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ly Beauty:情绪之必要
蔡依林的困境是多重高压的:最具包容力的粉丝群体亦是最挑剔的看客,偏离大众视野多时却无法抛下反哺听众的迷思,既要新鲜锋利的态度传输,也要扁平化为娱乐场的流体姿势。而这些难题的命名人,恰好都是她本人。
但在被《Muse》/《呸》万花筒般的欧美大块状节拍轮番轰炸后,难免对“Ugly Beauty”的命题作乖张的预设,将“反抗主流审美”的重担压在蔡依林身上,欲求见证华语音乐再次突破阈值。事实上,专辑没有一首歌能比“Miss Trouble”更“怪美”,制作坐标大多转向暗色细碎的嘻哈/Trap韩化氛围,陷落在“怪”和“美”的中间地带。猎奇之旅的落空也造成了我对这张专辑的最大误读,几经琢磨,才明白《Ugly Beauty》其实无意重设唱片工业/大众审美的对立,“情绪”的和解才是它的最终落点。
这也解释了她对首波主打“怪美的”的歌曲和MV同步释出(尽管最后MV因后制被延迟)的坚持。“怪美的”摒弃了“大艺术家”、“我呸”层层叠加的推进感,由精密离散的部件和晦涩的旋律线条所搭建,冲击力的匮乏让它饱受争议:它并不安于“美”,却也未能“怪”出新维度。而兼备缤纷噱头和私密体悟的MV则为解读它提供了新思路——蔡依林并不聚焦评判美丑准则的对立,她更想通过和美丑所引发焦虑的和解,传达情绪内部的兼容性(MV结尾的拥抱)。“怪美的”不仅是自我肯定的形容词,更是一次包容色彩的立场宣言。
相比最后才收录的“怪美的”,“必要之恶”显然才是整张《Ugly Beauty》的点题之作,也揭示了她在专辑中最根基的创作思路:以斑驳克制的编制作底色,扭曲声音质感,以怪谲姿态探究“情绪”的切面。外观乖张的前半张实质聚焦小格局的情绪叙事:邪恶(“必要之恶”)、顽抗(“玫瑰少年”)、复仇(“你也有今天”),非常宝贵地在华语语境下挖掘到“情爱”之外的情绪伤害题材。尽管“玫瑰少年”寡淡的制作难以媲美“迷幻”/“不一样又怎样”的斑斓质地,但一句“one day I will be you/baby boy you could be me”足以让她从为少数群体的“外部”斗士形象切换到“内部”共同发声的陪伴角色,是她在亚文化话语权上的意识蜕变。“你也有今天”则站在感情的基点,辐射出更多言外的抨击意蕴。
后半张降低企图心的中慢板作品则焕发出她生涯的新形态。“你睡醒再看”是她生涯最具自我剖析意识的作品,ambient音墙悬浮电子音效,穿插金曲奖获奖瞬间的“蔡依林”,回溯了她痛苦的起源和终点,是白描自传“我”的大幅进阶。“脑公”绝非“日不落”的花痴复刻,“我的脑公什么都秒懂/但有点不懂我”暗藏现代女性最残酷的注脚。“甜秘密”是全专最好的作品,用凛冽的急速剪辑冲破华语主流乐坛长期失语的“情欲”表达。“爱的罗曼死”和“如果我没有伤口”则是成功跳脱华语芭乐刻板印象的优良示范。
《Ugly Beauty》不是一张完美的唱片,蔡依林的声音难以彻底支撑构思中浸入式的艺术探究(“红衣女孩”),处于边缘地带的华语舞曲也没有足够丰厚的资源,让她雕砌出无死角的精品。但她显然已摆脱旧时流行傀儡的束缚,专辑把控调度上的打磨也比前几张全面进阶。“情绪”并非华语流行乐的冷僻议题,但大多都和艺术瓶颈和情爱陨落所勾连。以内化视角窥探“情绪”对立面才是《Ugly Beauty》的价值所在。我曾认为谜底早就写在《Muse》无惧温润的欧陆风情里,那里有她最渴求的自在和松弛。《Ugly Beauty》所催生出的表达欲望却让人触碰到她除了“求新”以外更茁壮的生命力,还添了些自嘲的幽默感,现阶段的她依然值得赞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