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切洛的室内二重唱(译)
By Bernhard Trebuch
现如今,威尼斯船歌几乎全然沦为俗套的游客娱乐节目,原本的歌曲消失已久,《我的太阳》取代了《La Bionda in Gondoletta》或《Ninna nanna mio tesoro》等曲目。在十八世纪初,潟湖之城曾有一位贵族听到那些船歌后大为赞赏,他先是给了演绎者Rosanna Scalfi音乐培训,继而娶她为妻。这位威尼斯贵族本内狄托·马切洛(Benedetto Marcello)在创作他的《室内二重唱》时,很可能回想起了当年那些情景和歌曲,因为二重唱的诗句叙述着与船歌相似的主题,尽管后者来得比较简单。
1686年,本内狄托·马切洛出生在一个从事律师职业的威尼斯贵族家庭,他的人生一开始就已被规划明确。他学习法律和文学,并且和兄长一样,在二十岁时便被选入威尼斯大议会。在赴任威尼斯共和国驻普拉(今克罗地亚境内)地方施政官之前,他已担任公职近二十年。在生命的最后七年,他担任布雷西亚共和国司库,直至1739年6月25日去世。
他内心真爱是音乐,但长期担任公职的事实,使他只能以“威尼斯贵族对位音乐爱好者”(nobile veneto dilettante di contrapunto)的身份释放对音乐的热情。他曾师从加斯帕里尼(Francesco Gasparini)和洛蒂(Antonio Lotti),并于1716年发表了《密函:以爱乐学社和阿卡迪亚学社成员身份所作的音乐论文》,对二人的二重唱和牧歌作品进行了分析和批评。他自己的创作包括钢琴曲、室内乐、协奏曲与交响曲、清唱剧、赞美诗、弥撒曲、日间剧、田园剧以及康塔塔。他的作品不只在意大利受赞誉,一路向北,得到阿尔卑斯山另一面的维也纳宫廷的欣赏。
几乎所有的意大利顶尖巴洛克作曲家,包括老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杜兰特(Francesco Durante)、加斯帕里尼、斯泰范尼(Agostino Steffani)、洛蒂,都写过室内二重唱,一个当今几乎已被遗忘和轻视的重要音乐体裁。这些二重唱作品有着今人看来充满神秘气质的诗句,以及在十八世纪初已显得古早的音乐,它们是写给诸如本内狄托之兄阿历山德罗,或著名的罗马阿卡迪亚学社的会员和同一圈层的行家们欣赏的。在威尼斯出版的数版散文诗、十四行诗和诗歌集,旁证了本地贵族们对此也有着相同的兴趣。 本内狄托本人也出版了诗集,如《十四行诗:我哭泣,不知哭泣亦有尊严》(威尼斯,1718)和《致上帝,十四行诗及其他神圣和道德的诗歌》(威尼斯,1731)。这可不是那种供人打发独坐弗洛里安咖啡馆里多出来的几个钟头时间的,多愁善感钻故纸堆的文字。你要明白,马切洛为诗歌谱写了总共八十四套二重唱,乐谱原稿就存在离威尼斯头号咖啡馆转角不远的圣马可图书馆内。
这些音乐珍品,散发着早期单声部歌曲的气息。在歌中,两个声音互相模仿,把充满诗意和音乐性的,偶尔拟声的句子抛高放低来回吟唱,时分时合,或以不谐和音互相碰撞,或以接近的对位,交缠上升,达到歌词的高潮。 马切洛的六首大提琴或古中提琴奏鸣曲发表于阿姆斯特丹,发表时间可能是1734年。这些奏鸣曲毫无炫技之风,而是,尤其在那些慢速的段落里,展现了马切洛对如歌的音乐风格、效果和音乐对话的深刻体悟。 这些奏鸣曲同时可用英式古中提琴演奏,可能只是一种推销的手法,使它们为更广泛的听众接受。希望大提琴师们能欣喜地发现,这些谱子用在古中提琴上一样悠扬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