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有点怀疑这么多打5星的究竟去听了歌没? 是因为校园+樱花背景理所当然觉得会很好 还是有校友来友情刷榜? 我听完的中肯评分 <3星 红彤彤的9分真是亮瞎了我的眼
我听听~~~~ 事实上 豆瓣给什么样的新碟上榜 我一直很想知道········
真的一般。
LZ淡定点啊,保护好眼睛…… 校园音乐这种东西喜欢了就打五星了啊,没什么奇怪的,大家都有那么点情结在里边。要说音乐的制作水平那肯定和专业音乐人差很远,但是校友表示对学生来讲还是挺不容易的。 话说这碟可能还是不上榜的好,没明白豆瓣的机制。
我脚着大部分曲目还是挺好听的。
作为喜宝的NC粉,跟随喜宝的意见,大部分歌是好听的,对姜鹏的印象格外深
LZ,这可是武大的学子们好几年的校园歌曲中挑选出来的一张专辑,我表示在知道这张专辑之前在走在路上偶然听到 “珞珈之声” 在放专辑里的歌,当时感动得不得了,你觉得把它和专业音乐人制作的专辑相比较难道不幼稚么??买了专辑的人听了很感动,打了五分,不合理么??
我非常负责地认为LZ在听之前带有偏见。听过很多独立制作音乐人的碟子,这张碟完败百分之八十。话尽于此。另外一两首歌有瑕疵掩盖不了其他的优点,先概览再说吧
LS别太激动,听歌本身就是个主观的东西。 作为外人,单纯的认为这张碟不应该上榜,上榜了就肯定会招1星2星。
音乐是某种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和武大有关的人,可能包括校友或者武汉本地人可能会更有feeling。我听之前确实是带着偏见的,是带着对一个9分作品崇拜的偏见来的,但很遗憾我最后没能共鸣起来。 直白的说,“<3星”其实是我委婉的评价,因为我完整听了两遍,没有一首喜欢的,最后给了1星。(别拍我) 我举几个最近的“独立音乐”的例子(其实我也不清楚究竟什么叫独立音乐,希望举例中的算是吧) 第一个是个丽江酒吧唱歌的, 这里是试听 http://www.xiami.com/album/446464 douban打分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890340/ 再一个是前不久新的一张 试听链接 http://www.xiami.com/album/488946 douban打分: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0451847/ 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普通的无偏好的音乐爱好者,同样打8-9分的作品,我举例的能让我赞叹而认可评分,而这张9分作品让我大跌眼镜,素质相差之大令我吃惊。像我开头说的,这些只是我个人主观感觉发生了如此大不一致后的感慨,对这张唱片有feeling的人可以无视我。
单纯讲“主观”的这种讨论,太多的专辑&电影下面都有,没多大意义。我觉着喜欢就继续5星,不喜欢尽管1星。:) 武大的校友也不要激动,有批评意见别人提出来,把不好在哪里讲出来,如果有珞樱3(一定会有的吧),后来人可以藉此继续努力。 当然从LZ推荐的专辑来看,可能LZ喜欢的音乐更偏民族地方民谣,对校园民谣恐怕不太感冒。这就不难理解LZ为什么打1星了。 我觉得专辑做得很好,武大的校友们加油~LZ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曲吧,好音乐是让人心情舒畅的啊,个人觉得大家没必要争这个事了~萝卜青菜的问题最没趣了不是
