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回声是一种恫嚇,它不停息的深入人心,要的不过是一个证明。
有人问:这些发生的事情在以后能够记住吗?回声告诉她:「是的是的是的是的……」于是她反而哀哭起来。
也许,她自己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只是一种缓慢的幻觉低语在她耳边一再呼唤。
回声在某一刻突然消失的时候,她觉得在这整个时间了,应该做些别的事情,但她不知道是什么,永远也不会知道,永远也不能知道,这是她为何感到悲哀的原因。
于是她写出了「回声」——这一首又一首歌。
就凭着这些,歌唱继续着,甚而更加嘹亮而持久。
在爱的边缘,唯有歌声在告诉她;的确,曾经有些无名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
于是她又趴在地上恸哭,直到再临的救赎将她带去远方。
在深夜里,她醒来,那种声音还是如同潮汐一般在她身畔起伏。而她要的不是这些,她要的是黎明,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着,回声还是不肯退去。
三毛
你听过有什么结果的初恋吗?很少,是不是?是受着重挫走的,那么空空洞洞的一个人。走的时候,机场大厅里一遍又一遍呼唤,呼唤没有航向的飞行者向第三号登机口离去。
《 飞 》曲:李宗盛 唱:潘越云
我不怕等待
你始终不说的答案 但是
行装理了 箱子扣了
要走了要走了要走了
这是最后一夜了
面对面
坐着没有终站的火车
明天要飞去 飞去
没有你的地方
没有你的地方
钥匙在你的紧锁的心里
左手的机票右手的护照
是个谜 一个不想去解开
不想去解开的谜
前程也许在遥远的地方
离别也许不会在机场
只要你 说出一个未来
我会是你的
这一切都可以放弃
后 记
「回声」是作家三毛的半生故事,由她亲自写下的十二首歌词,串联成一张完整的音乐记录。在制作人齐豫与王新莲的处理下,每一个三毛个人的经历都藉着歌曲认为扩大成你我的故事。
齐豫与潘越云的合作是这张专辑的特色;由国内多位名作曲编曲家所创作的歌曲,在他们的歌声里以不同的曲式唱法、诠释三毛在不同际遇下的不同心情,再经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贯穿,而成为这一张风格统一、叙述丰富的动人故事,我们称它为『传记音乐』。
整张唱片的进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轨外」到「谜」所述说的童年封闭,是三毛这一生经历的缘起,其中的压力孕育出她日后流浪生活中支撑的勇气。
「七点钟」、「飞」到「晓梦蝴蝶」则是少年三毛的初恋记录,由期待惶惑到分别远走,细腻的心情变化赋予了歌曲的生命。
「沙漠」开始的崭新世界是三毛传奇的高潮,她对生命独特的观点使我们体认——只要你衷心喜爱,那干涸炎酷的沙漠也是不停滋润你心里的井。三毛惊世的爱情也由此开展,那遥远的思念悲伤在「今世」和「孀」里表露无遗。开尽了繁花,退尽了潮水,三毛要如何面对以后的孤独?
「说给自己听」、「远方」到「梦田」则是黑夜之后的黎明初起,是遍历人生之后的心情释放。
「回声」是一种绵延的声音,它填满心灵的空间,我们期待大家都能感应到其中的振荡,让自己也能成为回声的一部分,一波又一波,无远弗届的散布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资料
|
谢谢分享~
为什么叫15号?
