師。
在家鄉德國得到最好的小提琴老師的悉心教導,David Garrett於四歲起便首次在觀眾前作公開演出。
自八歲起,David已有經理人公司為他不停安排獨奏以及與樂團合奏的音樂會,到世界各地演出。
他曾與國際級樂團如倫敦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及俄羅斯國家樂團等同台演出,
且與世界一級指揮家如Zubin Mehta、Claudio Abbado、Mikhail Pletnev等合作。
他更有機會在傳奇指揮家及小提琴家的指標棒下演出。
「當我聽著小時候的錄音,自己也大吃一驚!」David說來沒帶半點虛榮,「雖然那個是自己,但以這小小年紀可以彈得這麼好,實在難以置信。」
大家要知道的是,當時David 的朋友已是玩PlayStation專家的時候,David每天也乖乖地花七小時練琴。
David Garrett曾經在教宗、皇室成員、總統等面前獻技。德國總統在David十一歲時看過他的演出,
驚嘆不已,遂為David安排了一部無價的一七一八年的Stradivarius小提琴讓他日後演出拉奏。
David當律師的父親也是一位音樂家,更當上了David的私人教授,因為常常要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而不能上學,
David亦因此成為了一個比較孤立的孩子,如他所說,「像一個怪物」。「在我十四歲以前,只可聽到古典音樂…
所以,當我可以正常地到學校上學,有機會接觸到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的時候,那種感覺簡直就像是發現新大陸!」
他特別對hard rock音樂有興趣。「在學校我是一個古怪的人。」他說「但我可是一個適應能力很高的人。
形象和衣著變得重要,而我亦開始從網上下載Hendrix、Led Zeppelin…。」
他對搖滾偶像仍然崇拜,並認為一定要像那些搖滾樂手一樣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樂器,才能像他們那樣成功。
走出古典音樂世界
David甚至懂得彈結他,雖然他認為從來也沒有把結他彈好(一齊也是相對的吧!)。
但他成功地用結他作曲,這是小提琴無法做到的。
縱使David終於不再要沉浸於一個百分百純古典音樂的世界,但當時的他還沒有學會反叛。
直至他偷偷地參加美國紐約著名音樂學府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的試音,
為的是要跟他的偶像國際小提琴巨星Itzhak Perlman學習。
一如所料,憑著他過往的錄音以及豐富的巡迴演出經驗,他成功地被學校取錄了。
有趣的是這次並不是他第一次入讀音樂學校;他曾經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
但後來因為常常缺席上課及偷偷地潛入導師的房間偷用他們的樂器而被逐出校門。
「我的父母不希望我入讀茱莉亞音樂學院」David笑著說,承認入讀茱莉亞音樂學院是很多父母對他們子女的夢想。
「他們就是認為我不須要。但我一定要脫離他們的影響。對我來說在茱莉亞的日子讓我可在音樂上得到潔淨;在這之前,
我生活在一個殼裡,每天二十四小時對著那些大人。所以,能夠和同齡的音樂家一起以及不再被當作成為神童般看待,簡直是一個解脫。」
他更發現他在十五歲時因要為Deutsche Grammophon灌錄24首《巴格尼尼隨想曲》而拉琴過度,
傷及了他的背部和肩膀,而入讀茱莉亞正好讓他能好好停下來休息。
精彩的校園生活:從runway shows到surfing
在讀書期間,David在一次派對上,被模特兒星探看中。跟著他便開展了他的兼職模特兒事業,
為Vogue等時尚雜誌及名牌時裝Armani等擔任模特兒。
事實上,David很享受他的讀書生活,除了到nightclubs和派對玩耍外,他更學會衝浪(surfing),
「學到剛好能夠令女生著迷就是了。」 David說。
獨立‧自由‧自主
他的紐約新居鄰近充滿文化氣息的林肯中心,亦和Chelsea 及West Village的酒吧區相距不遠。就是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再加上在茱莉亞的日子為他的天賦本錢重新注入新力量,為他的第一張大碟《Free》帶來靈感。(雖然他所灌錄過的唱片數量其實相當可觀。)
Free
「這是首張我完全有自主權的唱片」David 說:「我親身參與了唱片的監製、改編及作曲等工作。
這是一個完全屬於我的project。唱片公司相信我的直覺,他們給我自由和空間去試驗,炮製出這個專輯。」
