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颠倒梦想,拥抱无尽光芒
音乐不公平。
无人能确证「音乐」的出处,音乐史教材里最多告诉你起源于号子,它太古老了;但到了今天,在这个音乐工业高度复杂、分工高度精细、唱片制作吃力不讨好的年代,在这个做音乐不一定有饭吃、评论音乐却可以赢得掌声甚至赚得盆满钵满的年代,鲜少有人觉得自己还不够了解音乐。艺术家变了,他们说风格丧失;艺术家不变,他们说江郎才尽。当音乐不用来听而用来说时,他们总是对的,他们看到的不是音乐的实相。音乐多轻贱。
《无尽光芒》这张专辑中,没有硬拗,没有抖机灵,没有无病呻吟,没有迎合市场,连最近几年出的EP和单曲都不收录,实实在在地做出十首新歌来。26号发行了数字版以后我就一直在听,到今天十首作品有八首我标了红心。豆瓣有短评艺术家说音乐审美落后,不爱听4/4还是不爱听四大件?审美这个制高点许巍不会去爬的,他已然心无挂碍,远离那些「颠倒梦想」了。你们看不上的词,晚风太阳霞光温暖光芒大海风景天空宁静,是这个世界的实相,是不会骗人的;你们看不上的曲,则是许巍生活和追求的实相,是他沉淀多年以后的自然呈现。说它轻贱,不公平。
据经纪人虞洁说,许巍早在《时光·漫步》阶段就开始试图参禅,颇具禅意的《蓝莲花》即是一例。近期作品中,许巍词作的固有词汇快跟汪峰的固有词汇一样标签化了。这恰恰说明了他的真实,他已经不必痴迷与执着,他看得到社会的问题但更喜欢了解那个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世界,他太明白如何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许巍一直不忘保有和彰示自己中国音乐人(尤其是西北音乐人)的身份,新作《心中的歌谣》乍听略土,稍一琢磨就会发现旋律基本符合民族五声调式,颇有西北民歌的韵味,再次印证他想更多地拥抱中国文化并贯穿在音乐表达中的想法,而且这个追求是有一定标准的,他甚至觉得结合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光·漫步》受英国摇滚影响很大(许巍:后来说我牛的人,当年我落魄潦倒时你在哪儿呢?)。
这一切并不是以媚俗和低头的方式进行的,反而更多地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姿态,他既可以写出《空谷幽兰》这样追寻诗经古风的作品,也可以把《第三极》的词作交给其他人完成(后来因为这次合作很顺利,又与词作者王海涛合作了《无人知晓》)——这些音乐在响起时,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是许巍的作品,是的,他保有自己音乐宝藏的秘密,且一直忠于它。
觉得不过瘾?觉得不如《在别处》《那一年》那么粗粝了?不愤怒了是吗?不如《此时此刻》有那么多金曲和炫技了?
许巍完了?
许巍也够难的,每次大家说他完了,都是他发专辑的时候,而不是他发不出专辑的时候。他们不会去看专辑内页,不会去了解李延亮在许巍落魄时期陪他去酒吧驻唱就批评《无尽光芒》太李延亮,不会去思考许巍对中国文化和佛学的重视就批评他现在不愤怒不孤独光温暖光平和。敢情一个从抑郁症和穷困潦倒的困境中走出来的艺术家还活错了?
很多被许巍《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之前的作品鼓舞的人,会觉得现在跟许巍渐行渐远了,觉得许巍不再拥有那种扭转乾坤的力量了。这个逻辑很搞笑:走出来是一个过程,但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停留在走出来的过程里——那岂不是说明他其实没有走出来?许巍最困难的时候恰恰不爱弹琴不爱写歌,唯一给他安慰的是列侬那首平静温暖的传世名曲《Imagine》。(特写丨许巍:忠于内心的音乐路)许巍曾说:「列侬对我的影响不仅是在音乐上,还有生活态度。他的歌一直在唱爱、希望,这让我感觉温暖。另外,他的表现形式质朴、简单真实,所有的东西都来自生活,这给我很大启发。」(约翰-列侬 一个理想主义的织梦者)
没错,拯救他的不是评论家,不是传唱度,不是酷炫的吉他 solo,不是唱起来安全舒适有人捧的乡愁与批判,不是抵抗到底宁折不弯的投枪姿态,而是音乐,是朋友,是爱,是他写在如今的歌里的那些「浮于表面的词汇」,他参悟着一花一世界,平凡中亦有无尽光芒。
我谢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