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观察者是对生活最好的报答
2018年底华语女歌手齐发片的阵势应该可以津津乐道好几年,毕竟愈发萧条的华语乐坛有这样的热闹景致越来越少见了。每一个发片的女歌手都有各自的定位,不雷同也就没有太大比较的可行性。反反复复听了这些专辑,有惊喜的,有失望的,有遗憾的,也有无感的。而陈绮贞的这张最温吞的《沙发海》却是最让我有写写感受的冲动。
慢慢觉得对人和事贴标签是一个双刃剑。好处在于有了标签容易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被人熟知,比如一贯以文青著称的陈绮贞,仿佛一说文艺青年总免不了拉上陈老师作为证明。坏处在于贴了标签就不容易被撕掉,时间久了人们厌倦了就开始抨击一成不变的状态,也好比陈绮贞这么多年的音乐,一旦被人们冠以某种风格后便烙印成痕。贴标签到头来还是客观的,强加的,而关键的在于主观的、自我感受的。从这一点而言,陈绮贞是活在自我世界里的音乐人,仿佛这么些年,别人说了什么对于她而言并无影响。所以新专辑你听不到像艾怡良那种玩音乐的突兀,听不到林忆莲挑战自己的霸气,也听不到蔡依林继续噱头十足的攻性,也没有蔡健雅找不到合适定位的摇摆,陈绮贞依旧是那个陈绮贞,这跟文艺不文艺并无关联。
这次的《沙发海》像台北。这是我反反复复听了好多遍后依旧保有的对这张专辑第一遍初听的感觉。
去过这么些城市,若非要我选择一座最喜爱的亦或者最想去的城市,台北应该首当其冲。周围太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对于台北这么情有独钟,我能罗列出好多情愫使然,但我总觉得对一个并不理解你的人而言,说多了都是费口舌的功夫而已。所以我对这张专辑的喜爱,多是因为它让我听出了某种台北这座城市给我的感受。
《伤害》的凌冽开篇就如一阵强风吹出了一种姿态。让我觉得像是《华丽的冒险》里那首《Sentimental Kills》且力度更胜。拿着吉他的陈绮贞也可以酷到骨子里的迷幻与摇滚。就如同台北这座城,温柔的表面里也蕴藏着激荡和冲突。《小船》当时单曲初听并不觉得好,甚至觉得幼稚过头,但听了越多就越上瘾。虽然与第一首风格迥异,但“如果魔鬼离开了我 ,天使也不会再停留”这种传达依旧延续了《伤害》中诠释的冲突性和碰撞感。《残缺的彩虹》回归了千禧年间陈绮贞,简单的旋律勾勒出颜色和谐的画面感。在现在这种浮躁的社会,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不无例外都用力过猛,当陈老师唱到:想要听你说 快乐多过忧愁 想要听你说 你看见的光 是我……总觉得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高中时骑着单车背对彩虹的情节。《台北某个地方》是最早发行的单曲之一,当时就很爱这个调调。第一班列车、收音机、便利商店的霓虹,几个名词就勾勒出了台北的某种状态,孤独的、安静的、繁华的却又忧郁的。《沙发海》是整张专辑最爱的一首,陈绮贞把某种慵懒到瘫痪的状态写成了一首歌,一整天都呆坐在沙发上,把沙发睡成一片汪洋,醒来看见月亮依旧追问太阳。看似无聊和空洞,却又像散文一样充满诗意。《跳舞吧》是另一首大爱的单曲,应该是陈绮贞第一次唱这类风格的歌曲,仿佛是安静的台北某个角落里狂欢的一场音乐会。睡觉是为了清醒,清醒是为了沉迷,依旧是矛盾着的陈绮贞。《她说》像是陈绮贞的某种自白:她说,她想改变,一种念头扫过心里面,要先丢弃重复的乐趣,再去捡回犯错的惊喜。整首词写的非常精炼美丽,像是一首散文诗。《华生》:你走路总是喜欢走左边 ,你写的字总是歪歪又斜斜,你喝咖啡总是喜欢剩一些些,你最讨厌逼别人表态的虚伪。并不浮夸的描写却格外讨巧。《变色龙》虽然旋律并不是我喜欢的,但歌词值得细细品味:现在就回到最初的我,没人再说我越来越像你,因为模仿你 变成更好的你。《观察者》吉他声的前奏响起就觉得是首好歌,依旧是台北额陈绮贞的风格:你哼着歌 困在绿灯前的冷气房车,冰凉的沉默让你放松,热闹的社交却让你词穷,还有什么规范,让我们受困其中。写的真是好!
整张专辑舒服顺畅,仿佛又回到了早起的陈绮贞,坚持自己的感受,不受外界的影响。就好像台北这座城,好几年都是一种模样,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唐突的激进,高楼还是那么些,高架桥也没有增加几座,可是这么多年,生活依旧还是有滋有味,其中有那么些对政治的不满,有那么些对经济的抱怨,可便利商店的霓虹依旧彻夜未眠,咖啡馆的香气依旧绵绵氤氲,小街小巷的小吃店依旧开的热闹拥挤。它没有东京那么现代化,也么有新加坡那么国际化,比不上北京的广阔,比不上上海的华丽,可是它却自己踮着小步舞曲般的自我陶醉,不自卑不自怜。
就像结尾的那首《观察者》唱的:
记得穿着制服骑着摩托车
经过隧道 海边星空下的离别
青涩的心碎和挫折 用吉他写下孤独的歌 孤独的歌
你离开 往前走 却想念着
我躲开 不回头 却观察着
观察了悲欢 观察了离合
看见你哭了 又笑了 放下了
却拥抱着 拥抱着……
陈绮贞就如台北,从来都不是有野心的,也不是有大抱负的,谁说一定要去改变,一定要去突破,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观察者有时候是对生活最好恩赐的报答。
看见你哭了又笑了,远比爱到死去活来更让人觉得迷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