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乐评
继高中音乐课观看《歌剧魅影》的电影之后,终于在N年之后有机会在美国纽约看一场百老汇版的音乐剧演出,归来后依然意犹未尽,又在网上看了25周年纪念版。犹记得当年在紧张的高中课程下,音乐课两周上一节,一节只有40分钟,动不动又会冒着被主课替代的风险,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了多半个学期。也因此,脑中印象更为深刻,那多半个学期里,耳边每天都在回荡魅影出场时玄幻的间奏。
首先来说说音乐剧的剧情。其实对于这一剧作的剧情,大家众说纷纭,总体来看,评价是不太高的,大概是有点三观不正吧。魅影在剧中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天资聪颖、极具才华的存在,他因为一出生就脸部畸形而被母亲抛弃、也被世人唾弃,母亲送给他的第一件衣物是可以遮住脸的面具,而世人将他囚于笼中,把他当作怪物来对待。他在剧中一直担任着自小失去父亲、在剧院孤独长大的女主的指引者,赋予她无人能及的演唱功力、为她指引前进的方向、陪伴她一路成长;可是女主在揭开魅影面具、看到他丑陋的外表之后打破了对魅影的一切崇敬和感激,继而和才貌双全的子爵产生爱情的火花,最后抛弃魅影,和子爵走在了一起。在结局之前的高潮是魅影在面对女主Christine的背叛与嫌弃,加之从小的经历,心理扭曲,将女主囚禁、将子爵套在绳索上,并声称女主只有嫁给自己,才肯放子爵一条生路。而在这时,女主回过头吻了魅影,不知是救子爵的手段、还是同情、亦或是内心深处对魅影的几分歉疚,抑或皆有掺杂。于魅影而言,这一吻点亮了他整个世界,他留下了两行热泪,大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与整个世界的和解,继而转身拿蜡烛烧断了绳子,放了子爵,然后大喊:“Run!Leave me!”其实,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对魅影有任何讨厌,哪怕是他失去理智的时候,我也十分理解,毕竟他自小经历的一切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能够坚持对音乐的热爱、愿意用尽一生来爱Christine,这让我觉得他的内心依然还如天使般纯净。反倒是女主,从崇敬依赖到嫌弃恐惧,转折就是揭开面具的那一刻,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她完全因为外貌而否定了魅影对她的恩泽。当然,对于女主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她只是千千万万普通人想法的一个体现,换做是我,大概也不一定有勇气去面对这样一张脸。
再来说场景,因为纽约百老汇版的音乐剧是在现场看的,我就单说这一版。作为穷游党,没钱买台前的位置,在后排看得也是些许费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会场的吊灯。从开头的拍卖,吊灯就在场中忽明忽暗、带着星星点点的火花与紧张的音乐,看着吊灯一点点从舞台地面升到大厅天花板,是真的震撼!其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魅影带Christine进入地宫。满台的蓝色迷雾、他们划着小船,在星星点点的灯光里前行,伴着充满神秘感的音乐,游荡在舞台中,整个效果如梦如幻。其他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场景布置,但因为我也不专业、又在后排,所以姑且就只谈谈这两个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
最后来说下音乐。这是第二次现场观看音乐剧,也是第一次观看专业的音乐剧。上一次是在Natomas观看了中学生们带来的音乐剧演出,当时也是很震撼,他们小小年纪竟然能排练出如此专业的剧,并且唱功还都这么好!这一次看完后,也是搜了很多资料,才了解到所有的音乐剧都是现场演唱,那么想到《歌剧魅影》中一首首的高音歌曲,着实佩服他们的专业程度。整个音乐剧分上下两场,第一幕包含10个场景、13首歌。从《Think of me》的浅吟低唱、娓娓道来到《Angel of the music》的甜美与憧憬,再到《Little Lotte》的俏皮喜悦;接下来是最经典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充满神秘感与激烈的情感,之后是静谧安详、触动心扉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第六幕-翌日,女主演唱的是《I Remember》,悠扬又充满着好奇与俏皮......每一幕、每一个乐曲都灌注了不同的情感、带着不同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下半场分九幕,共7首乐曲,每一曲都演绎着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性格。
我认为,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不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而是看过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愿意去思考、品评,历经多年大家依然愿意讨论、分析甚至争辩,这就是佳作的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