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音乐
搜索:
  • 音乐人
  • 专题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 乐评
  • 豆瓣FM
  • 歌单
  • 2024年度榜单

转载个简介,初涉交响,慢慢补课

路人丙 2009-12-20 23:42:05

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OP.58。受巴拉基列夫委托,作于1885年,1886年3月23日首演。这首作品,b小调,其实是根据拜伦的同名诗剧创作的四个场面。在这部诗剧中,曼弗雷德对知识和生活感到厌倦和失望,从而放弃对生活的任何探求。他不愿再在人群中生活,独自躲在阿尔卑斯山上人迹不到的一座堡寨中,拒绝向诸命运之神和众精灵之王屈膝,拒绝修道院院长的挽救,一心寻求遗忘,宁愿在孤寂中死去。

这首作品的四个场面:

1.悲哀的慢板。(I: Lento lugubre - Moderato con moto - Andante)
柴科夫斯基自己写作的说明是,曼弗雷德在阿尔卑斯山中徘徊。由于为人生种种奥秘使他忘记所苦恼,为毫无指望的强烈痛苦和对罪恶的过去的回忆所折磨,他忍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曼弗雷德完全陷入神秘的魔法控制之中,并与地狱的强大势力交往。但是世上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能使他忘记徒然追求而留下的痛苦印记,而热恋过又死去的爱丝塔蒂的回忆,又撕碎了他的心,曼弗雷德极度的绝望永无止境。这一乐章为序奏―奏鸣曲式呈示部―结尾的形态。序奏部为悲哀的缓板,b小调,表现曼弗雷德的徘徊;第二部分为速度渐快的行板;第三部分中板,形成曼弗雷德的心理描述;第四部分行板,装弱音器的四声部弦乐、单簧管、低音提琴表现对死去的爱丝塔蒂的回忆;第五部分为忧郁的行板,为有力的终结部。

2和3都为画面性间奏,曼弗雷德的精神戏剧退居第二位,这里引入大自然和山民生活的背景,以衬托曼弗雷德的孤独。生活的美和欢乐就在他身边.但他的心灵却得不到一点安宁。

2.谐谑曲。(II: Vivace con spirito)
标题为“阿尔卑斯山的精灵”,b小调,柴科夫斯基的解说是:“阿尔卑斯山的魔女在瀑布急流上的彩虹中出现在曼弗雷德面前。”这是美丽精灵的旋律,爱丝塔蒂也在山女神的帮助下,以竖琴展示而重现。

3.(III: Andante con moto)
标题为“乡村生活”,速度加快的行板,G大调,回旋曲式。柴科夫斯基解说:“田园诗、山民的厚朴、清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双簧管先以G大调表现远处传来牧人歌声的旋律,圆号持续后,英国管与单簧管反复牧歌情调。远处传来钟声,长笛与英国管、单簧管再反复牧歌部分。曲速转快后,描写山民朝气蓬勃的快乐生活,独奏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重复主题开头而结束。

4.热情如火的快板。(IV: Allegro con fuoco)
地下的阿里曼宫殿,b小调。柴科夫斯基解说:”阿里曼的殿堂,地狱的宴饮。曼弗雷德在狂宴中出现,爱丝塔蒂的幽魂******而显灵。曼弗雷德得到饶恕。曼弗雷德之死。”地狱的统治者阿里曼的王国,在拜伦诗中寓意为世界罪恶的代表。曼弗雷德之死,即尾声,重现第一场结尾的葬礼进行曲,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最后出现一段庄严的《安魂曲》,曼弗雷德的新主题在中世纪歌调《愤怒的日子》的背景上,出现在管风琴平静而宏伟的圣咏中,他得到了宽恕。他的灵魂得到了凌空高飞。这一乐章分为4部分:先以快板狂暴地表现群魔在地下宫殿的乱舞;转a小调后速度变为行板,表现曼弗雷德出现;竖琴呼唤出爱丝塔蒂,再以不很快的快板表现曼弗雷德与爱丝塔蒂相会,由于曼弗雷德的死亡,使其他灵魂无法获救;最后转G大调,最慢板,仿佛祭悼死亡。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garmer
2013-07-16 19:44:14 garmer (nice dice)

补课中,谢谢分享

赞
>

> 我来回应

> 去Tchaikovsky: Manfred Symphony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手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