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聽馬勒
真的,我好像一直聽不懂馬勒的音樂。從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甚至到冗長的布魯克納,我能聽得懂這些德國人的內在情感與音樂,只有馬勒的音樂,一直使我困惑。
馬勒的交響曲有龐大的結構,複雜的器樂配置,厚實而現代的和聲,激動人心的快板樂章和美麗得令人心碎的慢板旋律。朋友說:了解馬勒就能了解現代音樂的起源。
我知道馬勒的音樂述說著現代人的內心掙扎,他的音樂每一小段都很好聽,可是,他的話永遠沒說完,說到一半,快說到重點時就突然轉移了話題,另起一段主題旋律。對我而言,他的音樂是片段破碎的,總是欲言又止,當所有樂段結合在一起時,我就聽不懂馬勒到底要表達些甚麼。
是因為馬勒內心充滿著矛盾掙扎嗎,因兒時受虐經驗而無法信任他人、無法表達自己嗎,還是因為我太習慣於要有邏輯架構,起承轉合?
---
整理以前寫過的字,發現上面這篇,於是下午在家邊收拾屋子邊重聽馬勒。
想到世間有太多的苦難,和永遠洗不掉、捻不走的雜碎物。
好像開始有點懂了點馬勒。馬勒雖然瑣碎,但被龐大但有序的配器造構扎綁住,不顯凌亂。比起世間的紛擾凌亂,他遠遠遠不夠亂、不夠沈重。
這是我為何喜歡Boulez詮釋的馬勒。並不是因為他清除淨化了這些雜碎礫片,他直接張開掌心讓你看,其實不只材料,連綁住曲子的結構邏輯,同被髒污雜念之流侵蝕入骨。樂團「巨大重量感+清澈 texture」的精妙組塊,軍樂、Landler、牛鈴、翼號的配置,森林的、街頭的,攜手在「進擊的建築」裏共舞、時浮時沈。
然而,流毒纏身的大小縫隙,隱隱透出光芒溫暖,這是不沈溺、但也不過度沈澱,靜看一切的馬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