不过好像也没说出到底哪里让人大跌眼镜。流行么?我脚着这反而是比上张更讨喜的地方,过多的学生气有些矫饰让人不舒服。这张音乐元素更多更时髦也更愉快入耳。
不小心手滑把自己LSS的回复删了……补:“啰嗦一句,当然这张专辑被批评的地方可能就是过于流行了,校园民谣味儿不那么浓。不过我很喜欢~才发现 what a view 是花虫的啊(~o ̄3 ̄)~ ”
关于“流行”的问题我想了下,对于几年前那批校园歌手来讲,大家听的和创作的歌恐怕还是当时的口味,也即或许某种意义上更为传统的民谣。几年过去,我们听歌的范围都在扩大,更多的学生可能青睐流行风格,写歌唱歌的人也一样的吧。这张专辑毕竟是一张合辑,最多在选歌上加以斟酌,其整体的风貌和这个时代大概是息息相关的。不伪饰的真情怀才最美。
更时髦也更愉快入耳
一颗星给花虫的。
我是这张专辑的总监姜鹏。不得不说,这张专辑的销量和评价确实高了一些。承认有武大校友和樱花能量的加分。其实打分什么的我不在乎。毕竟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在有限的经费和时间条件下,我们成功的做完了这张。历时一年。每一首歌我都有制作笔记。很多时候,我是在接到和原作者沟通之后,按照我的审美来制作的。从编曲到缩混,相信大家都是很开心的过程,所以,我并没有按照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难免良莠不齐。另外,我决定去掉一些粗陋生涩的校园气息,加入一些不同的色彩,免得大家听着千篇一律。仅此而已。至于商业性,是仁者见仁了。好听为主。如有不满,尽管喷我。在这样的预算下面,我只能细致到这个程度,最起码能保证音质和整体感达到出版级。花虫那歌一样是我制作的。对于不同的作品,满足不一样的口味。一张艺术性和商业性并存的集子,对于某些纯粹的听众,可能不太公平。另外,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是一张大学生写的歌,大学生不是只有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音乐也有色彩。只要你喜欢他的颜色,这色调中有一点点给你的触动,足够了。我希望洛樱能流传下去,好与坏,只是这么一个时代的纪念。而且,能让更多的爱好者们有个话题交流,或好或坏,都能够让大家有所言。挺好。 另外,感谢批评。快哉。
姜总说得很理性,音乐有自己的属性,和专有的色彩。
re郑聪(小葱头~) :宅男,一看你就是没听过这张碟大致上的曲子的,人云亦云的。我确认你是如此的!别污蔑这张碟。
> 去珞樱2的论坛
在线试听及正版购买(猫壳)
这张专辑真的是关于武大的么?(zway)
说珞樱2(达摩流浪者)
珞樱(dan)
很早之前听的了(呆呆啊噗)
喜欢这个名字(。准蓝小站)
我听听~~~~
事实上 豆瓣给什么样的新碟上榜 我一直很想知道········
真的一般。
LZ淡定点啊,保护好眼睛……
校园音乐这种东西喜欢了就打五星了啊,没什么奇怪的,大家都有那么点情结在里边。要说音乐的制作水平那肯定和专业音乐人差很远,但是校友表示对学生来讲还是挺不容易的。
话说这碟可能还是不上榜的好,没明白豆瓣的机制。
我脚着大部分曲目还是挺好听的。
作为喜宝的NC粉,跟随喜宝的意见,大部分歌是好听的,对姜鹏的印象格外深
LZ,这可是武大的学子们好几年的校园歌曲中挑选出来的一张专辑,我表示在知道这张专辑之前在走在路上偶然听到 “珞珈之声” 在放专辑里的歌,当时感动得不得了,你觉得把它和专业音乐人制作的专辑相比较难道不幼稚么??买了专辑的人听了很感动,打了五分,不合理么??
