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 袁智聰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想不到,我對英國雪菲爾德獨立搖滾樂隊Arctic Monkeys的興趣竟愈來愈濃厚。沒錯,我理解這隊2006年「新人王」平地一聲雷地竄紅的背景因由,但誠然當年對我來說卻只有視他們為那時的另一隊Garage Rock / Post-Punk復興樂隊而已,談不上有何驚為天人之感覺;而當年我怎也萬料不到,在七年之後Arctic Monkeys可以打造出一張吸納著Hip Hop / R&B的薰陶的專輯——「就像Dr Dre的節拍,但我們給它Ike Turner的湯碗頭與放它在Stratocaster上越過沙漠奔馳。」這是靈魂人物Alex Turner對樂隊的第五張專輯《AM》之形容。
Arctic Monkeys得以令我對他們改觀的,是察覺到他們的每張專輯,都能在聲音上產生出微妙的變化。從《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到第二張專輯《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可聽得到他們多了點重型與嘈吵,2009年的第三張專輯《Humbug》在美國加州樂團Queens Of The Stone Age的Josh Homme監製下呈現著多少迷幻味,而2011年的第四張專輯《Suck It and See》則猶如過去三張專輯的聲音之總和。
作為繼《Suck It and See》後樂隊兩年來的全新專輯,《AM》出現的變化亦較大,所反映出是Alex等人對Hip Hop / R&B的興趣下所出現的音樂變種過程——以R&B的旋律律動、Hip Hop / R&B節拍組態來跟其獨立搖滾曲風通婚;但他們不是要作出討喜大眾的「潮樂」,而是要呈現出是另一種懾人曲風。今次的音樂影響,是跨越Hip hop組合Outkast、已故R&B女伶Aaliyah,以至70年代英國Heavy Metal老祖Black Sabbath及Blues Rock樂隊Groundhogs而來,從而締造出這張足以把Psychedelic、Blues Rock、Hard Rock、Stoner Rock、Soul、R&B、Hip Hop共冶一爐的專輯。
「飛機頭」Alex已移居美國洛杉磯多年,今次《AM》是在加州沙漠區Joshua Tree及洛杉磯灌錄,繼續由合作無間的James Ford(Simion Mobile Disco)監製。明明這是關於夜晚的專輯但卻喚作《AM》,除了是Arctic Monkeys的簡寫、所指的AM是凌晨時分之外,對他們來說也有著New Morning的意義。
我就是愛死了今次騷靈化起來的Arctic Monkeys。主打單曲〈Do I Wanna Know?〉是由拍掌聲與腳踏聲混合成的節拍驅動,並配以藍調搖滾Riff與R&B式Chorus的靡爛中板曲目,淡然處之得來卻有著一股暗湧張力。新單曲〈Why’d You Only Call Me When You’re High?〉簡直有如交由Dr. Dre斧鑿過的獨立搖滾樂,歌曲亦成為了他們繼2007年的〈Fluorescent Adolescent〉後得以重返英國排行榜Top 10位置的單曲。而Funk Groove十足〈Knee Socks〉抑或〈Snap Out of It〉都好比80年代的白人騷靈之音。
去年已出版成單曲的〈R U Mine?〉是他們Hard Rock起來的時候,〈Arabella〉定會令你聯想起Black Sabbeth的重金屬搖滾遇上R&B時的效果,〈I Want It All〉是以假聲演繹的Glam Rock歌曲但迷幻色彩甚濃。同時又有〈No. 1 Party Anthem〉這樣的John Lennon式70年代搖滾Ballad。
Alex在QOTSA今年的《...Like Clockwork》專輯裡客串,而QOTSA的Josh Homme亦禮尚往來地於《AM》獻聲,除上述的〈Knee Socks〉外,公路搖滾氣息的〈One For The Road〉亦有Josh之假聲和唱。而改編自朋克詩人John Cooper Clarke的1982年作品〈I Wanna Be Yours〉,這首本是半吟半唱的歌曲也頓時Soulful而縈繞心頭起來。
在《AM》專輯裡有三位客席樂手,除了Josh Homme外,還有前The Coral結他手Bill Ryder-Jones以及Elvis Costello & The Attractions老牌鼓手Pete Thomas。後者的參與,是因為鼓手Matt Helders在錄音期間手部受傷,但樂隊又不想錄音過程停頓下來,所以找來Pete頂替——Pete的女兒正是Alex的朋友。
Arctic Monkeys:變種潑猴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