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修罗兰》共有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八支曲子。“成先生介绍说,整个创作过程是按照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的顺序写的,每个曲子平均差不多要一个月的时间,到第六个曲子的时候,镜子里的头发由斑白变成满头如雪。”(老古《莫道秋风凉》)
“成公亮先生先后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韶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继承了广陵琴派的风格,这个琴派具有三百年的历史,善于变换指法。运用这些指法,成公亮把声音处理得细腻丰富,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徐兴无《秋籁》)
“爸爸创作并录音古琴曲《袍修罗兰》,前后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以前,他写过其他的一些器乐曲,如古筝曲《伊犁河畔》、二胡曲《水乡行》,和西方音乐家一起即兴创作的《中国梦》等等,也沉醉于古琴打谱工作(古谱解译的再创作)。但像这种古琴音乐的纯创作还是第一次,在这之前他还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进行琴曲的创作。因为在爸爸看来,古琴音乐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前人创作的古琴音乐可以说是尽善尽美的了。在他的古琴打谱过程中,常常赞叹古人的神思妙想,古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对生活的认真但又随遇而安的态度都与艺术谐和地成为一体。每当一首古曲被整理出来,爸爸用他所理解的音乐语言弹奏时,就如同在和千百年前的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彼此的感受,其中的快乐与满足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所以,他认为古琴曲的创作不同于一般乐曲的创作那样简单,故而迟迟没有动笔。”(成红雨)
“爸爸甚至想在宜兴山村买两间旧房,过采菊东篱的日子。可能会有一些人不太能够理解爸爸的这些想法,因为在现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所有这一切,已经变成不是人人都能体味得了的闲雅生活了。亲切、松弛、自然是爸爸在家乡最直接的感受,《袍修罗兰》的好几首作品就在这样的境界里,自然流畅地产生了。”(——成红雨;成公亮是宜兴人,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书)
“爸爸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吃穿用住都没有什么讲究,只要合理就可以。但是他对另一方面的要求很高——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的快乐。而这些快乐就在日常琐事,人情世故中得来。譬如和兄妹讨论家庭事物;给学院的学生上作曲或理论基础课;回到宜兴,和四十年没见面的同窗好友重逢叙旧;与乡间老农谈天;与来访的朋友学生说话,和他的学生鲁羊、郭平互相讨论学习;做家务;管教、容忍脾气倔强的女儿……”(成红雨)
“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是根据台湾愚溪先生的同名小说创作的。但爸爸在创作中,没有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描写,而是像历史上许多作曲家那样,在文学作品主题要求和小标题内容下,写出了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成红雨)
【注】
成红雨上面的几段话发表于台湾普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新原人》杂志第二十六期,1998年12月,文章题为《看爸爸创作琴曲<袍修罗兰>》。
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成公亮(1940-)于1997年写完,1998年在南京录音,1999年底由台湾普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以《别境寻声——袍修罗兰》为名,在台出版了唱片,大陆版不知何时由何家出。
《袍修罗兰》的豆瓣词条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276077/
成公亮的虾米词条 http://www.xiami.com/artist/148
成公亮古琴音乐网 http://www.cglgq.com/wz/index.htm
有关成公亮《袍修罗兰》的辑录
|
谢谢。
这专辑四个字标题怎么解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