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Muse才能超越Muse

音乐在某些情况下经常呈现出一种“防腐剂”的作用,这种现象在从事音乐的人身上就更为突出。13岁就开始在一起玩音乐的几个人,在40岁的时候依然还保持着最初创作音乐的动机,自由地、认真地创作音乐,让人很暖心。
说起Muse很多人会把他们和摇滚乐联系在一起,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具备着相当纯粹的摇滚文化元素,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不止于此,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描述方式来概括Muse。他们惯用摇滚为基调的创作初衷,同时不受任何思路限制的加入他们认为对的音乐元素。也所以我们听到的新专辑《Simulation Theory》,依旧是以摇滚为基调的Muse式的创新。
比如单曲《Pressure》音色很Grunge,曲风偏Indie Rock,旋律走势有一些布鲁斯的味道,吉他音色让我想起The White Stripes乐队吉他手Jack White的那把用塑料做的电吉他。当然除了摇滚味道浓郁的风格之外,专辑还游走到了一些其他音乐范畴中。纯粹电子乐的开篇让《Algorithm》充满了奇幻迷离的色彩,略带下坠的旋律走势似乎是提醒着人们Muse过往音乐中经常出现的颓废感,电子鼓加上丰富的电子乐滑音让整首歌曲有了一丝赛博朋克的画面感。
同时他们还在专辑里创作了一些嫁接模式的歌曲,比如《Get Up and Fight》前半段电子乐配上女性和声,十足的英伦电音舞曲的感觉,然后突然转接摇滚,整首歌曲一直在摇滚与电子这两种元素之间反复跳跃。不知道是为了增加音乐的数码感还是其他的原因,Muse在新专辑中选用了较大篇幅的电子乐,不同的是他们的电子乐中架子鼓的戏份会比电子鼓大一些。从专辑封面来看这张专辑真的有那种数字时代赛博朋克的时尚科幻风格,而在专辑音乐的创作上也更是如此。
例如《Blockades》,或许是整体烘托的原因,就连中间吉他SOLO选用的蛙音效果器也蒙上了一种赛博朋克的科幻感,只有SOLO后半段的速弹让人从电子乐中回过神来,才想起他们摇滚乐队的身份。
《Dig Down》的开篇让我猜想Muse难道还要来一份“工业金属”么?但是随着播放器进度条的推进,发现并没有任何金属元素,甚至也没有什么摇滚色彩,不过倒是把我们一下子抛入到 Muse过往招牌式的颓废和坠落感中,曾经的那些迷茫和寻觅自我的状态瞬间冲上心头。把这首歌安排在压轴的位置,是否有些特殊的意味呢?不过好在,依然是我熟知的缪斯,尽管比起巅峰时期的缪斯,这张专辑一般般,但是总归还是不停地做着自我调整和创新的缪斯,正所谓唯有Muse才可以超越M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