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看似分裂,实则呼应】专辑前后半张所谓“分裂”问题的个人之见。
看到不少乐评提到专辑前后半张的听感“分裂”问题,并认为这是专辑制作的失误或者说是遗憾。
鄙人倒是有些不同看法——前后半张的安排,是有意为之,以求遥相呼应。
每首歌都能在另一部分的对应位置,找到“另一个它”。
矫情地说: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之间,有一面“心镜”。

这幅图很是恰当——镜中景色似而不同。
也就是说,我们不妨1-6、2-7、3-8、4-9、5-10这样对应来听。
曲目排序可见其意:
【郭顶“梦”部分】(镜)【郑楠“夜”部分】
《浪里游》 —— 《嗜睡症》
〖序章〗一动一静,抒发心境;
《梦银河》 —— 《夜行》
〖开端〗一梦一夜,点明主题;
《如我》 —— 《同一件事》
〖发展〗一静一动,哲理思辨;
《说完》 —— 《秘密》
〖高潮〗同是情歌,放下/执念;
《你忘的我忘了》 —— 《该忘了》
〖结局〗部分收尾,归于“忘了”。

梦与夜,如此双鱼,既有距离,又有联结。
全专听完,如同观赏了两幕似而不同的戏剧。
故并非分裂,而是穿插契合,实为妙趣。
至于为何不做成“五对”的排序,一是无法体现两位制作人的特色,二是对比的意味显得过重。
了解了这些,再来看专辑的封面设计,是否有了新的感悟?

上方雾林与下方微波遥相呼应。中间的银月,实体专辑是镜面设计,映照“如是真我”。
专辑中间的“心镜”,是否照出了你的“如我”?
惜君和两位制作人的心思由此可见一斑。
最赞回应
新专上架当天已经发过一条乐评了。这次只是说一些个人看法,也不算是乐评,就发在这里啦。
说的很好,楼主应该发长评而不是讨论区啊
新专上架当天已经发过一条乐评了。这次只是说一些个人看法,也不算是乐评,就发在这里啦。
厉害了,制作用心可见一斑
看完再听一次
很是赞同
真的是用心良苦
非常同意!
厉害
厉害👍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