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龙一专辑《未来派野郎》未来在哪里?
《未来派野郎》是个很不错的概念专辑,这里的未来派是指未来主义(Futurism,当然直接说“未来派”也没错,日文中用“派”更多(就像我们说行动派,抽象派,野兽派似的),显得温和一点更像艺术风格一点,“主义”这个词本身也显得太正经严肃了),一种艺术风格。整张专辑围绕“未来主义”的概念,做了不同的音乐主题。
因为国内没有相应的详细介绍,只能依靠日语资料简单翻译。大致看看就好,理解坂本龙一音乐里含的典故即可。
1. Broadway Boogie Woogie (百老汇爵士乐)
来自于风格派艺术家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同名画作 ,画作描述的是纽约的街道、夜色和流光闪烁,一片繁华景象。和题目一样,教授尝试合成器音乐中融合爵士风格(爵士在他的作品中占比很少,所以挺稀奇的)。里面也加入了科幻电影《银翼杀手》的台词。电影改编自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剧本则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威廉·巴洛斯写的,教授上学时就读过他的《裸体午餐》。
*教授在YMO时期与高桥幸宏写过一首歌叫《Be A Superman》,音乐里的英文男声就是威廉·巴洛斯的录音,而威廉也曾表示过很欣赏教授的音乐。
2.黄土高原
(这个我没啥介绍的, 因为更多是使用的音乐器械的特别,这方面不是很懂。)
里面和和声旋律借鉴了约翰·巴哈贝尔的《卡农》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全智贤上台表演车太贤送给她花的那首曲子),只是借鉴,其实旋律是不太一样的。
这个作品后来由女歌手饭岛真理(《超时空要塞》林明美的配音者,并演唱《超时空要塞 可曾记得爱?》)唱了填词版,叫《遙かな微笑み ―黄土高原― 》,翻唱契机是在制作这首时她到录音室串门去玩,听到了这首表示很喜欢。
3. Ballet Mecanique 机械芭蕾
取材自1924年先锋派实验电影《Ballet Mecanique 机械芭蕾》,由乔治·安太尔(George Antheil)配乐(教授的灵感重要来自这个的配乐,不是短片本身,因为他特地强调了配乐者,而不是像他说戈达尔的电影似的强调的是导演),电影拍摄了很多往复的机械运动及生活片段,各种元素的碰撞,而乔治当年的配乐也是螺旋桨声、汽车喇叭、钟声都有,挺嘈杂的,放在现在依旧是实验性很强的短片。正片共有16min和19min版本,可参见B站“坂本龙一资讯”传的16min版,应该是国内网媒上唯一一个正片长度的资源了。
这个作品原收录在冈田有希子的《维纳斯的诞生》专辑中,叫《WONDER TRIP LOVER》,也是教授做的。在他自己发表《Ballet Mecanique》后,中谷美纪又翻唱了一版叫《Chronic Love》,编曲也是坂本龙一自己。
【先锋电影】机械芭蕾 Ballet Mécanique 1924【16min版】bilibili.com视频
4. G.T.IIº
这首全称是“Gran Turismo (great trip)”,没有什么其他的典故。
5. Milan,1909
1909年,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在米兰发表《未来主义宣言 》(之后才是刊载在法国《费加罗报》上),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坂本龙一用Macintosh公司发行的软件“Smooth Talker”合成的声音,内容是细川周平关于未来主义的解说。
6. Variety Show 综艺节目
这里面的人声才是真正的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未来主义提出者的声音,取材自他的一篇演讲录音。里面能听到教授融合了机械噪音、放电声、兵器声,反倒让正常的一篇演讲带上了节奏,就像马里内蒂在说Rap~
7. 大航海 Verso lo schermo
取材自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从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非常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浪漫色彩的作品,这里面结合意大利歌剧和美声唱法的声音来自かの香織(罗马拼写Caoli Cano 。这种唱法十分稀少+惊喜,也是这位的标志性风格,当时和坂本龙一合作的这首受到了好评)。
8. Water is Life
用古典CD剪切拼贴出的一首作品。 具体古典乐作品是马勒(Gustav Mahler)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9. Parolibre
来自1910年代的意大利未来派的自由诗,大致歌名的意思是“说文学”(抱歉这里也不是很能捋顺该怎么翻译合适)。里面的美声依旧来自かの香織。前奏借鉴了肖邦的24首前奏曲中的 Op.28 No.13 升F大调。
10. G.T.
和曲4差不多,编曲有不同。
这个整理首次是作为知乎问题回答发出的,原地址:坂本龙一 1980 年代的专辑《未来派野郎》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