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写的,贴上来备个份。
BRIAN MOLKO和他的安慰剂
——九十年代的ZIGGY STARDUST
70年代之后,真正沿袭了华丽摇滚性别模糊特点的,除去中途变节的Brett(山羊皮主音),96年安慰剂(Placebo)终于发行了他们第一张同名唱片。主唱Brian Molko美丽,诱惑,中性的嗓音和中性的外表,简直就是David Bowie在他Ziggy时期的重现。所以大卫爷爷非常喜欢这支乐队,声称他在Brian身上看到了自己。
Brian Molko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他1972年12月10日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家中有一个比他大10岁的哥哥。之后因为父亲国际银行家的工作,他们一直在不停的搬家,最终定居在卢森堡。(Brian在法国极受欢迎,大概也由于他法语讲得好吧)17岁的时候他搬到英国,在伦敦的Goldsmiths学习戏剧,一直在那里住了五年。小时候父母曾希望他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但结果却完全相反,Brian摆脱了他们的教育、家庭和信仰的压力,兴之所至,成为了一个涂指甲油、抹唇膏和画眼影,有着摄人双性魅力的迷幻摇滚乐手。
乐队的名字Placebo取自拉丁语,含义是“我愿意”(唱赞美诗前所说的第一个词)。它是一个三人乐团,主唱兼吉他手Brian Molko,鼓手Steve Hewitt,以及Stefan Olsdal(贝司、吉他和键盘)。Stefan是瑞典人,当初和Brian在卢森堡时曾上一所学校,但那时候两人互相没说过一句话。后来他们在伦敦某地铁站偶遇,之后Stefan去看Brian弹吉他,二人决定组队。Steve那时候只是兼职,乐队开始的鼓手是Robert Schultzberg,两年后(1996年)他们辞退了Robert,Steve成为正式鼓手,安慰剂的三人格局持续至今。
几乎所有的媒体,只要谈到Brian都会用一个词来形容:androgynous(雌雄莫辨)。和Ziggy时期的Bowie不同,Bowie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奇异的外星人,他更强调的是一种绚丽华彩的视觉冲击与震撼;而相比之下Brian则很爱惜自己的脸,从来不画奇怪的妆,他注重的似乎永远都是魅惑、性感与美丽。尽管在制作乐队第三张专辑《黑市音乐》(Black Market Music)的时候Brian剪短了自己的头发,看外表似乎朴素了许多——但他永远不会忘记画睫毛——就像当初Bowie成为时装的风向标,而今无数影视女星也同样在模仿Brian的化妆。
采访的时候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化妆和穿奇怪的衣服,30年前Bowie的回答与100年前王尔德的回答同出一辙——艺术是世界上最严肃的事业,而艺术家本身却最不宜严肃。也就是说,用以表现艺术的这种媒介——音乐,在Bowie看来就是小丑和妓女,应该被装扮。而Brian显然没考虑这么多,他的答案非常单纯——“For the same reason why women use it. I think I look more attractive with it.”(和女人化妆的原因一样,我想我化妆会更迷人)
现在看来,Bowie早期的中性装扮和同性宣言更像是一种标榜和反叛,最多是一种试验。而Brian却是从心底真正想成为女孩——“There's a really strong thing inside me that really, really wishes I was a girl.”(在我心底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真的真的希望自己是女孩子)他认为以他现在这种个性,如果是女孩子,他会更加有魅力,或者是更加有名(事业更成功)。他还希望有一天世上的人都变成和他一样,大家模糊了性别界限,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淡化一切严格的分类,很显然的,Brian是酷儿理论(Queer Theory)的支持者。不过酷儿既反对同性恋的同化,又反对异性恋的压迫——但Brian好象二者都不反对,那家伙是双性恋。他14岁时失身给一个16岁的法国女孩,然后16岁有了第一个同性恋人。乐队里另外两位,Steve是异性恋而Stefan是同性恋——所以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安慰剂是50%的GAY。
和Bowie一样,Brian也是个素食者。然后少不了的,抽烟、酗酒、吸毒。97年的时候他一天的工资只有20镑,然而在毒品上的开销却是每周700镑。他最讨厌的事情是刮胡子——虽然在一般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他有胡子;他还不喜欢自己自私与冲动的性格;化妆显然是他最大的兴趣之一,习惯的指甲油是黑色——据他说Bowie很喜欢他的指甲油——听上去就好象大卫爷爷在后悔30年前为什么自己没涂。