我非常负责地认为LZ在听之前带有偏见。听过很多独立制作音乐人的碟子,这张碟完败百分之八十。话尽于此。另外一两首歌有瑕疵掩盖不了其他的优点,先概览再说吧
LS别太激动,听歌本身就是个主观的东西。
作为外人,单纯的认为这张碟不应该上榜,上榜了就肯定会招1星2星。
音乐是某种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和武大有关的人,可能包括校友或者武汉本地人可能会更有feeling。我听之前确实是带着偏见的,是带着对一个9分作品崇拜的偏见来的,但很遗憾我最后没能共鸣起来。
直白的说,“<3星”其实是我委婉的评价,因为我完整听了两遍,没有一首喜欢的,最后给了1星。(别拍我)
我举几个最近的“独立音乐”的例子(其实我也不清楚究竟什么叫独立音乐,希望举例中的算是吧)
第一个是个丽江酒吧唱歌的,
这里是试听 http://www.xiami.com/album/446464
douban打分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890340/
再一个是前不久新的一张
试听链接 http://www.xiami.com/album/488946
douban打分: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0451847/
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普通的无偏好的音乐爱好者,同样打8-9分的作品,我举例的能让我赞叹而认可评分,而这张9分作品让我大跌眼镜,素质相差之大令我吃惊。像我开头说的,这些只是我个人主观感觉发生了如此大不一致后的感慨,对这张唱片有feeling的人可以无视我。
单纯讲“主观”的这种讨论,太多的专辑&电影下面都有,没多大意义。我觉着喜欢就继续5星,不喜欢尽管1星。:)
武大的校友也不要激动,有批评意见别人提出来,把不好在哪里讲出来,如果有珞樱3(一定会有的吧),后来人可以藉此继续努力。
当然从LZ推荐的专辑来看,可能LZ喜欢的音乐更偏民族地方民谣,对校园民谣恐怕不太感冒。这就不难理解LZ为什么打1星了。
我觉得专辑做得很好,武大的校友们加油~LZ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曲吧,好音乐是让人心情舒畅的啊,个人觉得大家没必要争这个事了~萝卜青菜的问题最没趣了不是
不过好像也没说出到底哪里让人大跌眼镜。流行么?我脚着这反而是比上张更讨喜的地方,过多的学生气有些矫饰让人不舒服。这张音乐元素更多更时髦也更愉快入耳。
不小心手滑把自己LSS的回复删了……补:“啰嗦一句,当然这张专辑被批评的地方可能就是过于流行了,校园民谣味儿不那么浓。不过我很喜欢~才发现 what a view 是花虫的啊(~o ̄3 ̄)~ ”
关于“流行”的问题我想了下,对于几年前那批校园歌手来讲,大家听的和创作的歌恐怕还是当时的口味,也即或许某种意义上更为传统的民谣。几年过去,我们听歌的范围都在扩大,更多的学生可能青睐流行风格,写歌唱歌的人也一样的吧。这张专辑毕竟是一张合辑,最多在选歌上加以斟酌,其整体的风貌和这个时代大概是息息相关的。不伪饰的真情怀才最美。
更时髦也更愉快入耳
一颗星给花虫的。
我是这张专辑的总监姜鹏。不得不说,这张专辑的销量和评价确实高了一些。承认有武大校友和樱花能量的加分。其实打分什么的我不在乎。毕竟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在有限的经费和时间条件下,我们成功的做完了这张。历时一年。每一首歌我都有制作笔记。很多时候,我是在接到和原作者沟通之后,按照我的审美来制作的。从编曲到缩混,相信大家都是很开心的过程,所以,我并没有按照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难免良莠不齐。另外,我决定去掉一些粗陋生涩的校园气息,加入一些不同的色彩,免得大家听着千篇一律。仅此而已。至于商业性,是仁者见仁了。好听为主。如有不满,尽管喷我。在这样的预算下面,我只能细致到这个程度,最起码能保证音质和整体感达到出版级。花虫那歌一样是我制作的。对于不同的作品,满足不一样的口味。一张艺术性和商业性并存的集子,对于某些纯粹的听众,可能不太公平。另外,希望大家能明白,这是一张大学生写的歌,大学生不是只有伤春悲秋的无病呻吟。音乐也有色彩。只要你喜欢他的颜色,这色调中有一点点给你的触动,足够了。我希望洛樱能流传下去,好与坏,只是这么一个时代的纪念。而且,能让更多的爱好者们有个话题交流,或好或坏,都能够让大家有所言。挺好。
另外,感谢批评。快哉。
姜总说得很理性,音乐有自己的属性,和专有的色彩。
re郑聪(小葱头~) :宅男,一看你就是没听过这张碟大致上的曲子的,人云亦云的。我确认你是如此的!别污蔑这张碟。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