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写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BC(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1714165/
07年写的那篇乐评现在已经没法看了,一个高中生一心想当音乐杂志编辑,什么都不懂,东凑西凑写出来个乐评放上豆瓣。一直说趁奴隶主公司放假,开个项目重新写东西,惯性太大直到最后几天实在无聊,才开始。反正先开始,提醒自己有这么个活儿。
石玫瑰的第一张专辑被捧上神坛,大多数歌曲继承于八十年代英国独立音乐的衣钵。这张专辑里,可以听到C86 tweepop甜美的旋律,后期Post-Punk乐队分解灵动的吉他,再加上Ian Brown温柔得可以杀人的嗓音。而且每个乐手技术都很出彩,整张专辑也可以满足技术流乐迷:Mani跳跃灵动的贝斯,帽子Reni放克影响的鼓点,和John Squire集百家之长的吉他,后者层层叠叠的吉他编曲让歌曲很有层次。如果能找到加长版本的,里面的b-sides也都很棒。
至于听了第一张专辑之后再去听第二张,很多人都感觉挨了一记闷棍,心中纳闷,“这个乐队怎么成这样儿了”,那应该是四块二心里还是想做一个70年代的吉他手吧。所以那个美好温柔的石玫瑰在了1989年就没了吧。
写点关于四块二的吉他:
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慢慢练吉他,遇到的几个大门槛,比如Angus Young(ACDC)的solo,比如Mark Knopfler(Dire Straits)的指弹,再有就是四块二的吉他。直到现在每每想认真涨琴了,练四块二,因为弹他的东西什么都能学一些。他可以像Johnny Marr那样把和弦打碎,分解出来弹个玲珑跳跃,比如<This is the one>或者B-side金曲<Mersey Paradise>。或者向Jimmy Hendrix一样恰巧的切音,不太使劲就能把歌曲弹活,比如<Shoot You Down>,比如<Standing Here>和<Fools Gold>。
至于在<I Am the Resurrection> 里4分钟后大段大段即兴发挥,应该是四块二想表达的一个信息吧,自己还是想去弹70年代摇滚。所以<Second Coming>完全就是四块二主导的brainchild。 甜甜的旋律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串的吉他riff和solo,乱耳的哇音,层层叠叠的吉他轨道。
其他一些零碎的想法
1.关于现场:几次现场因为各种原因都没去成,看油管的视频,感觉现场不太行,Ian Brown唱歌没调,还有就是不能呈现录音室版本的丰富。四块二在录音室版里各种叠轨道,现场里一把吉他太单调,根本撑不起来。
2. BSides好听:<Mersey Paradise>; <Standing Here>最后的一段才是Ian Brown的最佳;<Pearl Bastard>之前心情low时听特别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