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尔斯“未发表录音”中的《交响练习曲》

在Emil Gilels一生的最后阶段,舒曼的作品占有不小的分量。钢琴家原先计划在DG灌录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未果,所幸目前Vista Vera发行了现场录音。而他当时的另一核心曲目,就是舒曼的《交响练习曲》。Gilels最后的两套独奏会节目单,一套是以斯克里亚宾和贝多芬的Op.106为主,另一套则是以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为主,其中《交响练习曲》和《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重头作品。Gilels晚年弹《交响练习曲》至少留下三次录音,最常见的是他的日本独奏会现场,东芝—EMI和Melodiya分别发行了官方版本。另一次是在欧洲的演出,大师的卢加诺独奏会,原本上半场弹“帕格尼尼”,却由于临时身体不适,改成了一组斯卡拉蒂奏鸣曲。还有一次录音,同那两次相比不太常见,就是钢琴家日本之行“未发表部分”的演出。后来这些录音由俄国品牌Aquarius发行。
这家公司推出不少珍品,但录音质量的波动很大。所幸,好歹已经是1984年,这份录音是差不到哪里去了。然而,同Gilels日本独奏会“(先前)已发表部分”的效果相比,这些记录的音效还是有明显差别。那款官方现场录音应该是日本人的设备录的,效果无可挑剔。而此处的演奏,显然是苏联人自己的设备录的。此时苏联的录音效果也不至于让人发指了,但还是有差距。不过,整体效果还是相当生猛的,演奏本身亦然。Gilels这三款《交响练习曲》都完成于1984年,每次演绎却还是有明显的差别。早早发行的日本现场,可说是综合反映了钢琴家这一阶段深刻内敛的构思,以及他对于钢琴音色的把握,业已超凡入圣的成就。卢加诺现场的音色表现未有如此惊人,整体诠释也更加温和一些,不像日本现场那么追求上天入地。而日本独奏会“未发表部分”的演出,又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卢加诺版的温和之中,也包含了钢琴家少许的力不从心,譬如一些跳跃的表现;早年发行的日本现场既有慎思,却也不失为奔放自在的演绎,但钢琴家进入晚期之前“放手一搏”的气势终不复见。“未发表部分”的演出比它们都更带出一种不管不顾的特点。首先,表现那种贯穿于沉思之中的自由度,此处Gilels比另两次都更为大胆,有时甚至不介意夸张一些。跳跃之利索胜过欧洲现场,而信手推出排山倒海之气魄的功力,又几乎撕裂了另一次日本现场对于声音控制的审慎倾向。Gilels这一阶段对于《交响练习曲》的整体解读不变,三次现场却有如此微妙的差别。早前发行的日本现场之“审慎”,是指钢琴家对声音色彩的精细把握,有时几乎太用心了。而在“未发表部分”中,大师有时斩钉截铁的弹法,仿佛让我们看到刚入中年的他——还没有后来那样沉思的Gilels。听得出来,声音的控制没有另一次日本现场精美,并不单纯是录音的关系。
或许,这款演绎未能发表,正是由于钢琴家自己听了,感到如此率性地回顾往昔,已经同他如今的品味不合?但不管怎么样,这款录音的魅力还是那两次演出无法替代的。