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gale的乐评 (6)

sTAy 2013-02-07 20:10:31

关于Fuzzy Mood 的几个本体论问题

那女科学家一开始呓语一样的吟唱,我便尝试将这些声音同我大脑中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作为一个经历过90时代末期朋克与金属、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感觉二元论纷争的摇滚爱好者。这些简单的二元认识论显然已经彻底丧失掉了合法性——在历史上,虽然在地理区域是远东,可是它们却代...  (展开)
罂 粟、 坏 了 2012-12-24 10:50:43

末日如此平静,我们终将看清自己

先是听到了歌,再是看到了专辑封面,最后在等待之中收到了这张《Martingale》。 还是有些许惊喜的,封面比我想象得更加趣致怪诞,每一首歌也精心地加过润饰。无须用任何标签标榜在Fuzzy Mood的第一张专辑上面,我也无法加任何标签在这之上。也许它会是任何可能,没有边界限制...  (展开)
pierre 2013-01-06 13:15:02

——不是在耻辱中追求什么,而是追求耻辱本身。奥古斯丁《忏悔录》

    绘画是构建的艺术,笔触的每一次涂抹都幻生出一种色彩;音乐是毁灭的艺术,琴弦的每一次颤动都埋葬掉一个音符。打开电脑,放入CD,开始和不知名的艺术家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Stability放佛使人置身旷野,主唱的嗓音高亢、有穿透力,与背景强有力的鼓声互相映衬...  (展开)
你好-再见 2013-11-05 16:54:24

(转发,作者“尹泊兰”)A Quiet Trip with Martingale

去年此时,我接到某媒体的邀约,为Fuzzy Mood乐队的新专辑<Martingale>写一篇乐评。我还记得,我的初稿是这样开头的——      初识Fuzzy Mood是在老What昏黄的灯光下。比起那些投资巨大、光怪陆离的乐队,这场首演更像是一次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Party. 主唱是个和我差不多...  (展开)
寂静猫WISEFAKE 2014-08-23 06:20:28

迟到了两年的乐评

这是一篇极其迟到的乐评,在2011年答应Fuzzy Mood如果他们出专辑就肯定给写乐评之后拖延了三年,拖延得以至于看见豆瓣那么多乐评都不知道从哪儿写好了。 就从经历开始写吧,我是从2011年夏天认识这个乐队的,之前的简史大概就是他们本来和刺猬是一群一块儿玩儿乐...  (展开)
你好-再见 2014-05-13 09:45:08

无心插柳 (作者 / 版权所有:赵知之)

一个80后公务员,贝斯手,经营两个乐队。官场里的小游戏操控自如,音乐的国度里却似乎没有捷径。办公室和排练室的每日切换练就了清晰的思路,灵活的反应和开放的态度。全国各大音乐节和大小场地演出不断。时不常的,还能传来提拔了正科的消息。这是我的择偶标准。 ...  (展开)

订阅Martingale的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