Brian Molko确实是我见过最美丽的生物之一。他化了妆可以去演《B.Monkey》,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和里面漂亮的女主角——来自意大利的Asia Argento非常非常相似。Brian有着和Jude Law一样美丽的绿色眼睛,但是更加冷,和透明。他总是喜欢画很重的铅色眼影和黑色眼线,使他的眼睛更加黑白分明,清澈,带着一种莫可名状的天真——来自他从小父母离异的家庭,一种孤单的无助。他脸部的轮廓并不明显,是像女孩子一样的柔和,但是眉骨很高,使得眼窝深深的凹陷下去——他的表情是撩人的,他的唇线是诱惑的,他的眼神是无邪的。是天使,或者妖精——就像19世纪末期拉斐尔前派那些诗人与画家笔下美丽得雌雄莫辨的生灵,无力的肌肉描绘,悬浮的姿态,分不出男女特质的脸庞,和他的音乐一起,交织成一种颓废迷幻的非人间氛围。
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是96年的《Placebo》。其中《Nancy Boy》进入英国排行榜第五位。第二年在大卫爷爷的50岁生日party上,他们被邀请前往,当时演出的就是这首歌。这张唱片一出世,各大报刊一片惊呼:“What a NANCY BOY!”(好一个娘娘腔的同性恋)Brian的歌词涉及了大量的性与毒品,他的歌词被认为是猥亵的,而他异常诱惑的中性嗓音——有人说,要体会其淫秽的含义其实并不用理解他的歌词。
就像乐队的名字——安慰剂,他们的音乐有一种魔力,似乎可以使听者暂时脱离虚假逢迎的现实世界,而进入一个更加真实的、充满了污秽与堕落的乐园。但这种堕落却是无害的,我们只是在听他的音乐——而他的音乐确实很美。值得一提的是Brian的嗓子,他的音域很高,有时候有些像孩子一样的童声,特别是发尾音-er的时候,他的舌头总是异乎寻常的卷,他的呢喃会让你感觉他只有十几岁——但他显然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1998年乐队推出了他们第二张专辑《Without You I'm Nothing》。唱片发行之后好评如潮,《Pure Morning》在排行榜的位置是第四位,另一首《Every you, Every me》也排到了11位(电影《残酷动机》(Cruel Intentions)的主题曲)。用Brian自己的话来说,《Placebo》涉及的是性本身,而《Without You I'm Nothing》虽然延续的是同一主题,但更加含蓄和内敛,是sex过后的消沉与沮丧。它描述的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失望与悲伤,以及在空气里逐渐弥漫开来的寂寞。和夜的堕落相比,宿醉的感觉更加清醒,也更加痛苦。
弥漫着这种情绪,WYIN是一张非常抒情的专辑。《My Sweet Prince》和《The crawl》把这种哀伤与绝望发挥到极致——安慰剂的音乐确实有魔力,Brian的嗓子简直就是勾魂夺魄的妖精。甚至当你关闭player,一片宁静之时旋律也会在脑中跳动回旋,缓慢而带着揪心的疼痛。用Brian的话来说,这些曲调的感觉就像在割脉,在流血——空气中无尽的绝望一点一滴蔓延,冰冷,死亡,无助的哭泣,心中有一根细线在上下穿纫,任凭划开的静脉缓缓流出鲜血。
在99年的一场演唱会上,Brian Molko和David Bowie同台演出,唱的就是标题曲《Without You I'm Nothing》——这是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MV看不太清楚,当时Brian穿的大概是一条黑色的吊带长裙,非常漂亮。二人的嗓音,大卫爷爷稍低一些,沉稳中缠绕着Brian飘渺诱惑的声线,绝对是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演出时Brian显得很紧张,尤其和Bowie充满张力的台风对比,开始他只是僵在那里弹吉他,一动都不动,后来甚至把歌词都忘了——连Mick(Bowie的吉他手)以前都知道挤过去和主音抢麦克,小Brian啊,其实你早该厚着脸皮和你的偶像合用一支麦克风的,笑——后来在Bowie的带动下,Brian终于放开紧绷的神经,他走过去致敬一般低头为Bowie弹奏歌曲最后的尾声部分——确实,面对这位70年代华丽摇滚的先行者,Brian还真的是“Without You I'm Nothing”。大卫爷爷则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拍拍他的脑袋——之后,拥抱了他。每次看到这里都很感动,似乎Brian(他比Duncan小一岁)才真正是大卫爷爷的儿子,他继承了Bowie的风格,继承了Ziggy的美丽。
值得一提的还有PLACEBO的MV,配合他们的歌曲,风格另类,做得相当有意思。《36 Degrees》的背景是一片肮脏的沼泽,Brian从水中伸出头来唱歌,很容易让人想起某种爬行动物;而《You Don't Care About Us》则是设计了一个海洋馆,乐队成员依次被丢下去喂鲨鱼,而一群残忍的小孩子就在一边开心地看;在《Pure Morning》的MV中,Brian一身黑衣,扮演一位坠楼自杀的受害少女(罪犯理所当然由Steve和Stefan扮演)。整个MV焦点都放在女孩(Brian)的心理活动和救援警察的动作对比上——那是Brian最漂亮的一首MV,他无助的、仰望上天的眼神,卷睫的颤动,还有手指的翻绞,完美诠释出了这一首——“当太阳已经升起,而自己所处还是黑暗”的《Pure Morning》。
