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
表演者: Wiener Philharmoniker / Claudio Abbado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Live / Import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2001-05-02
出版者: Deutsche Grammophon
唱片数: 1
条形码: 0028947103226
表演者: Wiener Philharmoniker / Claudio Abbado
流派: 古典
专辑类型: Live / Import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2001-05-02
出版者: Deutsche Grammophon
唱片数: 1
条形码: 0028947103226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全部)
- 7.8 (iuvenalis)
- black 2008-2009(25-) (meta)
- Bruckner (PET2049)
- Abbado (PET2049)
谁听这张唱片?
订阅关于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 9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非贾罗 2020-06-14 13:32:38
等到写第九交响曲的时候,他似已明白世间解放已无可能,遂与整个世间对峙。
0 有用 舒尔霍夫 2021-11-13 06:23:44
g
0 有用 路德维希的冬天 2020-05-04 19:35:0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有用 Kempff946 2023-10-07 18:14:20 上海
演绎四星,录音加一星,阿巴多本人对音响有研究,90年代同VPO合作的录音都录得好,堪称dg的4d录音时期的高峰之作。如今听了不少乐队录音,全面铺开录音话筒效果却缺乏重点,以及过度加入人工混响毁清晰。与之相比,这款录音中细节、场面、通透、乐器质感四方平衡的高度,堪称dg制作水准(截至目前)最后一个高峰的见证。阿巴多的处理乍听仿佛是指挥的形象低调,让乐队自行其是之处不少。其实,正如某些“高调”演绎不过... 演绎四星,录音加一星,阿巴多本人对音响有研究,90年代同VPO合作的录音都录得好,堪称dg的4d录音时期的高峰之作。如今听了不少乐队录音,全面铺开录音话筒效果却缺乏重点,以及过度加入人工混响毁清晰。与之相比,这款录音中细节、场面、通透、乐器质感四方平衡的高度,堪称dg制作水准(截至目前)最后一个高峰的见证。阿巴多的处理乍听仿佛是指挥的形象低调,让乐队自行其是之处不少。其实,正如某些“高调”演绎不过虚张声势,阿巴多的处理是其对立面。表现布鲁克纳的两个传统方向,巍峨的建筑感&紧凑而更多局部变化,在同时期的旺德的演绎中完美融合。阿巴多却跳出传统,维系大框架的稳固,同时让原作回归某种去传统化的感官美与线条流动。而表现这些的,又正是布鲁克纳传统浓厚的维也纳爱乐。也许这就是阿巴多给乐队这么大空间的原因。 (展开)
0 有用 三点五 2023-05-28 09:41:27 北京
23年5月
2 有用 Kempff946 2023-10-07 18:14:20 上海
演绎四星,录音加一星,阿巴多本人对音响有研究,90年代同VPO合作的录音都录得好,堪称dg的4d录音时期的高峰之作。如今听了不少乐队录音,全面铺开录音话筒效果却缺乏重点,以及过度加入人工混响毁清晰。与之相比,这款录音中细节、场面、通透、乐器质感四方平衡的高度,堪称dg制作水准(截至目前)最后一个高峰的见证。阿巴多的处理乍听仿佛是指挥的形象低调,让乐队自行其是之处不少。其实,正如某些“高调”演绎不过... 演绎四星,录音加一星,阿巴多本人对音响有研究,90年代同VPO合作的录音都录得好,堪称dg的4d录音时期的高峰之作。如今听了不少乐队录音,全面铺开录音话筒效果却缺乏重点,以及过度加入人工混响毁清晰。与之相比,这款录音中细节、场面、通透、乐器质感四方平衡的高度,堪称dg制作水准(截至目前)最后一个高峰的见证。阿巴多的处理乍听仿佛是指挥的形象低调,让乐队自行其是之处不少。其实,正如某些“高调”演绎不过虚张声势,阿巴多的处理是其对立面。表现布鲁克纳的两个传统方向,巍峨的建筑感&紧凑而更多局部变化,在同时期的旺德的演绎中完美融合。阿巴多却跳出传统,维系大框架的稳固,同时让原作回归某种去传统化的感官美与线条流动。而表现这些的,又正是布鲁克纳传统浓厚的维也纳爱乐。也许这就是阿巴多给乐队这么大空间的原因。 (展开)
0 有用 幻無蝶音 2010-12-16 11:18:17
如我所料
0 有用 蔬菜罐头 2014-07-20 13:30:57
演绎4,音效5
0 有用 scholarschwein 2017-04-13 02:15:15
大爱第二乐章
0 有用 [已注销] 2014-05-24 00:29:54
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大规模交响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