这张专辑名叫《回声》,不只是因为三毛的英文名字就叫「Echo」,它也代表着一种永无止境的反覆回响,也彷若是三毛与自己成长的对话,从小时候、初恋、失恋、流浪、丧夫、独居、静思与最后自以为是清醒的逃避,既是她的第15部作品,也是难得一见的自传式音乐作品。以音乐来表现,不但让人看到她,还可以听到她,文案写着:「因为三毛的作品之深入人心,一直都带给人们那种最真挚、亲切及纯真的感动,所有的读者都是他的回声;经音乐的诠释,齐豫、潘越云可能是第一道的回声,这回声将会扩散到每一个人的心底,挥之不去。」
当初这张专辑最教人瞩目的──它不仅仅是三毛首张的有声专辑,更结合两大美声歌手齐豫与潘越云的合作,这在当时真是破天荒的结合。滚石在文案写着:「其实在最初的想法,以二男二女的方式,来表达整个故事里各种不同角度的情感。结果愈和三毛接近,愈深入她的故事之后,才觉得它是个太女性的故事,太强烈了。于是决定强化这个原始动力,强化『女性』在这张专辑中的地位。也是三毛本身那股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和她的勇气的感召,齐豫和潘越云,几乎是毫不考虑的答应了这次空前的合作。在录音室里,两人努力的削弱自己声音的特性,来配合对方,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反覆重唱,也没有任何怨言。」
王新莲与齐豫扛起了这张专辑的制作工作,她俩也是第一次尝试当制作人;对齐豫而言,更是她当时首次演唱李泰祥以外的音乐作品,包括了陈扬、翁孝良、李宗盛、陈志远等,都带给她音乐的新生命。当然最特别的还是另一作曲者──李泰铭,也是李泰祥的弟弟,两人因此张专辑认识,日后李泰铭负责了大多数齐豫的英文专辑,也谈起了恋爱并结婚,为齐豫孕育了真正的新生命。
齐豫曾在马世芳的「音乐五四三」专访节目中披露:当年三毛原本写了一批「晓梦蝴蝶」风格的词,意象与情感比较近乎古典,语言也比较密,想让滚石歌手做一张合辑。是王新莲和齐豫说服三毛,把专辑方向改成自传式的概念专辑,歌词全部推翻重新写过,演唱人改由齐豫和潘越云挑大梁,并且说服三毛在专辑中亲自「献声」串场。
《回声》中从第一首《轨外》便以三毛不愉快的童年生活开始唱起,由于她的成长不如一般小孩明亮,一直处在父母的压力,与失学的阴影,因此在音乐上也做了特殊的处理,先以旋转木马的音乐进入,前段以潘越云略带童音的表情唱出童年伊始的欢欣,中段则由齐豫唱出成年后的悲伤回忆,是很有画面的一首歌。但当初在歌曲送交新闻局送审后,虽裁定予以发行,但不宜在电台及电视中宣传此曲,颇令人意外,也突显当年歌曲送审扼杀创作的荒谬。
《七点钟》与《飞》则是专辑中最受欢迎也传唱最久的两首,恰巧都是李宗盛的作品。是三毛新写的「散文式」、「句式长段参差」的词,当时她们觉得这样的词,只有李宗盛有办法谱曲,齐豫首次和李宗盛合作,当年初崭头角的「小李」果然不负众望,用较具白话性的曲式,配上描述三毛初恋的心情,竟呈现完美的结合,齐豫也彷彿从天上走下人间,真的急着要去赶搭火车赴约。而阿潘继《锁上记忆》再度和李宗盛合作,掌握的更显纯熟。
陈志远谱的《晓梦蝴蝶》,淡淡的很轻柔,三毛的歌词则很慑人:「爱情不是我永恒的信仰,只等待,等待,时间给我一切的答案。」据说阿潘当初唱完后,还感动的忍不住落泪。
李泰祥在专辑中写了《轨外》、《沙漠》及《今世》都是曲式悲壮。在《沙漠》中,齐豫唱出了沙漠的孤独苍凉,也体现了三毛迷失在沙漠中的情怀,更具体显现她在歌词中所写的「沙漠化为一口水井,井里里,一双水的眼睛,荡出一抹微笑」那样完全的依恋。至于曲调更庞杂、歌词也最有史诗气势的《今世》,则更让齐豫唱得荡气回肠。
《孀》写的是三毛痛失爱人荷西的苦痛,陈扬的曲很美,美得也叫人心酸。李泰铭初试啼声写的《说给自己听》,则在齐豫与阿潘交叠合唱中,自顾自地要自己相信明天会有新的开始。制作人王新莲写的《远方》,从三毛的旁白问着:「远方有多远?」就让这首民谣曲子,弥漫一股乡村的味道,一直往远方走去。翁孝良写的两首《谜》与《梦田》,从A2到最后的结束曲,从未知到看过世界后的大彻大悟,都在齐豫与阿潘的合声中,找到救赎的力量,《梦田》也成为每个听者最好的梦想歌曲。
齐豫写着:
「在原音与回声之间应该是有时间距离的。制作这张唱片就好像是一场时间游戏。
读三毛、羡三毛,少说也是七年以前的事,而今看三毛、唱三毛之后,这七年的距离似乎就凭空消失不存在了!照理说,两个不同时间出发、等速前进的物体之间的差距应该是恒定的;而对人来说,这个理论似乎就不管用了,尤其是,当你以为前面那个人的经验与勇气和自己是无可比拟的时候,自然那段差距应该是永恒的,是不可能相交的两个点,这个回声来的很慢,但是不迟。
我不赞成一个人活在过去里,也不认为有及时行乐的必要,更不同意忘根去本,回顾与前瞻都是必须的,而今天就该活在不断的自省中,回声就是一次又一次不断的自省。
三毛、新莲、阿潘和自己都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一连串巧妙的力量让这四个独立的自我,用一种声音,说出了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故事里,有少年的愁、梦幻的爱,更有濒死的心。但到头来却还是那一颗不死心里的一个不醒的梦。我想这个专辑最耀眼的宝石仍属于那强而有韧性的生命力。
我祝福它!
也静待你们的回声!」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