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童话书里的史诗

——注意:在欣赏本专辑之前,请务必先欣赏其序曲专辑《イドへ至る森へ至るイド》!!!——
迟到八年的评论:
本评论主要分析7th storyCD《Märchen》在八年来的国内风评变化和成因。由于本人专业与音乐无关,因此对音乐本身评价相对主观,见谅。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翻看评论,不难发现,总体趋势是:越古老的评论对这张专的评价越低或越模糊,越新的评论对这张专的评价反而越高(仅趋势,不排除个别情况)
在11年-14年左右,罗兰们给大家安利桑活拉时基本都会说「建议看7th live入坑,因为这个画面最炫酷、音乐最pop、内涵最浅显、故事最好懂」,暗地里想表达的意思是「7th是目前为止做的最『俗』的一专,容易被新人接受」 然而,7th真的是最pop、最浅薄、最好懂的一张专吗? 仔细思考后,我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或许,是7th将内涵埋得太深了。
它用绚丽的黑暗哥特式外皮将伏笔包裹,用幻想稚嫩的童话的口吻叙述故事的主线,以致听众们一直都评价之「中二黑童话」「狗血爱情剧」「完全是给中学生听(看)的东西」这段时间SH的学生粉大概会暴涨,对物语音乐内涵的挖掘力度自然会大幅下降。老一代罗兰也差不多到了从学生毕业的年纪,面对如此「中二」的新作自然无法接受,一时间退坑节奏带的飞起。于是,刚发行那会儿,7th的国内风评过山车一般直线下滑,且相当两极分化。这个时候给好评的不是为了信仰就是为了题材,很少有人给音乐本身好评。
到了14、15年左右,(由于某墨镜一直在摸鱼)老粉对7th回味相当充足,7th入坑的学生粉也差不多都比较成熟了,7th的内涵才逐渐被挖掘完全。故事主线和六条支线的暗线联系,イド、モリ、エリーゼ等名称的暗喻,整张专辑的精确历史考据,向往和平、反对迷信、赞美母爱、性别平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等积极主旨,CD中隐藏轨的伏笔(好吧,其实Märchen中的10-38轨至今还没有明确解释)一一袒露在听众的眼前,不禁令人惊叹:你地平还是你地平!这哪里是什么中二狗血爱情童话?这是原汁原味的物语音乐!
2015年,9th storyCD《Nein》发行时,又一次迎来SH的退坑热潮。这一年,7th摆脱了「全地平最烂」的帽子,甚至一度被捧为神作。
哈哈,我忽然想到2011年时有人评价7th说「很明显SH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然后 2015年时评价9th说「7th是SH的巅峰时期,9th的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我在想等到202X年陛下填坑8平时,这些人是不是又会冒出来说「9th是SH的巅峰时期,8th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16年-18年,某墨镜持续摸鱼,7th改编漫画(旧约新约)在国内外均好评如潮。(就我所知,少年Magazine Edge在刚创刊那会儿全靠鸟饲老师笔下的帅梅吸女粉x)
其实7th在国内这样的风评变化是可以预料到的。毕竟《至森至》和《Märchen》在当年是SH有史以来卖得最好的两张碟。虽说销量不能决定一切,但向来不爱搞宣传的SH能拿下榜二的好成绩只能说明这张专并不平庸,至少,它一点也不「俗」。
【——插段题外话。其实我也一直不明白,在日本销量最好的两张碟,为何在本站评分反而最低。是因为本站的评分标准越来越严苛了,还是有许多中国罗兰只评分不买碟呢?】
若要打个比方的话,SH的音乐就如同装在美汁源塑料瓶里的罗曼尼康帝——披着流行音乐的外皮,很多时候却需要动脑解谜、细细品味才能喜欢上它。想当年,5th发行时A姐退出,日本罗兰骂声一片,如今5th已封为无可置辩的神专;6th发行时风格大变,过量和声,人气一度相当低迷,如今6th已成为史诗的代名词;7th发行时被批旋律难听,剧情狗血,题材中二,如今7th已成销量神话,吸粉无数;9th发行时被批炒冷饭,卖情怀,引起有史以来最大掉粉热潮,如今……好吧,如今9th争议还是挺大的,但或许等到8th发行后,这道地平线也必将有被人理解的一天。
这里想谈谈《宵闇の唄》这首歌,这首歌可以说是典型的塑料瓶葡萄酒式音乐。宵闇的评价一直以来都相当两极分化,它是revo编曲的一次大创新,将摇滚和古典风格混合在一起,并且在间奏加入了大量欧洲经典名曲,当时在日本反响非常强烈。事实上,我听这首歌的感受也相当两极分化:初听时「又快又吵还有电音,根本听不清唱的什么玩意!古典摇滚混在一起不伦不类!」→看live跟着字幕听「其实歌词写得还不错,主旋律其实也还行,适合抖腿的那种」→听完整张砖,把曲中所有的彩蛋伏笔琢磨透了后「woc神曲!明明是古典和摇滚的完美融合,为什么我以前完全不能理解!这旋律简直洗脑到爆,歌词里也埋满了伏笔和暗线!」然后开始疯狂循环百听不厌。果然,天才的编曲,一般人不能在一遍之内接受呢……不过,这首歌的人气能压过《磔刑の圣女》,被选入《Chronology》,也说明了这首歌过硬的质量。
写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对Sound Horizon 7th StoryCD《Märchen》的评价吧。
这是一部写在童话书里的史诗。它披着幻想的外皮刻画现实,咏唱着黑暗的歌谣企盼光明。尽管它被众人指为SH的下坡路、被批判中二幼稚缺乏内涵,我也会永远地为它辩护:
SH从未走过下坡路。SH的音乐从来不缺乏内涵,只是缺少发掘其内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