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搜了一下
是整个意象都出自Bible。不过我不反感religion元素。只是看不惯粉丝捂嘴不让别人说。信仰是个私人的东西,肯定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批评声音的点大致在于:用新民族音乐这种更讨好主流价值取向的表象,去包装这样一个私人的内核,是夹带私货。(换言之就是用民族的内容给宗教提供土壤,让宗教蹭民族热度。)但粉丝更倾向于认为:阿朵的作品就是她自己,她是少数民族+信徒,所以她必然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没人能决定她为自己的流派做什么。综上,见仁见智啦。
嗯嗯 我会觉得这样下去可能以民族作为表现的形式表达她的想法、信仰啥的。确实,如果知道了还好点,但是对不知道的人就以为还在讲民族的故事 我都以为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不过看文案也没咋讲“民族”,这点还是注意到了。然后如果继续做这种风格应该也会继续小众吧,路人少了就随便吧。
大家可以去看一遍《水知道》的单曲文案,官方给出的概念是全新声音探索艺术音乐作品,严格意义上算是实验音乐的范畴,这也不是新民族音乐作品,哪来夹带私货一说了…..
> 去水知道的论坛
水知道(好人一生平安)
区分一下概念再讨论(黑特勒)
最赞回应
是整个意象都出自Bible。不过我不反感religion元素。只是看不惯粉丝捂嘴不让别人说。
信仰是个私人的东西,肯定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批评声音的点大致在于:用新民族音乐这种更讨好主流价值取向的表象,去包装这样一个私人的内核,是夹带私货。(换言之就是用民族的内容给宗教提供土壤,让宗教蹭民族热度。)
但粉丝更倾向于认为:阿朵的作品就是她自己,她是少数民族+信徒,所以她必然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没人能决定她为自己的流派做什么。
综上,见仁见智啦。
是整个意象都出自Bible。不过我不反感religion元素。只是看不惯粉丝捂嘴不让别人说。
信仰是个私人的东西,肯定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批评声音的点大致在于:用新民族音乐这种更讨好主流价值取向的表象,去包装这样一个私人的内核,是夹带私货。(换言之就是用民族的内容给宗教提供土壤,让宗教蹭民族热度。)
但粉丝更倾向于认为:阿朵的作品就是她自己,她是少数民族+信徒,所以她必然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没人能决定她为自己的流派做什么。
综上,见仁见智啦。
嗯嗯 我会觉得这样下去可能以民族作为表现的形式表达她的想法、信仰啥的。确实,如果知道了还好点,但是对不知道的人就以为还在讲民族的故事 我都以为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不过看文案也没咋讲“民族”,这点还是注意到了。然后如果继续做这种风格应该也会继续小众吧,路人少了就随便吧。
大家可以去看一遍《水知道》的单曲文案,官方给出的概念是全新声音探索艺术音乐作品,严格意义上算是实验音乐的范畴,这也不是新民族音乐作品,哪来夹带私货一说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