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第一首《伴侣》为SARS而作,随后的歌曲反映了岛内岛外的种种怪象,发人深省。
很特别的专辑
感谢某哥。
【2024重温】2005给了三星,2024重温改为4.5星,是这些年眼界大开后对罗大佑的赶言的尊敬。依然是能够用流畅的旋律来表达政治观点和人文关怀的罗大佑。《倾城之雨》听的我好惆怅。 PS,几首歌的背景分别是:因SARS写下的“伴侣”;为白晓燕案写的“倾城之雨”;嘲讽李登辉的“阿辉仔饲着一只狗”;“绿色恐怖份子”指“南台湾的水莲枪击骗子”;写给前妻李烈的“停不住的爱人” ;向舞者罗曼菲致敬的“舞女... 【2024重温】2005给了三星,2024重温改为4.5星,是这些年眼界大开后对罗大佑的赶言的尊敬。依然是能够用流畅的旋律来表达政治观点和人文关怀的罗大佑。《倾城之雨》听的我好惆怅。 PS,几首歌的背景分别是:因SARS写下的“伴侣”;为白晓燕案写的“倾城之雨”;嘲讽李登辉的“阿辉仔饲着一只狗”;“绿色恐怖份子”指“南台湾的水莲枪击骗子”;写给前妻李烈的“停不住的爱人” ;向舞者罗曼菲致敬的“舞女”。 PS,引进版删掉了4首歌:绿色恐怖分子、变天着花、阿辉饲了一只狗、南台湾仔共 (展开)
多情美丽岛
美丽岛确实有点大祭司的感觉了,情感像海浪翻涌拍打美丽岛。
近二十年最好的华语专辑之一
这时候写诗还行,写歌就差点了
【9/10】重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张并不“好听”的专辑,也不是一张成功的商业流行专辑,因为全身都是硬骨头,刺得人难受。但或许也是罗大佑创作动机和音乐风格上最复杂的一张,也是一张近10年来台湾社会问题的观察录,SARS,网络信息爆炸,选举,挚友逝去,与爱人分手,政局动荡……对于罗大佑来说,生活里发生了太多事情,作为一个富有表达欲的社会观察家,他不能对任何问题持续保持沉默,所以就产生了这张专辑。或许对... 【9/10】重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张并不“好听”的专辑,也不是一张成功的商业流行专辑,因为全身都是硬骨头,刺得人难受。但或许也是罗大佑创作动机和音乐风格上最复杂的一张,也是一张近10年来台湾社会问题的观察录,SARS,网络信息爆炸,选举,挚友逝去,与爱人分手,政局动荡……对于罗大佑来说,生活里发生了太多事情,作为一个富有表达欲的社会观察家,他不能对任何问题持续保持沉默,所以就产生了这张专辑。或许对于10多年后年逾古稀的罗大佑来说,这张过于尖锐的专辑不再是一个荣誉的勋章,而是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烫手山芋,17年巡演的时候的片头谨慎地抹掉了这张专辑的存在,而创作者本人在采访和访谈中也鲜有提及这张专辑中的歌曲。或许时间会证明这张专辑的伟大之处,也或许它就会就此被遗忘,谁又知道呢? (展开)
> 更多短评 89 条
> 更多乐评 2篇
> 17人在听
> 653人听过
> 117人想听
订阅关于美丽岛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Bill 2013-07-30 19:22:32
第一首《伴侣》为SARS而作,随后的歌曲反映了岛内岛外的种种怪象,发人深省。
0 有用 杲朹 2023-06-16 18:57:48 福建
很特别的专辑
0 有用 珞。 2012-06-05 23:36:37
感谢某哥。
0 有用 半袖 2005-09-06 10:18:14
【2024重温】2005给了三星,2024重温改为4.5星,是这些年眼界大开后对罗大佑的赶言的尊敬。依然是能够用流畅的旋律来表达政治观点和人文关怀的罗大佑。《倾城之雨》听的我好惆怅。 PS,几首歌的背景分别是:因SARS写下的“伴侣”;为白晓燕案写的“倾城之雨”;嘲讽李登辉的“阿辉仔饲着一只狗”;“绿色恐怖份子”指“南台湾的水莲枪击骗子”;写给前妻李烈的“停不住的爱人” ;向舞者罗曼菲致敬的“舞女... 【2024重温】2005给了三星,2024重温改为4.5星,是这些年眼界大开后对罗大佑的赶言的尊敬。依然是能够用流畅的旋律来表达政治观点和人文关怀的罗大佑。《倾城之雨》听的我好惆怅。 PS,几首歌的背景分别是:因SARS写下的“伴侣”;为白晓燕案写的“倾城之雨”;嘲讽李登辉的“阿辉仔饲着一只狗”;“绿色恐怖份子”指“南台湾的水莲枪击骗子”;写给前妻李烈的“停不住的爱人” ;向舞者罗曼菲致敬的“舞女”。 PS,引进版删掉了4首歌:绿色恐怖分子、变天着花、阿辉饲了一只狗、南台湾仔共 (展开)
0 有用 my way 2011-09-03 22:47:44
多情美丽岛
0 有用 小猎户星 2022-11-06 00:56:10 北京
美丽岛确实有点大祭司的感觉了,情感像海浪翻涌拍打美丽岛。
0 有用 云東蝴蝶 2024-01-29 07:04:24 山东
近二十年最好的华语专辑之一
0 有用 马夫蒂纳维艾林 2022-11-14 13:11:50 江苏
这时候写诗还行,写歌就差点了
0 有用 杲朹 2023-06-16 18:57:48 福建
很特别的专辑
2 有用 李斜陽 2022-05-24 20:37:48
【9/10】重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张并不“好听”的专辑,也不是一张成功的商业流行专辑,因为全身都是硬骨头,刺得人难受。但或许也是罗大佑创作动机和音乐风格上最复杂的一张,也是一张近10年来台湾社会问题的观察录,SARS,网络信息爆炸,选举,挚友逝去,与爱人分手,政局动荡……对于罗大佑来说,生活里发生了太多事情,作为一个富有表达欲的社会观察家,他不能对任何问题持续保持沉默,所以就产生了这张专辑。或许对... 【9/10】重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张并不“好听”的专辑,也不是一张成功的商业流行专辑,因为全身都是硬骨头,刺得人难受。但或许也是罗大佑创作动机和音乐风格上最复杂的一张,也是一张近10年来台湾社会问题的观察录,SARS,网络信息爆炸,选举,挚友逝去,与爱人分手,政局动荡……对于罗大佑来说,生活里发生了太多事情,作为一个富有表达欲的社会观察家,他不能对任何问题持续保持沉默,所以就产生了这张专辑。或许对于10多年后年逾古稀的罗大佑来说,这张过于尖锐的专辑不再是一个荣誉的勋章,而是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烫手山芋,17年巡演的时候的片头谨慎地抹掉了这张专辑的存在,而创作者本人在采访和访谈中也鲜有提及这张专辑中的歌曲。或许时间会证明这张专辑的伟大之处,也或许它就会就此被遗忘,谁又知道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