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乐团:爱乐通俗乐团
专辑名称:Light Classics 闪亮的古典小品
专辑风格:古典小品、什锦
发行时间:1994
发行公司:Chesky
唱片编号:CD 102、108
专辑介绍:
介绍确是奇(Chesky)唱片公司的这两张专辑《闪亮的古典小品》, 是因为其中收录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录音的手法相当细腻,同时对于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质,拿捏的十分准确,低频潜的很深。尤其是弦乐群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如同身临现场,可谓是十分考究的。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由世界最著名的录音师威尔金森和他的录音小组录制的。
世界著名录音师有:卡尔肖,莱格,科林伍德,威尔金森等。当以威尔金森(Wilkinson)最为显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认为最出类拔萃的一位录音师。
在长达一小时的节目内容中,专辑收录阿诺德(Malcolm Arnold)、莱因霍尔德·格利埃勒(Reinhold Gliere)、拉罗(Edouard Lalo) 、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 、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 、葛利格(Edvard Grieg)、比才(George Bizet)和雷斯庇基 (Ottorino Respighi)等各国著名作曲家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推荐第2、3、5首,吹管乐器音色迷人,层次感、透明度皆有高水平演出;第8首频段饱满,低音提琴尤其沈纯抚人;第12首可以说是集管弦乐精美一身。
马尔科姆·阿诺德(Malcolm Arnold)《四首苏格兰舞曲》(Four Scottish Dances, Op. 59)爱乐流行乐团演奏,1965年录制于伦敦。阿诺德以其过人的创意,在严肃古典及商业音乐上均有极敏锐的触角,电影《桂河大桥》配乐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此处所选四首苏格兰舞是为BBC音乐节而写,取材自传统的苏格兰及北美洲的reel(里尔)曲调,旋律迷人,神气活现。
莱因霍尔德·格利埃勒(Reinhold Gliere)《俄罗斯水手舞》(Russian Sailors' Dance)选自芭蕾组曲《红罂粟花》(The Red Poppy,Op.70),爱乐流行乐团1965年录制于伦敦。
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序曲》,选自《伊斯国王》(La Roi D'Ys: Overture),国家爱乐乐团1971年录制于伦敦。
卡尔·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序曲》,选自歌剧《自由射手》(Freishutz Overture, Op.77)国家爱乐乐团,1971年录制于伦敦。韦伯的《自由射手》,1820年10月8日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首演。从悲伤暗抑的风格开端到热烈辉煌的终结,深刻且成功的描述了神异世界,善恶冲突的对比。 在管弦乐《自由射手》序曲中,韦伯充分发挥了器乐的表现能力,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境界。作品引子中的第一主题非常著名,由圆号吹出主旋律,呈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谐的气氛,也体现了神话的色彩。后来又出现了阴森的主题、马克斯的咏叹调和阿迦特形象的主题,最后在强有力而辉煌的音乐中结束。
维托里奥·蒙蒂(Vittorio Monti)《查尔达什舞曲》(Czardas)国家爱乐乐团1971年录制于伦敦。《查尔达什舞曲》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蒙蒂最著名的两首小提琴曲之一(另一首为《爱的晨曲》)。“查尔达什”为匈牙利的一种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第二部分称“弗里斯”,速度迅急,情绪热烈。本曲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乐曲一开始先呈示出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并由这一主题组成了查尔达什舞曲特有的“拉绍”段落。在这一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发展之后,又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这两支旋律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接着,乐曲转入查尔达什舞曲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欢快而奔放的气氛。这段舞曲音乐越来越热烈,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频繁出现,使乐曲趋向高潮。接着,音乐突然平静下来,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旋律。这一纯朴甜美的旋律经过小提琴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乐曲再现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并用切分节奏的处理,将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后结束全曲。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选自歌剧《伊戈尔王子》(Dance of the Polovstian Maidens from Prince Igor)国家爱乐乐团1971年录制于伦敦。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子》以匈牙利的民谣曲调为素材,其中的鞑坦舞曲后来经常被单独拿出来演奏,为音乐会中极受欢迎的曲目。
爱德华·葛利格(Edvard Grieg)《挪威乡土风进行曲》,选自《抒情小品》(Norwegian Rustic March From Lyric Suite,Op.54)国家爱乐乐团1971年录制于伦敦。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法兰多尔舞曲》选自《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Farandole From L'Arlesienne Suite No. 2)国家爱乐乐团1971年录制于伦敦。比才为著名的戏剧《阿莱城的姑娘》写了27首管弦乐曲,后来又选出其中四首改编为大管组曲,是为第一组曲,比才过世后其友季侯 (Ernest Guiaud) 再选四首改编为第二组曲,第二组以牧歌开场至坚定快版的法兰多尔舞曲结束,壮丽雄挥,气势万千。
罗西尼-雷斯庇基(Rossini-Respighi)《康康舞曲》,选自《古怪的玩具店》(Can Can From La Boutique Fantasque)伦敦游行管弦乐团1987年录制于伦敦。《康康舞曲》为雷斯庇基改编自罗西尼未曾出版的《年迈之罪》多首小品,后来成为芭蕾舞剧《古怪的玩具店》配乐,十分热闹动听。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