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新专《争鸣》入选《南方都市报》2018年度“十大华语唱片”,名列第三名。
一张纯器乐的专辑,闯进了一众华语乐坛大咖的名字中间,与之分庭抗礼。
《南方都市报》评选“年度十大专辑” 1.蔡依林《Ugly Beauty》 2.陈奕迅《L.O.V.E.》 3.沼泽《争鸣》 4.岑宁儿《Nothing is Under Control》 5.谢震廷《爱丽丝Where Are We Going?》 6.艾怡良《垂直活着 水平留恋着》 7.小河《回响》 8.林忆莲《0》 9.李荣浩《耳朵》 10.Supper Moment《dal segno》
No.3沼泽
《争鸣》
一首歌,43分钟,可以讲述多少个故事?又可以讲述多少个时代呢?《争鸣》如一条蜿蜒前进的河,流经了很多音乐地貌。古琴并非主角,它更像个忽隐忽现的影子,穿梭在“争鸣”的湍急与寂静间。箫的出现,让沼泽今天的音乐版图更加开阔,也更加呈现出东方神韵。古琴与箫的幽静,与电吉他的暴烈,形成了沼泽令人刻骨铭心的构图。《争鸣》录音时背景的鸟鸣,在音乐的演变过程中,竟然一次次越位、反扑,甚至成为俯览这座王国的苍弩之神。它们是最初的使者,也是最终的观察者。(邱大立)
原文网址:http://epaper.oeeee.com/epaper/C/html/2019-01/10/node_402.htm
十大华语唱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9年01月10日 版次:GB02 作者:综合
No.1 蔡依林《Ugly Beauty》
在《Ugly Beauty》里,蔡依林终于放弃了角色扮演,重新回到了自己作为“蔡依林”这个身份上,从开场近似于《黑天鹅》的自我挣扎中,开始思考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从“霸凌与被霸凌”“美与丑”“消极与积极”“本我欲望的表达”“爱情观念中的执念”“过去和未来”讨论“自我”的意义,在最后的镜中对话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而在这场对话中,蔡依林面对的只有自己而已,在《Ugly Beauty》MV中,她重新面对甚至重演当年被抨击的一个个黑历史造型时,面对自我不再只是略显空泛的口号,而成为了实质性的行为。对于关于女性的讨论,从女性自我身份,到社会性,最后回归到最基本的“人”本身。女性意识走到最后,就与“生理女性”无关,而成为了“珍视每一个人作为自我的价值”。这整个过程,蔡依林用了14张专辑,20年。
这样的变化带给专辑音乐性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蔡依林在专辑里摆脱了曾经角色扮演带来的虚假感,从自身的情绪出发进行创作和演唱。与过去和解的蔡依林似乎再一次打通了曾经因为各种非议而仅仅关闭的与外界交流的情感通道,重新为她的声音赋予了“人”的特质以及情感张力。而这正是专辑能够打动人最重要的驱动力。(小宇宙)
No.2 陈奕迅
eason andthe duoband《L.O.V.E》
把这11首歌串联起来,分明也就听懂了这样一个band因何而来,他们共同鬼马的破坏王个性,他们不求于发达世界工于心计甘愿做自在小我的“蠢”人思想,他们想要把每一次巡演当作从现实生活中苏醒的“睡人”音乐理念,用这样一张专辑来为自己喊一声“我们万岁”。但在写作笔法上,又保持了统一的生活白描化的笔触。陈奕迅的声音则像是把这些片段与细节聚拢串联有机融合的线索,让这些精彩小品因为一个共同的主人公陈奕迅而变成了年度大剧。与歌坛的芸芸众生相比,陈奕迅显然属于少数那些已经实现了歌唱自由的人,所以他完全可以用6年来做一件看似只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只“跟有情人做快乐事”,既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后辈的一种提携,一件看似“何乐而不为”的事情,也只有陈奕迅这样极少数的人真正地“为”了,且“为”得漂亮。这又是《L.O.V.E》可能的另一层示范意义所在。(卢世伟)
No.3 沼泽
《争鸣》
一首歌,43分钟,可以讲述多少个故事?又可以讲述多少个时代呢?《争鸣》如一条蜿蜒前进的河,流经了很多音乐地貌。古琴并非主角,它更像个忽隐忽现的影子,穿梭在“争鸣”的湍急与寂静间。箫的出现,让沼泽今天的音乐版图更加开阔,也更加呈现出东方神韵。古琴与箫的幽静,与电吉他的暴烈,形成了沼泽令人刻骨铭心的构图。《争鸣》录音时背景的鸟鸣,在音乐的演变过程中,竟然一次次越位、反扑,甚至成为俯览这座王国的苍弩之神。它们是最初的使者,也是最终的观察者。(邱大立)
No.4 岑宁儿
《Nothing is Under Control》
虽然这张专辑被命名为《Nothing is Under Control》,但并不是一张“失控”的唱片,相反的是,它在技术处理与整体概念上,实在是太有条理了。岑宁儿和解力十足的嗓音,正是治愈这种“对付失控之无力感”的灵丹妙药。这些歌,关于咖啡冒起泡来时的瞬间发呆,关于半夜失眠爬起来炒个蛋的蓝调心情,关于灵魂伴侣被困在过往回忆中,关于在候机室等候的复杂情绪,关于挥手告别一些事一些人的刻骨伤痛……而《一秒》里加入陈奕迅的四句献声,听起来则更像是DUO Band对离世成员的集体缅怀。值得一提的是,实体碟这次的装帧设计比上一张还要好玩,“刮刮卡”的元素遍布专辑的每个角落,有心的人,还会在某页刮出Yoyo对最亲爱的好友的一句刻骨追忆。或许,听歌也如刮刮卡一般,慢慢听仔细品,才能“刮”出更多未尽的弦外之音吧。(王击凡)
