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新专辑《争鸣》:为时代发声的独特音乐存在
11月底,广州著名古琴后摇乐队沼泽的新专辑《争鸣》在各大网络音乐平台正式发布。从专辑名称便可以看出,这又是一张富含家国历史意蕴的专辑。早在今年6月份,笔者就于沼泽在南京欧拉艺术空间的巡演上,全程聆听到这张专辑的现场演绎。下面结合当时的观演体验,谈谈我对这张专辑的一点聆听感受,供大家参考。
作为沼泽的队长,海亮一直以儒雅、谦和以及浓浓的书卷气形象示人。演出舞台上的海亮,话向来很少,几乎所有情绪,都用其感情饱满、富于张力的演奏来表达;然而即便在演出最高潮的时刻,蓄着胡须、带着眼镜的海亮,还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爆发之中的内敛与克制。这或许正是多年的阅读,赋予他的独特性格与气质。
每次见海亮,总是一副中式传统装扮,无论是在休息室,还是在舞台上,他都跟周边的环境,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疏离。这样的隐士气质,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位特立独行、隔绝于世的人。相反,我们在沼泽的历张专辑里,都能听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意蕴,听到自由个体与家国变迁之间的丰富互动。或许真正的大隐,正是从容生活在这个喧闹而嘈杂的世界上,但保持独立与清醒,坚守求知与思索,从容探究当下这个时代与国家的重大命题。
早在《沧浪星》这张专辑里,《落木》对古诗词意蕴的借用,以及以岭南人身份,刻画的美妙江南景象,就让人感触不已;即便是《打捞星星的少年》这样更具现代感的乐曲,也通过个体几十年生命史的回顾与叙写,来表达所谓人生须臾的意蕴,这样的历史感,只有饱读史书与遍览世界的人,才能够拥有。
而到了《一九一一》这张专辑里,沼泽以音乐来为历史发声的意图,则传递得更加明显。专辑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时推出,又直接以武昌起义的发生年份为名,四个波澜起伏的乐章,仿佛将20世纪中国的百年变迁,完整浓缩在这一个小时左右的音乐之中。考虑到辛亥革命的发起人多为广东人,再联系沼泽作为广东乐队的身份属性,这张专辑,理应成为众多辛亥百年纪念的活动与作品当中,不容忽视的一种独特存在。
而到了今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沼泽又将自己新推出的专辑,命名为“争鸣”。尽管这一名称,源自海亮在森林里录音,演绎“百鸟争鸣”故事的创意,但按照罗兰•巴特所谓作品意义是由作者和受众共同生产的观点,专辑《争鸣》在这一时间节点发布,实在不能不让听众们想起四十年前,开启改革开放的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大讨论。回顾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历程,几乎每一次改革的重大转折与推进,都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1978年,是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1988-1992年,关于改革的下一步出路;1998-2001年,关于“入世”与否的争论;而就在今年,官方也发起了关于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正如某位哲人所说:所谓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沼泽把“争鸣”,作为描述与再现当代中国几十年变迁的关键词,是非常准确而敏锐的。
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争鸣》演奏过程之中,沼泽对于乐曲编配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让听众仿佛在观赏一部没有影像的电影,在畅读一本没有文字的巨著。起初,慢慢丰富的编曲元素让氛围渐起,仿佛象征着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接下来,旋律从沉重清晰的鼓点声,引入乐章的开启。海亮开始用琴弓拉弦,仿佛码头号角声悠然响起。再往下,乐章以轻快的节奏继续前行。箫声在此时恰如其分地引入,轻快悠扬。紧接着是电声渐起,逐渐盖过箫声,音乐渐成暴风骤雨。此时的海亮用琴弓激烈拉弦,一时间昏天暗地。随即,电子节拍声响起,仿佛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箫声在此时再起,更显深沉。音乐继续悠然前行,宛如一曲朴素颂歌。颂歌之后,节奏渐弱,节拍再起,箫声肆意,刹那间,江湖大隐气象托盘而出。音乐氛围随即再入幽暗,鼓点干打,少有应和,一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意象清晰显现。转眼间,音乐意境又变得迷离晦暗,仿佛完全出世,直至气若游丝。此时乐风一转,激烈鼓点声再起,一种动荡不安,再入纷乱的景象突显。此时的音效仿佛警报声一般,进行曲的节奏开始。随后,音乐节奏再一次显现悠扬,慢中渐快,古琴由弹转拉,闹中又闻箫声。此时的箫声仿佛超然世外的隐士,独守清醒姿态。就在此时,海亮开启了余音绕梁的人声长啸。就这样,音乐进入最高潮。海亮开始模仿鸟语。一阵喧嚣热闹之后,一切重归于宁静。如果说6月份的现场演绎中,鸟语是由海亮的人声模拟的话,那么在最新发布的专辑当中,沼泽在森林这番天然的混响中,一并录入了不时响起的鸟鸣,其音乐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当时的现场聆听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第一,是乐章编配与时代历史演进的对应性,听完此曲,我特别希望能有几天时间,抛开工作和各种俗务,心境从容地为这首曲子,撰写一篇长篇的散文诗,来表达我对乐曲的理解。每当乐曲转折、递进,乃至最终高潮之时,思及中国最近数十年里的种种重大事件,一方面感慨莫名,一方面又激越不已,完全融入在音乐的氛围之中。第二,是海亮对于古琴和箫这两种乐器、三种弹法(包括吹箫、弹古琴、琴弓拉琴弦)的灵活运用,仿佛给我们呈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自我,或者三种类型化的国人形象。当电声音乐悠然推进之时,海亮从容弹奏古琴;当电声音乐递进转折之时,海亮手持琴弓,纵横拉奏琴弦;当电声音乐喧闹狂进之时,海亮却开始悠然吹箫。如果把电声音乐比作国家与社会,海亮的三种弹法比作个体的处世态度的话,我非常欣赏海亮所展现出的这三种形态。国家稳步前行之时,我从容相和;国家面临转折跌宕之时,我审慎参与;而国家陷入风暴与动荡之中时,我保持清醒,独立发声。这样的意蕴,让我对海亮、对沼泽,更加生出几分敬意。第三,就是在乐曲高潮部分,海亮加入的人生狂啸的处理。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非常欣赏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山林长啸之声。阮步兵(阮籍曾担任步兵校尉一职)曾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的确很庆幸,这个时代,能拥有沼泽这样的以艺术发声的“英雄”。
进入12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各类纪念活动纷至而来,而沼泽的这张新专辑《争鸣》,相信应该是以音乐为这一时间节点发声的最独特的一种存在。也希望这样兼具艺术性、思想性和历史感的声音,能够被更多有缘的耳朵听到。
就此搁笔。
2018.6.11晚初作,2018.12.2改定于竹林斋
(本文于2018年12月11日在澎湃新闻的文艺范栏目刊发,刊发时有删节,此为原文,配图来源于澎湃原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