第三张专辑《Black Market Music》在2000年秋季发行,评论界认为这是一张失败之作。对此Brian倒是显得很无所谓,早在《Without You I'm Nothing》大获成功之时,99年1月他接受采访,记者问他对媒体的高度评价怎么看,他回答“They make us to break us”(他们的造就是为了抨击)。他说那些人一旦发现了一个乐队就开始力捧他们,把他们推上一个很高的位置——只是为了日后再把他们拉下来。短短一个月之内,同一个记者的态度就可能会有180度的转变。
在BMM这张专辑中,以往乐队乐于表现的性与毒品的话题减少,取而代之的关注点是家庭离异与一些社会问题。“Neither of which fit Placebo as well as their old vices”——评论界认为这些东西并不是PLACEBO善于表达的。这些题材对他们飘渺莫测音乐风格的尝试是一种失败。更苛刻的说法,这张专辑没有显示出乐队的成长,而只不过是重复了上一轮的呻吟与哀伤。
事实上,除了在曲风与旋律上稍稍缺乏新意,《Black Market Music》依旧是一张非常好听的唱片,只是在经历了WYIN之后,或许人们对乐队的期望值过高。Brian总嫌上一张专辑的节奏太慢,他自己就更喜欢这张BMM。在《Commercial For Levi》中,Brian用孩子般的嗓音不断哀求“Then you'll die, you'll die, don't die, don't die - Please don't die.”听起来感觉非常非常可爱,特别是加入木琴的伴奏,给人以一种节日的氛围。在终曲《Peeping Tom》(偷窥者)中,乐队保持了他们在上一张专辑营造的浪漫与忧伤,舒缓的钢琴伴奏下,明显的吉他声音贯穿始终,和Brian的嗓音完美交织成一首优美的民谣。(日本动画片《万有引力》悠扬的钢琴主旋律和这首歌感觉非常相似)
2003年3月24日,在fans的热切期盼之下,PLACEBO终于发行了他们的第四张专辑《Sleeping With Ghosts》。之后,这张唱片得到了媒体继续不遗余力的抨击。BBC(英国广播公司)一篇评论说他们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激情,更讽刺的谈到Brian的歌词,说其中表现的死亡与脆弱的人际关系足可以写进一位精神病学家的笔记。但是当然了,有更多的fans支持他们,评论登出之后,短短一周之内回复超过100篇,所有的人(来自世界各地)都在骂这位可怜的评论员根本不懂音乐,至少他是没有好好听这张唱片。
虽然很多人仍陶醉在WYIN浪漫哀伤的氛围里不能自拔,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张SWG才是PLACEBO至今为止最出色的作品。整张唱片仿佛笼罩于一个庞杂幽暗的背景幕下,人性的困惑与思考缠绕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标题曲《Sleeping With Ghosts》。专辑里其他几首,《The Bitter End》在英国排行榜的名次是第11位,同时在fans中评价很高的还有《This Picture》、《Special Needs》和有着温婉钢琴相佐的终曲《Centrefolds》。
从上一张唱片开始,PLACEBO就表现出了对电子乐的沉迷,很显然,他们至今还沉醉其中。SWG中电子合成器的痕迹非常重——很多人不喜欢,但大部分fans还是认为这是PLACEBO对多种音乐风格的尝试和驾驭,经过七年的努力,他们如今已经愈趋成熟。
音乐的成熟并不能代表Brian的成熟,他永远直率、冲动而任性,好象永远永远都长不大。看他的访谈总能让我想起Jonney,一个同样美丽的爱尔兰男孩,在《天鹅绒金矿》里扮演摇滚巨星Brian Slade(其实就是David Bowie)。Jonney对待记者喜欢信口开河,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你怀疑,他态度的转变简直比那些记者还快。而Brian明显有过之而无不及,和那个洋洋得意号称已经试过世上所有毒品的Brett一样,Brian说,我毒瘾很大,我喜欢这种感觉。我一没宣传二没贩卖,你们凭什么干涉我?然后很快他又会突然改口——我曾经沾染过毒品,这不好,所以现在我戒了。
有一次记者问他闲暇时候做什么,Brian回答,他喜欢在网上鬼混。——“我常在我们的网站上和歌迷聊天,令我恼火的是,他们总不相信我就是Brian Molko,既然这样,我就把很多对记者绝对不会说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反正他们也不相信我是Brian Molko。”