No.5 谢震廷
《爱丽丝Where Are We Going?》
谢震廷顺着年末发片潮而来,撕心裂肺。论勇敢,论大胆,论挖掘,他这交出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堪称同辈间对自己下手最凶残的。当别人还在计较批评还在演绎怪美,他似乎已经不怕不美,用乐音谈起怎样才能好好活着,强烈的病识感唱出了近年少有的真实自白,尖锐如“让廉价同情/误解成传奇”的歌词从由老板兼制作人蔡政勳坐镇之专辑核心《艺术家的假期》(与《余生》)里穿刺而出,我宁可他在热闹的时节被稍稍忽略,毕竟把《爱丽丝Where Are We Going?》当成那种好专辑,可能是对他最大的误会。(小树)
No.6 小河
《回响》
相比较内容的多重和殷实,这张专辑可贵的还有形式的革新,多媒体的玩法所传递的前卫性盖过了音乐本身的实验,同时这又是一张非常“耐听”的唱片,各种细节都很悦耳,牵引着回过头去研究复杂的内容本身,堪称2018年度难得的真正高级的专辑。
小河本人更喜欢把这张唱片称之为“歌集”,尽管“回响行动”的大众意义还需要时间来发酵,但单纯就音乐来说,《了歌》《醒世歌》《闻歌》这些曲目都值得仔细琢磨,信手拈来之间又有微言大义,很值得反复聆听。这其中有小河本人的探索和觉悟,是他先触动了自己,早课后吟诵,然后日久成歌。《回响》是小河这些年最“不做作”的一次,质朴中见觉醒。(丁慧峰)
No.7 艾怡良
《垂直活着,水平留恋着。》
艾怡良的歌曲创作有特别的语法,旋律与歌词皆是。除非陷入风格元素的困境,她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面对是非不断的社会,她的抒情方式令人叹为观止。专辑里她将自己的表达提升了一个层次,从容地找到了顾左右而言它的方法。每个人都在推出或寻找价值观,在这其中,艾怡良是尤其真挚的。她不放弃悦耳,也不落入窠臼,总在听众以为猜出下一句时写出出人意料的新变化,其中蕴含的同理心和关怀绝不只是空有议题而已。这张专辑是强大个性与平易近人的结合,是磨砺珍珠的实验室,是自我又开放的内在探索。(Sean)
No.8 林忆莲
《0》
《0》在2018年唱片业中是个很独特的存在——— 殿堂流行天后做了一张先锋实验性的艺术流行专辑。在将声音的宏大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盖亚》后,《0》探讨的是轻盈与和声的智慧。专辑弥散着氛围气息,与柔性电子一同鬼魅地扩散开,常石磊主导的音效编织出的幻境让听感游走在新古典与节奏实验之间。
这基本上是近年来华语流行专辑中和声编写最繁复、唱法最精致的一张,在虚无漫游的宇宙空间感中,聆听的情绪几乎毫无支点,两首突然复古的摇滚把愤懑倾泻出来,达到情绪上的平衡。专辑的意图很明显,不依靠砸典故勾连世事的歌词升档,依然通过音乐上的繁复编写,直接将林忆莲声音中的神性拉向了一个在大众眼中逼格高不可攀的飘渺宇宙。她虽为流行天后,如今做音乐的态度却更像个独立音乐人。(呆若木一)
No.9 李荣浩
《耳朵》
一张足以代表当下这个时代的上好流行专辑理应像李荣浩的《耳朵》一样,有脍炙人口的话题单曲,有高要求的制作标准,还有对世道人心的贴心体察。创作者以他的复古情怀为听者打开聆听之门,更以他独有的底层视角切中80、90后这一代人的青春之殇,成长之重。作为一部用心的成人另类流行(Adult Alternative Rock)作品,《耳朵》念念不忘于大时代的微细个体,它的吉他如一根线,串起了由摇滚、电子、疯克乃至更多实验元素缀起的那一个个小人物生活琐忆,就像泡沫时代下的东京爱情故事一般真实、残酷而美丽。这亦正是把流行热度与现实深度结合起来的李荣浩可贵之处,在交口传唱的情歌中依然直指人心。(邮差)
No.10 Supper Moment
《dal segno》
原来Supper Moment也走到了第12个年头。累积两年,这张记录乐队12年旅途点滴的《dal segno》才正式面世。专辑概念上,《dal segno》固然以乐队初心立项,但落实到创作和制作上,则比过往专辑更见成熟。Dal Segno是乐谱符号,选用这个发音有点难度的符号作为专辑名称,乐队主唱Sunny解释当中的寓意时,把Supper Moment比作了一首歌。前10年这首歌走到了Verse 1同Chorus 1,然后见到了Dal Segno的标记,于是从Verse 2从头再来。《dal segno》的制作初衷,在于那份“现场感”。都知道Supper Moment的音乐和现场好燃,但他们是“燃之有物”的。不同于上一代香港独立乐队敲锣打鼓抗争呐喊,行愤世嫉俗那一套,Supper Moment的歌曲当然也会反映社会和人的现象和问题,但却气质温和、听感清新。与过往呼吁珍惜身边人的主题相比,《dal segno》上升到一个更大的书写视野。(Iphen)
原文网址:http://epaper.oeeee.com/epaper/C/html/2019-01/10/content_805.htm#article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