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不可及的心(星)——《水星记》乐评
“在天文学中,逃逸速度物体逃脱星球引力的速度。水星的逃逸速度为4.435km/s,但这并不意味着逃离,我愿意,也希望你吸引我轨迹。”——选自网易云精评。 勒文第一次听郭顶老师的音乐,还是在2016年的冬天。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编曲导师——蟹子老师。而作为导师的他给勒文推荐的第一首专辑就是郭顶老师的《飞行器的执行周期》。那时的勒文还是一个相当狂躁和极端的人,沉迷于日韩系列的rock,hiphop无法自拔。认为一个内地音乐人能有什么能耐?听他的歌,我还不如继续沉迷日韩音乐。可是,当勒文听到这张专辑里,这首《水星记》里的第一个音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改变。 郭顶老师的音乐给勒文的第一印象,不像是音乐人的作品,更像是一位飞行员在天空中描绘着属于他的史诗。勒文说更形象一点儿的话,有点儿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人,飞行员兼作家,代表作小说《夜航》童话《小王子》等,于1944年执行飞行任务时失踪)的感觉。 先来介绍一下郭顶老师:音乐世家出身,签约于环球唱片公司,并创立个人厂牌享耳音乐。郭顶老师的音乐以深情与细腻著称,无论是旋律性,编曲,作词,音乐对比性都是上佳之选,堪称华语乐坛的音乐先锋。 这首《水星记》,勒文个人觉得(大概是勒文听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就是这首《水星记》,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吧),《水星记》是郭顶老师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那么今天,勒文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这首作品。 歌曲前奏是钢琴与电吉他的配合。当然,分工也极为明确,电吉他下行,走旋律声部,钢琴上行做铺底和声声部,这让听众可以感受到一种音乐的落差感。按照pop音乐常规的编曲思路,原本应该是电吉他上行感,而作为铺底的声部应该下行才对。郭顶老师选择用这种别出心裁的编曲思路,不得不说是非常新颖,时尚的。而勒文也好好研究了一下郭顶老师前奏的和声走向。别听郭顶老师的和声铺底加上电吉他的旋律声部有很多极不协和感(二度,七度音程为极不协和),勒文以为他会用到至少三个和旋,比如I级,IV级,V级这样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方式是和声中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很多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所编写的和声,都与这三组和声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事实上,郭顶老师在这首歌的前奏中吗,所运用的和旋只有I级而已,极不协和感的来源是,郭顶老师将原位的大三和旋的三音升高了一个大二度,由于其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改变旋律调性,故此称它为调式变音(指将调式音阶中的任何一个自然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所构成的带临时升降记号的音即为调式变音)。 进入主歌部分,电吉他音色消失,人声实录出现,钢琴由前奏时的柱式和旋换成了分解和旋(依旧是I级和旋,分解下行),以其运动性和灵活性凸显古典钢琴的颗粒感(这种奏法会有利于手指灵活度,增强肌肉记忆的能力,同时对于力度的把控和钢琴踏板的使用会显得比较严谨)。而第一段主歌所用到的配器,只是人声加钢琴,有点儿类似古典音乐的艺术歌曲或是.Opera(歌剧)的表演形式。第二段主歌加入bass,让音乐的低,中,高三音平衡一下。在这里可能很多听众会觉得郭顶老师的人声旋律有一种变调的感觉,当然,勒文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为此,勒文专门去键盘上试了一下.......嗯,这首歌的唱段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变调或转调(只是副歌部分有很明显的和声大调感)。而产生这种幻听的错觉是因为郭顶老师在I级的分解和旋中加入了升sol和降si(勒文这里用的是首调识音,不是固定调,这是一首F和声大调的歌曲。大家不要用C自然大调或固定调的认音方式来判断)。 副歌部分,分解和旋再度变化为柱式和旋,增加音乐的稳定性。Drum出现在第一段间奏的末尾部分,这里运用的奏法是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后续第二段间奏有出现模拟电萨克斯音效solo的效果器,第二段副歌后面有出现弦乐组加花,让音乐在现代pop之余还有一种经典和复古的味道。 郭顶的唱腔以中低音区的真声咽腔为主,副歌部分有加入头声(源于高音的振动产生于头部,发头声时声带闭合良好,能用于歌唱)。按照郭顶老师自己的意思,他是想要把自己的人声处理成乐器一样。 咳,今天的乐评稍微有点儿长,大家可能得花点儿时间好好消化一下,毕竟勒文现在以给大家水货……emmm,干货为主,大部分的水勒文都拧到水星上去了。所以,请大家放心食用,不客气。 乐评人——伊勒文 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