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lism + Consistency = Solid Rock
公众号:MusicIsMyLife
刚刚听完AG5 – thank u, next,有一个满深的感触就是,整张专辑听完后感觉非常的通畅连贯,虽然整体情绪起伏不大,但仔细听能感受到其中的变换和蹊跷,而且是扎心般地强烈。
如果将这种不紧不慢的consistency映射到日常里,不正是那日复一日、略有些枯燥乏味的生活节奏吗?人会经历各种戏剧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站在宏观的角度,我们的每一天却都过得大同小异,就像被trap beats通篇打底的这张专辑一样,它甚至连个鼓件都一成不变。纵使这种做法难免会带来一些“同质化”的诟病,我认为,站在AG情感叙述的角度上,是可以妥协、甚至把它当作优点来看的。以及这种较为克制、压制、扁平化,和‘反高潮’式的制作手法也更适合承载AG目前的心境和感情。
搁以前还会嗷两嗓子花腔“噢宝贝你是我的全部”,或者直接将“立刻分手,马上再见,老娘根本不需要你”的态度写在脸上、塞进Zedd套餐里,这样,反而会让人觉得不成熟、空白和外强中干。
因为谁的生活会像你唱的一样自由潇洒、想爱就爱、像不爱就拜拜呢?谁还没有一点现实里的羁绊、亲情爱情友情的牵扯呢?有些酸、有些苦是道不来的,比如只属于你AG的“传奇”经历 – 恐怖袭击、前男友的突然离世、订婚分手等等…你一把大火企图将这些杂味收掉,结果发现成品是又干又咸,难以下咽;倒不如文火慢熬,适量的辅以甜味剂中和,让情感随着香味慢慢地、均匀地铺点开来,覆盖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专辑才能做到真正的细水长流,流进听者的心。
想打造一个slay的DIVA形象,那仅流露于表面的girls power和一目见其底、浅显得不能再浅显的歌词,如果再将其全部套入那些流行框架里,恐怕只有用尴尬得窒息来形容。让粉丝或者听众能感受到“啊原来我的偶像是像我们一样也经历过狗血、遇到挫折也会崩溃的普通人啊”,“啊原来我的偶像终于不是那个跟我18岁表妹一样天天像打了鸡血的革命份子”—— 这样的“同理心”—— 是将音乐“私人化”、“私有化”后,所诞生的最宝贵的品质。你不仅让自己的音乐更独一无二、也能让听众更有代入感,所谓“走心”的歌,而不只是走肺、走唇舌、走肾。正如AG4里那隐晦含蓄但又流芳四处的甜蜜格调,AG5里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流涌动的悲伤气息,都是这么的生动形象,宛如在看一本AG Diary。
网络上有不少还在质疑AG是否具有音乐人格的人,我实在是搞不懂,要做出怎样的专辑才能符合你们的音乐人格。你要一个93年出生的本质pop r&b歌手,去唱experimental electronica吗还是要拿把吉他给你写一首indie?一张专辑的好坏、抛去词曲的制作(欧美一线的歌里这些都不谈了),最重要的难道不是这张专辑符不符合这位歌手,能不能传达她/他想表达的理念和情感吗?所以我们是宁愿听到一张虽然是歌手自己制作、但牛头不对马嘴、电音流行统统来的专辑;还是歌手参与制作,团队精心挑选设计出来最符合歌手形象的专辑。‘烂’都比‘滥’好,何况AG4和AG5跟‘烂’边儿都挨不着。
Minimalism + Consistency = Solid Rock
从AG4就开始抛弃的大流行框架,回归更小更细的碎拍,vocal像青烟一样轻轻倚绕在上方,少了很多铁肺花腔,更多的是缓缓道来的叙说。在AG5里,吸取上专菲董的教训,将beats打磨抛光,留有最圆润最厚重的beats来凸显节奏框架。旋律依旧从简,但却在各种adlibs、chorus和采样中显得格外入耳又丝毫不单调,比如NASA。大热单thank u, next和7 rings包括新歌needy也都采取了结构清晰、layout简洁的制作,一段groove或采样,配合着bass和beats稍作调整,排列组合且整齐规范地呈现出来。就连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两首imagine和ghostin,都是教科书版一层一层铺垫叠加,点到为止,绝不刻意煽情和滥情。比如imagine到最后1分钟才用三段式弦乐把情感推向高潮; 比如ghostin全篇就一段2009的前奏reverse反复使用,唱出来的却是最动人的深情。返璞归真、避繁就简我不知道在公众号里说过多少遍了,编曲丰富的歌曲不一定最高级,一味地追求“不同”,只会让自己被套死,那些最成功的作品往往都是一气呵成、编曲求简、旋律为主的solid rock。
六个月里连续两张录音室专辑的释出,经历了狗血爱情、至亲离世和专辑滑铁卢后,那一鼓作气,发奋图强,两三个月就献出下一张专辑的品格太值得现在的歌手制作人学习了,且她能把经历世事之后的成长感毫无保留地放进歌里,让听者直接感受到,这种用音乐诠释自己、自我审视的精神还不配当diva吗?私认为她也是在用这种较亢奋的精神状态来逃避一些自身比较大的包袱。在我们饱了耳福之后也衷心祝愿爱丽杏菜在🐷年能越来越好,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