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我走出黑暗
2015年一个秋天的傍晚,曼彻斯特,Oxford火车站。不同于伦敦的繁华,曼城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几个世纪前的风貌。Oxford几乎是曼城最破的火车站,斑驳的墙壁充斥着凌乱的涂鸦,皱巴巴的报纸和塑料袋不时被默西塞德的妖风吹起,象征着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在黄昏中飘摇。曾经的工业革命圣地,现在居然是一座萧条至极的城市!我的头皮最先感觉到一丝凉意——又下雨了。“Shiny, Rainy, this is Manchester。”我小声嘟囔着,快步走进候车厅。
候车大厅光线昏暗,工作人员隔几分钟才播报一次列车到站信息。仅有的一家咖啡馆大门虚掩,粉笔书写的价目表模糊不清,老板倚靠在柜台上打盹。我跟着几个零星的旅客来到二楼。
耳畔忽然想起一阵钢琴音,旋律有些熟悉,我顺着声音向楼下看去。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台破败不堪的木质钢琴,除琴音外,不时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仿佛在妖风中呜咽。这台钢琴也许活过了一个世纪,我暗自道。历经沧桑的钢琴置于死气沉沉的候车大厅,放在同样萧条的曼城毫无违和感,除了琴椅上端坐的弹奏者。
那是一个身材匀称的白人少女,一袭白裙,背挺的很直,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像极一位坠入凡间的天使。我看的有些痴了,猛然意识到她十指下舞动的旋律竟然是《Demons》,只不过节奏非常缓慢,像是刻意为之。瞬间我的脑海中闪过很多画面,天使和恶魔、黑夜与白昼、西装革履的教授和住在曼大不远处桥洞的流浪汉。
从未想到,违和的搭配居然也能散发如此大的魅力。天使一样的女孩弹奏一首名为《恶魔》的乐曲,以古典的手法演绎摇滚朋克,配上萧条破败的环境。我此时魔怔了,仿佛置身于一个真空的场景,四周的一切静止了,只剩古老琴键上跳动的玉葱。陶醉在这本该激烈的悠扬曲调中,我忽然好奇千年之前欧阳子方先生写下“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时是怎样的心情。同样在萧条的秋季,同样在现实和未来间彷徨,风夹着雨划过我的脸颊,留下两行雨痕。旋律开始跌宕,我好像挣脱不了桎梏。
我又看向钢琴的主人,她就坐在那里,任凭风声呜咽,面容无悲无喜,目光空洞没有焦点,仿佛看透了一切。“人为动物,惟物之灵。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争荣?”所有的烦恼,所谓的黑暗,无非庸人自扰之,亦何恨乎秋!刹那间,我醒了。
一列火车从远方驶来,像一道闪电划破曼彻斯特的阴云。我缓缓上车入座,看着天空由雨转晴。“Rainy, Shiny, Goodbye Manchester。”我闭上眼,随着“This is my kingdom come”的旋律,火车加速驶离曼城。
时隔几年,我早已忘了那天心中阴郁的原因,但我永远记得那曲独一无二的《Demons》,和那个雨过天晴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