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尼最开始学的是小提琴,但他喜欢边走边拉琴,家人很抓狂。到了7岁,祖父塞给他一把迷你大提琴(只有正常琴身的四分之一大),说:“拉这个你不得不坐下。”……1919年,罗尼作为乐队大提琴手参与了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
2. 罗尼的指挥生涯起步于1924年。1929年,他第一次指挥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与伦敦交响乐团演出的第二。他演绎勃拉姆斯作品的独到心法,来自德裔英籍男高音歌唱家、钢琴家和指挥家Sir George Henschel。在1933年,他通过Sir George的女儿,女高音Helen Henschel结识了他。Sir George非常了解勃拉姆斯,并向罗尼展示了他对勃拉姆斯作品乐谱的批注。1956年,女儿Helen将这些无价之宝送给了罗尼。罗尼仔细研究这些乐谱,试图理解和把握作曲家本人所偏爱的演绎进路。他的演绎偏向浪漫主义,在英国音乐界中跟Adrian Boult的古典风格演绎形成对照。
3. 罗尼的首个勃拉姆斯录音是1936年与克莱斯勒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1940年,他与纽约爱乐录制了第二交响曲,第三、四交响曲的录音则是与哈雷乐团。1966-67年,他与VPO录制的全部四首交响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和两首序曲。这也是他第一次录制第一交响曲。录音完成得非常顺利,自发行以来便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愉悦。VPO在此表现得灵动而圆润。评论家们高度称赞他们的弦乐声部,而浸淫在罗曼蒂克森林氛围中的圆号声,也值得一提,毕竟这是演绎勃拉姆斯的关键之一。
4. 罗尼第一次与VPO合作,是在1946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曲目有埃尔加的《引子与快板》和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1948年,他与VPO在维也纳合作六场,两场有勃拉姆斯第四,三场是威尔第的《安魂曲》。在《安魂曲》的第一次排练时,罗尼不满意大提琴声部的表现,于是用一把借来的大提琴向乐手们面授机宜。接下来的排练,VPO大提琴声部最好的演奏员都出席了。奇怪的是,之后双方近20年没有合作。1966年12月,双方录制了本碟中的第二交响曲和《学院庆典序曲》。1967年12月中上旬,罗尼与VPO边录边演,完成了其余作品。12月16-18日,他与VPO奉献了三场联票音乐会(subscription concert),曲目有勃四、莫扎特的《林茨交响曲》和德彪西的《大海》(罗尼发现VPO乐手对德彪西知之甚少)。这也是他与VPO最后的合作。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