經歷過音樂神童的階段,又試過與世界一級樂團和指揮如倫敦愛樂樂團、
洛杉磯愛樂樂團、俄羅斯國家樂團、Claudio Abbado、Zubin Metha等合作演出獻技;
今年二十六歲的型格小提琴家David Garrett要一反傳統。挾著世界年青天才小提琴家的名銜,
他花盡心思成功衝出了傳統古典音樂的框框,
炮製了一張充滿個人風格,完完全全屬於他和全世界喜歡音樂、喜歡自由感覺的每一位朋友的專輯《Free》。
David Garrett親自參與專輯《Free》的監製、改編及作曲等工作。
他為唱片注入了全新的意念,加入了精彩的Crossover元素,
以『飛』一般的造詣演繹不同的音樂作品,其中包括節奏緊湊明快的《Csárdás》、
漫細膩的Bernstein名作《Somewhere》、
極富戲劇性的《Carmen Fantasie》、為他深愛的女生而創作的《Eliza’s Song》
以及他自己改編重金屬(Heavy Metal)組合Metallica的名曲《Nothing Else Matters》。
這些作品落在David手上,盡顯他的獨特個性以及超凡的音樂天份,難怪世界各地樂評家皆對這位年輕小提琴手推崇備至。
David Garrett
精準完美‧帥氣無敵
2008年,大衛葛瑞以1分6.56秒,等於是每秒13個音符的驚人速度,精準演奏完「大黃蜂的飛行」,
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小提琴手(有興趣的話可以按這裡看一下)。
出生於德國的大衛葛瑞(David Garrett)師承曼紐因(Yehudi Menuhin)及帕爾曼(Itzhak Perlman)等小提琴巨擘,在青少年時期就寫下連篇傳奇故事。
成年後更化身龐克型男,以他基礎堅實的小提琴技法,重新定義流行音樂,
被BBC喻為「已經是傳奇!」的小提琴王子。
第一張跨界大碟「自由自在」在全球引起風潮,並於專輯改版為「Virtuoso」之後,
隨即成功打進英國流行榜第17名。
放眼當今樂壇,大衛葛瑞,是唯一能同時將古典榜及流行榜通殺的提琴超級玩家。
被歐洲傳媒冊封為『古典樂壇的貝克漢』,這位天才演奏家還身兼時尚名模,
不但獲邀為MONT BLANC代言人,於全球各大都會(包括羅馬、紐約、香港、柏林及倫敦等地)舉辦巡演,2008年更為SONY擔任隨身聽的代言人,聲勢看漲。
Encore
從天才到型男,從古典音樂的訓練到狂放的MTV世代,他累積了無人能及的豐富資歷,投射在作品中,將各類迥異的樂風縝密融合。
有別於第一張專輯的牛刀小試,大衛這次益加狂放!
驚天動地的開場曲,剽悍詮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冠軍經典Smooth Criminal,
更創意十足地將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土耳其風片段),混搭進主旋律中。
18世紀的音樂天才跟20世紀的叛逆樂手跨世紀聯演,讓耳尖的樂迷驚喜連連,
更意外呼應了莫札特可能死於Smooth Criminal的不解之謎。
他個人收藏的第一張「非古典」專輯,就是皇后合唱團的A Night At The Opera,
因深受主唱Freddy Mercury搖滾美聲的感召,而獻上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身為金氏世界紀錄加冕的飆風提琴手,大衛當然更積極挑戰展現極限主義的磅礡名曲:
韋瓦第四季裡的「夏」、布拉姆斯的第5號匈牙利舞曲、電影神鬼奇航的主題曲He’s A Pirate及為廣告影片改編超級名團AC/DC的經典Thunderstruck等,
都帶領樂迷經驗了猶如在電玩遊戲中般的趣味及無極奔馳的快感。
極速王子也有溫柔面相,他深情款款改編了Bill Withers的Ain’t No Sunshine,並以爵士風情重塑蓋希文名曲Summertime。
而萬分優雅的巴哈經典「Air」及德布西的「月光」等,都讓聽者沉醉在他溫暖的詮釋當中。
這次大衛更選錄了數首個人精心創作,穿插在大師經典名曲之中也不顯遜色。
Chelsea Girl從人文紐約中走了出來,New Day則是輕暖的晨曦,Rock Prelude用電提琴取代電吉他,寫下大衛自己的時尚節拍。
靈感來自布拉姆斯的Winter Lullaby則回歸到他紮實的科班本色。
同專輯名稱一樣,安可曲的加收令人驚豔!來自希臘名曲-左巴之舞,是他巡迴演出最受歡迎的安可曲,也為本專輯圓滿加持。
游走,关于David Garrett
|
至爱DAVID!
喜欢~
sigh...爱得一塌糊涂...
爱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