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忆莲刻薄,也不代表你更高贵
打开林忆莲新专辑《0》的豆瓣乐评,看到有几个1星评价明晃晃地挂在首页,抱怨她的专辑难懂,装神弄鬼与完全放弃悦耳度。这样的评论看起来竟有些似曾相识,就像《野花》发行时大部分乐评都在嚷嚷“曲高和寡”,市场表现也难以让人满意,直接导致了她离开华纳,开始了另一段艰难的音乐旅程。
但是,就像《勇敢传说》发行的时候,豆瓣影评豆友@拾叁空城 的那个获得了700个有用的评论一样,“ 相信我,摆好姿态对着电影居高临下的说三道四绝对不会让你看起来更有个性,看过一部《wall-e》或者《up》并不代表你就有资格对pixar刻薄 ”。
也像《美食总动员》里,那个奄尖高要求的美食评论家,被一盘老鼠做的美食感动后留下的评价,“ 就很多方面来说评论家的工作很轻松。 我们冒的风险小却位高权重,人们必须奉上自己和作品供我们评论。我们以负面评论见称,因为读写皆饶富趣味。可是,我们评论家必须面对一个难堪的事实 :以价值而言, 被评论家批评为平庸之物的同时我们的评论也许比他更为平庸。”
这个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就算是经历过华纳时期,经历过《野花》《梦了疯了倦了》《都市触觉》时期,也不代表可以动辄出新专辑的时候就高高在上说她今不如昔,最好的只在过去。这样的评论姿态只会让人觉得,永远高高在上地活在过去,不冷吗?她已经move on往前看了,很多人还活在过去。
我私心觉得的一点是,“评价”这件事情并不比“创作”本身更加高贵,也不意味着评价者就可以站在高高的至高点上对事物肆意发泄情绪。很多人都对小众创作歌手异常宽容,对这样一位有勇气创新、也对社会持续保持关注的温柔的艺术家却苛刻至极,仿佛对她的嘲讽与攻击,可以显得自己更加超凡脱俗。
他们刻薄地评论林忆莲与她这张做了六年的新专辑,说她不知所云,江郎才尽的时候,却很少想过,他们并不因此而更加高贵。贬低这样一位一直在自己的音乐历程上努力的歌手,顺便再自吹一把自己的“高品位”,但是,品味就真的那么高了吗?
我不知道那几个打一星的人是有多不喜欢这张专辑,但是这张专辑,真的就这么不堪到制作烂到只值一星?如果《0》真的只值一星,那么华语乐坛还有太多太多的专辑,可能都负分开始跳水了吧。
每个人都拥有评价的权利,不是一面倒的夸也太过正常,这篇文章不是为林忆莲洗地,也不是所谓的粉丝控评。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歌迷,看到她这样一次次地被某些乐评人刻薄地毒舌,觉得不忍心而已。
最后,我很喜欢这张专辑,喜欢到愿意花时间去用最好的设备细细聆听她。她可能不再是新生代瞩目的焦点,也因为“看起来不酷不新潮”而更少受到追捧。但是,她能在乐坛三十多年依然保持对音乐敏锐的触觉,依然保持悲悯的心关注社会,这样无言的沉默与坚守的温柔,对我而言,才是真正的酷。
我觉得她需要的不是安利,“安利”这个词太互联网也太肤浅了,乱七八糟的综艺、层出不穷的流量,或者眼花缭乱的流行趋势,林忆莲跟他们比起来,是更加古典的一种存在。她在吟唱生命礼赞,她在歌颂斗转星移,在时间里是不朽的、温柔的、悲悯的、庞大的存在。
在一呼一吸里,我能遇见你,我能聆听你,就是生命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