记者还喜欢探求他的隐私,问他究竟有过多少性伙伴,对此Brian的回答是——“10个到500个吧。当然是越多越好了。”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个彻彻底底的色情狂,而且当然男女通吃。但这家伙的神经反而很脆弱,据说女友甩他的时候他哭的死去活来的。
比较夸张的是在一次采访中,记者让他们形容自己的队友,鼓手Steve很正常的说——“My family”(我的家人),Stefan则说——“Stars in my eyes”(我眼中的明星)。然后轮到Brian,他的答案是——“My two husbands”(我的两个丈夫)?!更好笑的是他对Stefan的形容——“他的外表像块石头,可内心却是你所能想象的最最柔软的泰迪熊。”——而这只可爱的玩具熊却至少要比他高出20公分。
喜欢PLACEBO,首先是被Brian的美丽吸引,然后才是音乐。但现在我迷上了他的嗓音,还有那些美丽的旋律。大卫爷爷在30年前的举动确实可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但如今再用这种眼光看待Brian就太可笑了。异性恋不是正常,只是普通;而化妆与裙服也绝对不再是女孩子的专利。用伯恩·琼斯的绘画理念讲述——“对某些事物美丽而又浪漫的梦想,过去不存在,将来也不会存在。”珍惜当我们还有梦想的时候,去爱他们,追随他们——面对浩瀚的宇宙走到时间的尽头。我相信世界终归虚幻,而唯美丽永恒。
BY YOMI
[le 9 avril 2003]
九十年代的ZIGGY STARDUST
|
赫赫,很早就被那张专辑的封面吸引,但是当时没找到这张专辑。直到新专辑的发行,我才想起几年前一直很好奇地PLACEBO。
觉得你对他们真的很了解。
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篇评论
今天终于看到作者了
呵...
写的真的很好
我就是看了这个评论,然后又在《口袋音乐》看到一个哥们的力荐,才陷进placebo的沼泽的。
yomi 好棒哦。
BRIAN再不剃头就秃顶啦~~ 泪
Brian Molko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他1972年12月10日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家中有一个比他大10岁的哥哥。之后因为父亲国际银行家的工作,他们一直在不停的搬家,最终定居在卢森堡。(Brian在法国极受欢迎,大概也由于他法语讲得好吧)17岁的时候他搬到英国,在伦敦的Goldsmiths学习戏剧,一直在那里住了五年。小时候父母曾希望他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但结果却完全相反,Brian摆脱了他们的教育、家庭和信仰的压力,兴之所至,成为了一个涂指甲油、抹唇膏和画眼影,有着摄人双性魅力的迷幻摇滚乐手。
母亲是法国人吧?
法语唱protect me那么溜
他母亲似乎是苏格兰人。
BRIAN法语讲的很好。
恩恩恩忘了以前在哪听说的了他母亲是法国人
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他母亲的
刚才下午听special needs一直不停的哭了,可发泄了
hold your breathe and count to 10
the fall apart count 10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start again
我有这张的双cd版本 b-sides里面也有很多不错的歌
双CD的另一张碟里全是翻唱,我也有~
Placebo是我一个朋友在拷贝一个软件的时候顺带拷贝了一些他们的MV,第1次看和听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了。说不出原因,只是喜欢,莫名其妙地喜欢,以至于我把我乐队名字命名为麻醉剂。
是你在张老师那里考的吧?
special needs
挖哈哈哈,终于看到你的踪迹了...新娃
啊... ...HIROTO难道是... ...= =|||
习习你笑那么大声儿干嘛= =
哦,关注一下 ,准备听听
唉。。。
唯美
PLACEBO的音乐是简单的旋律缠绕着迷幻的嗓音,BRIAN MOLKO的面孔是精致美丽中透出一缕苍白恍惚...这个LADY BOY,他拥有我至今为止看到过的最不拘于性别界限的美丽面孔以及最凄迷独特撩人心魄的嗓音。
楼主写的很好,明显对placebo很了解。
个人最喜欢的歌是in the cold light of the morning,可惜楼主没有评价
把你推荐的歌,全部下下来,好好地听.
mark
ziggy stardust placebo交集
2009-01-06 14:46:41: 白开水 楼主写的很好,明显对placebo很了解。
个人最喜欢的歌是in the cold light of the morning,可惜楼主没有评价
朋友你真搞笑,in the cold light of the morning 是06年 meds 里面的作品,本文是03年写的~
一个令人着迷的lady boy...让人跌进深渊。
看过LZ的书才了解到placebo的 也越发的喜欢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