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或者贻笑,都是千古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今年四月份,惊觉“月华似练,遥看万载沧海成桑田”所描绘的意境(最早用练作比的大概是谢眺的“澄江静如练”)把眼前的月光比做白色丝绸,流动轻盈,又睹月怀思。后来听的次数愈多,越感觉这歌十分适合在月朗星稀的晚上听。
那么这首歌写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我来推断一下。
寒暑交替,过了千百载,世间已经轮回了多次。修士在山中浑然无觉,仿佛眨眼功夫。一个重大的日子降临——修士见到了一个美人,她有多美呢?在修士眼中,世间的景象不过寥寥几笔就可绘出,而她的容貌虽反复斟酌却迟迟难以下笔。这大概就是不染纤尘的“仙女”吧。只是见过一面,而偏偏就这一面,却是修士命里一劫。后来两人应该又见过几次,终于生出情愫。但修道之路已经走了半程,要放弃初衷吗?于是闭门静思。但见不到就想啊想,白天想的茶饭不思,夜里想的睡不着觉。看着摇曳的烛光,终于翩然睡去,在梦里梦到了这位仙子。然而这终究是幻象。修士午夜梦醒,走到窗边,看到月光皎皎,流在空中好像白练一般。人生就是如此遗憾,“如来与卿”只能选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千百年来,莫不如此。沧海桑田,留之何物?修道(也可能是修仙,修佛)不过是追求飞升与灵魂不灭。而摆脱尘世纷扰,首先必要断情(那些爱即恨(道),爱恨本虚无(佛))。月亮并不能对修士的命运给出答案,也不会给他指明方向。
这时,修士的心彻底动摇了。
修道成仙,流芳千古,但爱人臆我生变,终于反目。
放弃修行,传为笑柄,但爱得轰轰烈烈,不悔执迷。
修士的选择是前者还是后者?我感觉应该是后者,这样的人生似乎也是冲破传统束缚的第一步,一般也是从专制转向自由的第一步,但是现实中的选择却要复杂的多。
许嵩为《花千骨》创作的这首曲子更像是柳永写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意境开阔,着笔简练,叙事相对完整,且带有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是这首歌区别与其它作品的最典型特征。
唱腔上摆脱了以往的矫揉之情,确实是一个变化。
顺便一说,按照目前打分来计算,算出的评分明显要比7.3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